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卿杰
呕吐是一种常见病症,而有些呕吐经检查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患者每于晨起或餐后即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痰涎,呕吐物不多,呕声响亮,且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故称为顽固性呕吐.
作者:徐凤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且难以根治,严重影响健康与劳动.笔者在跟随导师韩延华教授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导师运用自拟妇炎汤加减治疗急、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尤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更为显著,故而将近1年来的临床观察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病因未明,现代医学至今尚未找到一种根治或能够保持较长疗效的药物.有鉴于此,笔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本病的中医证治研究,功至之处,确有收获.
作者:王星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发于17~30岁的妇女.笔者自1999年5月至今,运用中药治疗此病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引起的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变形坏死或间质水肿,伴有明显的心肌代谢障碍和心功能改变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以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为主要特征.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分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并设西药治疗对照组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新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种中药的治疗作用,是与其所含的有关成分是不可分离的.含有苷类成分的药材,是仅次于含生物碱类成分的药材,为第二大类药材,其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含苷类成分的药材,常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药材中含量较高.苷是一种配糖体,是糖分中环状半缩醛衍生物.苷的种类较多,有蒽醌苷、强心苷、皂苷等.它们均多具有一定的特有的生理活性,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抗菌消炎、健脾、泻下、祛瘀血、利胆、抗肿瘤等作用.
作者:马忠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我国著名老中医祝谌予教授,擅长治疗糖尿病,首创糖尿病多虚、多瘀的学术思想.近年来,我科运用祝谌予老师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组成协定处方,结合临床证型和并发症,随证加减,观察治疗63例病人,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遂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先兆流产是妊娠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属祖国医学的胎动不安、胎漏、滑胎的范畴.1996年2月~2002年6月,根据中医理论,采用健脾益气固肾法治疗本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延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亚健康作为一个名词在近年来频繁出现,新版汉语词典对其作了解释,称其为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第三状态,尚没有明确的诊治标准问世.笔者刻意留意过那些自觉症状明显,但实验室检查指标却都呈阴性的所谓亚健康患者,发现他们的表现除有其共性之外,尚存在个体的差异,而临床治疗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用药,方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笔者尝试分析过一些门诊病人,并与心理疾病甄别,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对此略有感悟.现分述如下.
作者:郭海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以气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加味温胆冲剂功能益气活血、通络化痰,能使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患者心功能中的SV、CO、CI显著提高,并使患者的TPR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叶志龙;汪朝晖;潘洁玲;唐煜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笔者从一病人家中--新郑民间得一治疗肩周炎验方,试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自1991年以来用该验方治疗肩周炎的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李瑞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缩泉止遗胶囊由黄芪、益智仁、补骨脂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肾健脾、缩泉止遗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遗尿症.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该制剂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优选出了佳提取工艺,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虽无此病名,结合其症状分析应归属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临床多责之于肝肾,然临床实践中,笔者常见脾胃病亦可导致高血压,经用调理脾胃诸法治疗,每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作者:乔运河;彭红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西医认为抗精神病药引起的尿潴留,多由于用药时间长或剂量过大而出现的抗胆碱能效应,可用毒扁豆碱等拟胆碱药对抗之,但由于此类药物有诱发抽搐和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等严重副反应,所以安全性小.如果采取中医补中益气法进行调整,不仅能治疗尿潴留,而且对原发病也有辅助疗效.现就我院收治的23位精神病人中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尿潴留采取补中益气法治疗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邱德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水肿李某,男,51岁,农民.患水肿证9 a余,经某院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靠激素维持.1986年11月7日经友人介绍,求治于余.刻下:面色灰滞无华,怯寒神疲,全身浮肿,腰以下犹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短,腰腿冷痛酸重,脉沉,舌质淡胖,苔白,大便溏,小便不利.
作者:张世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针灸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针灸治疗骨折还属起步阶段.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疗效的证实方面,而对针灸治疗骨折的一些重要因素,如配穴规律、治疗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还缺乏专门研究;已对针灸调节激素水平、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但针刺对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肾上腺皮质作用的具体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进一步探讨针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各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也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周建宏;耿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例张某,男,25岁,农民,因摔伤右上肢1 h而就诊.诊断为右肱骨干闭合性骨折而入院.入院后复查T 36.5℃,P 82次/min,R 20次/min,BP 20.0/10.7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紧张,呼吸平稳,右上肢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疼痛、肢端血运及感觉正常.4 h后突然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叫声.查体:测P 82次/min,有力均匀,BP 21.3/10.7 kPa,瞳孔正常,对光反射存在,确认为癫痫大发作.
作者:李正寅;曹凤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扁平疣,多见于青少年,皮疹主要分布在颜面、手背或同时存在.中医认为多由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由肝气郁结、气血凝滞发于肌肤而成.西医认为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经过近十年的研究,采用火针点刺治疗扁平疣效果好,无任何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康晓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于中医惊悸怔忡、胸痛、眩晕、昏厥等症中.其脉象以迟脉为主,或结代或乍数乍迟.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兼见头晕乏力、畏寒肢冷,甚者昏厥抽搐等.舌质多淡,苔白.中医辨证多责之于心、肾、脾三脏阳气不足,在阳虚基础上兼挟寒、痰、湿、瘀.致使心脉瘀阻,鼓动无力,运行不畅,脉来迟缓,诸症蜂生.
作者:张东风;吴西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的难治性疾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笔者曾对10年间国内主要期刊报道本病3405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种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十分显著[1].从临床上看,本病的证候表现大同小异,适合专病专方治疗.1988年9月~2001年11月,笔者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味治疗本病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善举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