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MS-MS测定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含量

李敏;李少燕;张爱国;张玉梅;苑霖;贾佩佩

关键词:间尼索地平, HPLC-MS-MS, 药动学
摘要:目的:利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含量,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方法利用Symmetry C18柱,20℃下,以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A.8ml/min,检测波长237nm。采用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387.0→m/z122.0。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进样质谱分析。结果方法的低定量下限为0.25ng/ml;间尼索地平检测浓度在0.25~20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3.86±3.12)ng/ml,Tmax为(2.6±2.25)h,t1/2为(9.37±2.74)h,ke为(1.24±0.52)×10-3,AUC0-t为(88.46±4.79)ng·h-1·ml-1,AUC0-∞为(98.35±1.89)ng·h-1·ml-1。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适合于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药动学研究。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TUERP手术治疗大体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TUERP)手术治疗大体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TUERP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后IPSS评分、Qmax、PVR、QOL评分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前列腺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血红蛋白丢失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max及PVR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术后PSS评分、Qmax及PV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术后QOL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患者术中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微创TUERP手术治疗大体积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加快病情康复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邓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疗法,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42 V.22%、有效率51.11%、总有效率93.33%均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05,1.27;P >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SaO2和PaO2水平均明显提高, PaCO2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3.30,71.28,12.20;49.44,67.03,9.30;P <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49,1.83;0.11,0.39;0.70,0.81;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氧疗时间(132.16±13.92)h、呼吸机使用时间(60.88±8.47)h、住院时间(14.74±2.18)d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4.55,4.34,4.55,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67%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 P <0.01);张力性气胸2.22%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 P <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方面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则更具优势,适宜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彭磊;乐功芳;陈绪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两种煎煮法对六味地黄汤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传统煎药法和现代煎药机煎药法对传统方剂六味地黄汤总浸出物、煎出率的差异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传统煎药法(砂锅组)与煎药机煎药法(机煎组)对六味地黄汤进行煎煮,比较2组药物总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和处方组成丹皮中丹皮酚含量。结果传统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64寣.5及12.56%,煎药机煎药法煎出物含量及煎出率为145.3及10.56%,2组比较煎出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传统煎药法的煎药质量优于煎药机煎药法,煎药机煎药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作者:齐惠珍;霍炳杰;周霞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的患者中,选取300例(600眼)患者,按照近视程度分为3个组,即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每组100例(200眼)。3个组都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进行矫治。手术前、手术后3个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指标进行对比,包括屈光度指标及眼压值指标、眼角膜厚度指标。结果通过治疗,手术后3个组患者的屈光度指标及眼压值指标、眼角膜厚度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P <0湝.05),眼压值指标下降,眼角膜厚度变薄,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矫治近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手术前患者屈光度及眼压值、眼角膜厚度指标与手术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1.95±0.63),眼压值为(16.1±2.2)mm Hg,眼角膜厚度为(542.3±12.2)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3±0.10),眼压值为(12.2±2.1)mm Hg,眼角膜厚度为(468.1±32.3)mm;中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4.4±0.84),眼压值为(16.0±2.4) mm Hg,眼角膜厚度为(459.3±28.1) 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8±0.11),眼压值为(10.9±1.4) mm Hg,眼角膜厚度为(459.3±28.1) mm;高度组患者手术前屈光度为(-7.75±1.33),眼压值为(17.2±2.3)mm Hg,眼角膜厚度为(542.3±28.3)mm,手术后屈光度为(-0.62±0.13),眼压值为(9.1±3.2)mm Hg,眼角膜厚度为(447.4±45.3)mm。结论临床应用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安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方法,对治疗低度、中度、高度不同程度的近视眼患者,均能收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申华;李军;董坤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黄体酮对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B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探讨黄体酮对视神经损伤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B的影响,以期为黄体酮在视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损伤1组制作右眼视神经夹伤模型,给予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损伤2组制作右眼视神经夹伤模型,给予黄体酮腹腔注射。分别于损伤后1、3、7、14、28 d将3组大鼠右眼球摘除,取视网膜组织, 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MAP-1B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损伤1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迅速减少,经黄体酮治疗的损伤2组视网膜形态改变轻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轻度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缓慢。损伤2组各时间段视网膜MAP-1B平均光密度值较损伤1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黄体酮可以通过增加细胞骨架蛋白MAP-1B减轻视神经损伤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对视神经及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作者:白瑜;杜丽敏;赵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心病warm-up现象及硝酸酯类药物的影响

