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近年来中药及其成分干预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复方中药及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与增殖,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转移,以及其他如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多药耐药等多方面作用,来发挥其抗癌效应。
作者:李澜;蒋时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辨证分为风邪困肺型、脾虚生湿型和肺肾阴虚型,分别给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治愈33例,显效61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2.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李郑生教授是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以胃脘部胀满不适,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此病缠绵不愈,易反复发作。
作者:王园满;李郑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片,1次10 mg,1 d 1次,口服。对照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狗皮膏贴敷于患处,每次每个部位1贴,1 d 1次。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痹熏蒸方(乳香、没药、土鳖虫、红花、川芎、姜黄、怀牛膝、独活、桂心、雷公藤、老鹳草、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熏蒸,1次30 min,1 d 1次。两组均以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阎晓霞;赵志强;仝允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焦虑症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两种类型,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对精神卫生的重视,焦虑症的就诊率普遍增高,临床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文献多种多样。从“气”“痰”“瘀”“虚”辨证论治,并将其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现将心得整理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作者:郭鹏远;刘华;代金豹;范军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部分中药对免疫器官、巨噬细胞、NK 细胞、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可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从免疫增强、免疫抑制、双向免疫调节3个方面举出例证,分别阐明具有不同免疫调节作用的单味中药,为促进免疫调节作用中药更好的利用与开发,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鑫;冯京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西医治疗多选用以氟哌啶醇、硫比利为代表的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但因副作用较多不宜持久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有较大优势,可以减少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少。临床运用中有不少固定组合的对药或组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文中对中药对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进行介绍,以探讨对药组合的理论依据,提高中医治疗抽动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丙祥;马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药品化义》乃明末本草学家贾所学撰著,成书于1644年,全书共十三卷。卷首,为本草论、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药论4篇;卷一,为药物订例;卷二至卷十三,论药物功效。将所载一百六十二种药物,分为气药、血药、肝药、心药、脾药、肺药、肾药、痰药、火药、燥药、风药、湿药、寒药等十三类。每述一药,先按“八法”(体、色、气、味、形、性、能、力)辨之,再详析其主治、禁忌。为比较同类药的异同,便于临证应用,还在每类药之后有一小结,提纲挈领,简单明了。
作者:张鸣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医药学凝聚着浓厚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观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打开华夏文明宝库的钥匙,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育人、宣传、导向、医疗服务功能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中的重要作用,探析如何更好地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培养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育中医药特色文化品牌,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作者:司富春;宋雪杰;高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海藻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口服甲巯咪唑片,5~10 mg/次,3次/d;症状控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不宜减量过快。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海藻消瘿汤(黄芪、海藻、昆布、柴胡10、陈皮、栀子、夏枯草、天花粉、半夏、川芎、当归、独活、玄参、浙贝母、牡蛎、连翘、甘草),1剂/d,2次/d。两组均以9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39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6.0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海藻消瘿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吴西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高金亮教授从医50余载,在脾胃病的临床与科研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建树,构建了极具中医特色的脾胃病证诊疗体系,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成为胃癌防治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虽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临床仍缺乏理想的阻断或逆转这种病变的手段。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目前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
作者:高颖;王秀娟;张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版本目录为线索,对清代医家沈明宗编著的《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现存版本进行考证。通过实地考察、比较书影和内容等方法,对《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的版本进行考证。结果显示:尽管著录名称不同,但本书版本仅有一个版本系统,即世德堂本;曹炳章圈校重排本(大东书局本)对世德堂本、嘉庆重刊本的错讹多有订正。
作者:姜枫;张荣欣;蔡永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明代名医薛己所撰《外科枢要》采用中医药治疗外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方法:将明代名医薛己撰《外科枢要》治疗疾病的中医内服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中药内服方137首,涉及中药172种,总用药次数1077次。结论:①核心单味药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术、川芎、陈皮、黄芪、白芍药等;②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③明代薛己治疗外科病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减为主。
作者: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适度运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15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降香),0.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UALB、FPG-Fg、SC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P <0.05),BT、APTT、PT均显著升高( P<0.01, P<0.05),治疗组更明显(P <0.01),两组治疗前后两组 BUN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效果优于单用厄贝沙坦片,有助于延缓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作者:李兴渊;彭广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多发性肌炎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临床病因病机既已明确,治疗原则当为扶正与祛邪并重,扶正当以温养脾肾、益气养血活血,祛邪即谓搜风或谓除风祛湿通络。现列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马照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脾肾不足是小儿遗尿的主要病因病机,固泉止遗丸主要作用就在于益气健脾、固肾开窍。从传统中医学理论来讲,固泉止遗丸在治疗小儿遗尿中的广泛运用有其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也符合一般的中医辨证治疗规律,其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君;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王季儒是天津著名中医,业医60载,学验俱高,精于内科,对温病尤为擅长,世称“石膏王”,先后著《温病刍言》《时后积余集》等中医专著,曾连续2a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后任天津市第五届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天津市中医学会理事、顾问,天津市和平区政协副主席等。王季儒老先生认为:咳嗽以感受风邪为主,又因在春秋两季气温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机体易对吸入之凉热不定的空气适应不及,故临床上伤风咳嗽较多见。王季儒老先生采用疏风止痒、消痰止咳法,运用用疏风止嗽汤治疗伤风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王田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的发病率呈日渐上升,给患者们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医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王一晶;赵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谢萍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肿瘤方向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四川省名中医。文中介绍谢教授临证治疗月经后期和癥瘕(多囊卵巢综合征)医案2则,探讨其辨证及用药,以飨读者。
作者:侯玉敏;吴玉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