武顺兴;蔺志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阴虚燥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胃热阴虚型多见,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以加味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2型糖尿病42例,取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3年2月~2005年1月,笔者运用自拟生化净露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产后20 d~2月恶露不绝者.年龄小23岁,大40岁.足月顺产35例,剖宫产13例.临床表现:产后20 d以上恶露仍淋漓不断,涩滞不爽,色紫黯,夹血块,或伴头晕乏力,或伴下腹疼痛.舌淡或紫黯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或沉细.48例据其症、舌、脉表现皆为气虚血瘀.B超诊断:子宫复旧不全29例,宫腔少许残留19例.
作者:许振燕;王钦茂;吕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DM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29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蓉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2001年1月~2005年3月应用自拟二子二仙汤治疗肾虚型不孕症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患者中,年龄23~26岁13例,27~30岁45例,31~34岁18例,35~39岁6例;原发性不孕37例,继发性不孕45例;临床分类:肾气虚型26例,肾阳虚型31例,肾阴虚型25例.
作者:匡海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群.2001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4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华;蔡锦莲;刘青;刘雪梅;徐成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面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个病种,轻者面部表情不适或僵硬,重者口眼歪斜、头晕、头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针灸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治疗的佳时机存在争论,有的强调在疾病发展期进行针刺效果好,有的强调静止期进行针刺恢复满意等等.由于对治疗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探索一种佳的针灸时机来治疗面瘫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王进才;佘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因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小儿哮喘病发病率有所上升[1],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中医认为哮喘是痰饮久伏,触遇诱因而发,痰阻气道,痰瘀互结,宣降失常而为病,迁延难愈,中医药治疗能起到化痰祛瘀,降气平喘作用,且方法独特,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现就近10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康立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内科临床常见病,笔者2000~2004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0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拟定:①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周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周;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作者:赵永胜;齐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陆长清为青海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科带头人.陆老从医50余载,擅长小儿脾胃病、癫痫、肾病、痹证、夜啼等病证的辨证论治,创立小儿止泻散、小儿清热散等方剂,对小儿腹泻、发热、脾胃等病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临证处方以轻灵平淡见长,巧于变通,尤善用四法诊治小儿外感咳嗽独具特色,屡用屡验,疗效显著.笔者曾于10年前随先生在儿科学习期间,深受其传,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王军瑞;王仁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术后胃轻瘫是临床胃切除术后常见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功能性消化不良为特征,西医应用胃肠动力药取得一定疗效.1997年1月~2005年10月,我们应用加味香苏散治疗该病5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龙;周继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方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196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4月~2005年10月的门诊病人.治疗组196例中,男91例,女105例;年龄小36岁,大68岁,平均52岁;病程1~16 a.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小33岁,大70岁,平均55岁;病程11月~17 a.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所有患者均作血脂检查:连续2周2次抽血检查血清胆固醇(TC)≥6.1 mmol/L,甘油三酯(TG)≥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1.05 mmol/L,女性≤1.16 mmol/L,其中符合1项即可确诊.
作者:张红心;乔晓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经过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老年人治疗髋部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段之一.随着人工髋关节设计、制作、安装技术的不断改进,其适应症和手术人数逐年增加,而近、远期疗效也逐年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疗效、改善并发症,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爱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中老年人群的临床常见病.2003年1月~2006年5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患者11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亚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常见的痴呆病因,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5月~2006年1月,我们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都可喜治疗VD 35例,同时,单用都可喜35例作为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阳;杨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9年6月~2004年3月,笔者运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47例,女3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短1 a,长20 a;病变部位:44例为L4~5,40例为L5~S1,其余2例为L4~5、L5~S1双间隙椎间盘突出.
作者:高登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5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12例,女44例;年龄小40岁,大68岁;病程短2月,长26月;单侧发病32例,双侧发病24例.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可累及髋关节,病情反复发作,终至脊柱强直、畸形,难以行走,直至残废.单用中医或西医传统的方法治疗,疗程长,易反复,疗效不肯定.2000~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23例A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蒙杏泽;朱小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以致不能性交者.国际阳痿学会对此作出的定义为: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导致性交不满足.ED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性功能障碍,据不完全统计,在男性人群中,ED发生率就达15%.我们运用纯中药制剂蚕蛹补肾胶囊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宁克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党参20 g(或力参10 g),黄精15 g,山楂30 g,泽泻20 g,郁金15 g,白矾5 g,决明子20 g,虎杖15 g,何首乌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
作者:仲峰;张子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年轻化的特点.虽然西药如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凝等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西药的耐药性、繁多的禁忌症及毒副作用等极大地限制了西药的应用.笔者近两年来根据其疾病发生机制及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方法,结合中医理论,我们选用有类似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作用的中药组成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顺兴;蔺志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