    目的:观察warm-up现象对缺血心脏的保护及硝酸酯类药物对warm-up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试验阳性和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单支冠脉狭窄程度为70%~90%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患者入选。根据干预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单硝酸异山梨酯),每组25例。分别进行间隔15 min的连续两次踏车运动实验(EX1,EX2),观察运动时间(ED)、出现ST段压低0沣.1 mV时间(T-STD)、ST段压低的大值(STDmax)以及ST段压低0.1 mV时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等指标的组内及组间变化。结果2组患者前后两次运动(EX1与EX2)相比,EX2各指标较EX1均有明显改善( P <0.05);而治疗组仅在STDmax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运动可以诱发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warm-up现象保护缺血心肌,冠脉舒张可能并未作为重要机制参与其中。

    作者:郑梅;李立卓;韩卫卫;刘金波;冯燕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周围型肺癌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患者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浓度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资料,对比分析其病理、 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 的关系。结果101例腺癌血清 CEA 浓度为(98.37±0.54)μg/L,54例鳞癌血清CEA浓度为(15.24±0.76)μg/L,50例小细胞肺癌血清CEA浓度为(8.02±0.15)μg/L。腺癌与小细胞肺癌及鳞癌血清CE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有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增强值≥20 Hu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其血清CEA浓度较无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增强值≥20 Hu、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高( P <0.05)。肺癌有无毛刺征、钙化、毛玻璃征、空洞与血清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空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深分叶征、增强值≥20 Hu、胸膜凹陷征及瘤体直径≥3 cm的肺癌与其血清CEA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甄永生;周建昌;蒙志宏;靳强;李士攀;黄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

    目的:分析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后畸形硬膜下血肿患者共89例。根据手术方法,回顾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脑疝侧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开颅,再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 P <0蜒.05);观察组术后1、3、7 d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中度残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癫痫、颅内感染、迟发性出血、脑脊液漏、切口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预见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对冲伤伴颞骨骨折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快速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安全可靠。

    作者:刘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RDS早产儿72例,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肺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后,符合拔管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组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每组36例。比较2组患儿通气0、3、12、24 h时,动脉血气情况、呼吸机工作参数、氧动力学指标、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累计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通气0 h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E.05);通气3、12、24 h后BiPAP组PaO2、SaO2显著高于NCPAP组( P <0.05),随着通气时间增加,2组PaCO2呈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FiO2、PEEP/EPAP均呈下降趋势,通气3、12、24 h BiPAP组FiO2、PEEP/EPAP均分别低于NCPAP组( P <0.05)。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BiPAP组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累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NCPAP组( P <0.05)。2组患儿腹胀、胃食管返流、气胸、BPD、IVH、ROP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BiPAP及NCPAP均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拔管后通气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但BiPAP通气疗效优于NCPAP。

    作者:车伟坤;凌卫滨;葛书霞;谢淑霞;李正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昌黎县2004至2013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昌黎县2004至2013年10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昌黎县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昌黎县10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8059例,其中乙类15种5684例,丙类7种2375例,年均发病率145唵.10/10万。死亡12例,年均病死率0.22/10万,病死率0.15℅,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主要为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农民以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和学生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病种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03∶1。6~8月份为发病高峰,1~2月和10月份发病较低。结论昌黎县肺结核、乙肝、流行性出血热、手足口病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是重点防控人群,需进一步采取疾病监测、预防知识宣传、疫苗接种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郑绍军;秦继龄;董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2至2014年兰州地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2012至2014年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检出率及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至2014年对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357株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检出率及药敏试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分离出357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分布在ICU(35浇.8%)和呼吸内分泌科(23.45%),主要来自痰标本(72.5%),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其次是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阿莫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率高。结论2012至2014年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总体呈升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外,其余均耐药。因此,临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扭转细菌耐药性上升的不良现状。

    作者:张全华;李桂霞;赵红斌;白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硬膜外穿刺正压注射器与囊泡压力指示注射器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硬膜外穿刺正压注射器与囊泡压力指示注射器的显示效果,评价硬膜外穿刺正压注射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需硬膜外麻醉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行硬膜外穿刺时使用囊泡压力指示注射器,观察组穿刺时使用硬膜外穿刺正压注射器,记录2组穿刺成功和失败的例数并计算出百分率,观察置管是否顺利,有无误入血管、蛛网膜下腔、神经损伤等穿刺并发症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硬膜外穿刺有3例显示不明确,失败率为2圹.50%,有117例显示明确,显示成功率为97.50%。对照组有2例显示不明确,失败率为1.67%,有118例显示清晰,显示成功率为98.33%。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2组患者硬膜外导管置入情况,误入血管、蛛网膜下腔、神经损伤等穿刺并发症以及麻醉效果等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硬膜外穿刺正压注射器在穿刺成功时可发出客观信号,穿刺显示的效果及其他观察指标与使用囊泡压力指示注射器组基本相同。

    作者:侯俊梅;贾文平;赵菲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症肺炎治疗进展

    重症肺炎( severe pneumonia,SP)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强调了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紧迫性。与轻症肺炎相比,其在治疗方案上有很大不同。近年来SP在治疗上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S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汤铭阁;葛志军;陆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入选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分别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和急诊护理路径,通过治疗和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率、医疗费用、满意度以及2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急诊护理路径组的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h.05),急诊护理路径组的健康知识得分和满意度评分更高;经Ridit检验,急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等级和总体疗效等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梗死患者的抢救,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晓芬;袁承军;何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白介素-2是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本文通过重组人白介素-2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对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作出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周风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eXP多重分析技术对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利用GeXP多重分析技术,探讨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MTHFR)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手术的261例先心病患儿及49例健康对照儿童外周血,提取全血DNA,使用GeXP多重测序平台的多重分析技术对其MTHFR基因上的两个易感位点rs1801131和rs1801133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PSS 16倐.0软件的χ2检验,分析先心病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GeXP多重测序平台可同时测量2个SNP的四种基因型,先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677C/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 P =0.356;χ2=0.898, P =0.343)。结论 GeXP多重分析平台是筛查先心病易感基因特异性良好、操作简便的多重分析技术,本研究入选的先心病患儿与健康对照MTHFR等位基因或其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为后期大样本量探寻先心病发病易感基因起到启示作用和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作者:冯志山;赵梦川;王乐;李贵霞;陶曙光;温琳琳;王琨;马学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产时合理选择分娩体位及自然娩肩对妊娠结局和母体产后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体位及娩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85例足月单胎头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分娩的产妇398例作为研究组,分娩时均采取自由体位,胎头娩出后采取至少等待一次宫缩的自然娩肩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娩的产妇387例作为对照组,分娩时均采取传统平卧位,胎头娩出后即协助胎儿娩肩的传统娩肩法。探讨2组产妇母儿结局、产后尿潴留,张力性尿失禁,早期盆底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 P <0.05),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肩难产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会阴裂伤程度低于对照组( P <0.05),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时全面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选择自由体位分娩及采取自然娩肩方式,有效降低了孕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肩难产的发生率,减轻会阴损伤程度,缩短产程时间,不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张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不增加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损伤,对于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祁志宇;张殿尧;党翠玲;霍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愈后。方法随机选择于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危险因素以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患者在第1天、2~7天、8~14天及14 d后的LDVT发生率分别为0、27儋.1%、47.9%以及25.0%,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91.6%的患者在术后肢体功能均完全恢复或者恢复良好,仅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差,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存在合并症、骨折时间均是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应避免危险因素,降低患者围术期LDVT发生情况。

    作者:蔡瑞歆;李奕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妊娠期糖尿病单胎孕妇妊娠前超重对血糖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单胎孕妇妊娠前超重对血糖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单胎孕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妊娠前是否超重分为2组,将54例BMI<24骀.0 kg/m2非超重孕妇设为对照组,其余66例BMI>24.0 kg/m2超重孕妇设为研究组,对比2组孕妇血糖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巨大儿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孕妇血糖控制达标率68.18%明显低于对照组88.89%,且OGTT血糖值情况较对照组差( P <0.05);对照组顺产率66.67%显著高于研究组45.45%,巨大儿发生率5.56%比研究组24.24%低,且新生儿出生体重也轻于研究组( P <0.05);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妊娠前超重、妊娠前每周平均增重和OGTT空腹血糖。结论妊娠前超重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前超重应及时合理控制血糖,避免妊娠期过度增重,以减少巨大儿发生率。

    作者:尚娜;冯娜;刘亚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HPLC-MS-MS测定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含量

    目的:利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含量,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方法利用Symmetry C18柱,20℃下,以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A.8ml/min,检测波长237nm。采用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387.0→m/z122.0。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进样质谱分析。结果方法的低定量下限为0.25ng/ml;间尼索地平检测浓度在0.25~20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3.86±3.12)ng/ml,Tmax为(2.6±2.25)h,t1/2为(9.37±2.74)h,ke为(1.24±0.52)×10-3,AUC0-t为(88.46±4.79)ng·h-1·ml-1,AUC0-∞为(98.35±1.89)ng·h-1·ml-1。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适合于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敏;李少燕;张爱国;张玉梅;苑霖;贾佩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