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赵明星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53例,A组在用硝苯地平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A组的75.5%(P<0.05),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血压较A组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采用MIPPO技术结合LI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介绍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要点及疗效观察.方法 总结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胫骨近端骨折采用MIPPO结合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16例,观察骨折愈合及软组织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85 min,全部病例随访8~14个月,平均12.5个月,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对线良好,骨折达临床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皮肤情况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MIPPO结合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内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及骨折愈合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勇;李谦;彭晓伟;苏敬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微创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逐渐增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伤前髋关节功能,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用自制导针微创Gamma钉治疗后,效果佳,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老年人易耐受,报告如下.

    作者:吴彦生;苏敦鹏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肾囊肿、肾盂旁囊肿硬化治疗现状和存在问题

    肾盂源性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本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有认为因供应肾盏的括约肌机能不全,局部肌肉发生痉挛收缩,因缺血而产生纤维化,以致发生狭窄阻塞,狭窄远端扩张形成囊肿,由于引流管纤细,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并发感染并有结石形成.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及硬化治疗,其治疗机制是囊肿内壁由上皮组织组成,无水酒精可使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使囊腔凝固、硬化、粘连、闭合,后吸收消失.优点是安全、方便、费用低、效果好,经济、可重复检查无痛苦.CT检查可了解肾脏与囊肿的关系以及临近脏器和进针的穿刺点.术前可排除囊内癌.

    作者:白杰;白栩搏;杨珂;潘来辉;李朝争;关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BD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及推广

    护士长期工作在生物感染、意外伤害、噪音、废气等身心危害的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避免职业暴露.医院应定期开展关于针刺伤知识教育讲座及心理培训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正确认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减少针刺伤发生概率,保护医务人员[1].

    作者:张素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大脑岛叶与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

    目的 熟悉大脑岛叶和基底节区的解剖,探讨岛叶皮质和基底节、内囊等的对应解剖关系,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时,提供一些重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岛叶和基底节区的解剖与测量.结果 从侧面看,岛叶皮层是一个上宽,下窄的三角形,加上岛顶的高度,整体看岛叶就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部,被额,顶,颞盖所覆盖,其深部覆盖了基底核、内囊和丘脑.在岛叶的中部水平切面上,岛叶的各个沟回向内均对应了壳核,其中,岛叶的中、后岛短回和它们之间的岛中央前沟对应了壳核的中部和内囊的膝部;岛中央沟与壳核的距离近,向内对应了壳核后部、内囊后肢及丘脑.结论 熟悉岛叶和基底节区显微解剖,有助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血肿的清除,可进一步减少内囊损伤引起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冯三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VSD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术后护理

    严重而复杂的四肢外伤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与软组织的缺损,骨和肌腱的外露,而且创面久治不愈,仅植皮往往难以成活.而VSD负压吸引技术的临床应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有效的保护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下一步植皮提供了良好的创基.护理工作对该技术手术的后期效果,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向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我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系列干预对照研究[1,2],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笔者曾于2007年、2010年分别对我院住院及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3],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现对2010至2011年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价管理措施对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

    作者:张桂玲;李文慧;柴爱军;郝栋梁;白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瘤体大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TMC),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35%,其中乳头状癌(PTMC)占大多数.因其体积较小,一般触诊不清,又称隐匿性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不易发现,高频彩超能很好地显示出微小结节,但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缺乏特异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79个微小癌结节的影像特征,发现甲状腺微小癌共有特点,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超声诊断率,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杨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疗效对比

    拇指占据手部功能将近1/2,由各种损伤导致拇指远端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拇指皮下较薄,其拇指结构较为精细,即使小面积的软组织损伤,也多伴随有骨骼、肌腱等组织外露[1],直接植皮修复创面较为困难.因此多采用皮瓣移位修复术[2],拇指远端缺损患者行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住院费用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多于/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的患者(P<0.05),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戚文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方式超声辅助下人工流产不全情况比较

    人工流产术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不全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0.17%~1.6%[1-3].人工流产不全的主要原因除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等主观因素外,子宫过度倾曲、子宫腔形状改变、孕囊着床位置异常、多次孕产史等[4] 客观因素也有影响.由于需要再次清宫,感染机会增加,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我们拟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观察术后流产不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宏;杜金凯;周自秀;冯佩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早期主要是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和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主,以及恢复期的康复理疗,而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主要以溶栓为主,而严格的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院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红;周红霞;王月;何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中的应用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封管是该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封管液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现在临床上一般采用肝素或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封管,但肝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易出血等危险因素,所以目前对应用肝素钠液封管是否安全还在探讨.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封管液成为研究的课题.现在就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肝素钠盐水在正压连接式留置针中封管进行对比,探讨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有无差异.

    作者:刘静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型设计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咀嚼效能研究

    后牙游离端缺失多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双侧末端游离缺牙的义齿修复通常设计为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支持形式的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是临床修复中重要的因素,本文着重研究不同人工牙可摘局部义齿的咀嚼效率.

    作者:张彩乔;唐枝;许辉;李军如;杨秀慈;梁小龙;赵暖;赵丽;胡永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阻滞麻醉在会阴侧切产妇中的应用

    会阴侧切的分娩方式既可减轻产妇分娩时骨盆底肌肉的阻力,也可以缩短第二产程.但由于产妇个体差异和文化素质的不同,影响着产妇对痛觉的反应,助产士使用非侵害性手法接生成为减轻疼痛的前沿[1].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可以使产妇情绪的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对产妇疼痛的缓解和控制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2].阴部麻醉既可以减轻会阴侧切时产妇的疼痛 ,又可以降低分娩时对产妇会阴部肌肉组织的损伤,我院对会阴侧切的产妇实施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使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撕裂发生的例数减少,同时减轻了分娩时给产妇带来的疼痛及产后会阴部的疼痛,明显增加了产妇的舒适感,报告如下.

    作者:郭景丽;王献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合并矽肺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体会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合并矽肺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选取249例合并矽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及丙泊酚+氯诺昔康组(C组),每组83例.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注药前、注药2 min后SBP、DBP、HR、SpO2变化,重点观察SpO2变化.记录丙泊酚用量,术中麻醉镇痛效果,术中知晓情况及术后麻醉满意程度.结果 B组、C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与A组相比(P<0.05),B组与C组相比(P>0.05).注药2 min后A组患者SBP、DBP、HR与用药前相比(P<0.01),B组与用药前相比(P<0.05),C组与用药前相比(P>0.05).注药2 min后A组SpO2变化与注药前相比(P<0.05),B组与注药前相比(P<0.01),C组与用药前相比(P>0.05).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达优的例数、术后麻醉满意度达优的例数及术中知晓的例数B组、C组与A组相比(P<0.05),B组、C组2组相比(P>0.05).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合并矽肺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谢红春;任永伦;杨丽佳;黄超;杨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分析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门诊常见,发病率占疼痛门诊的25%左右,可能由于劳累、受凉或者颈肩部软组织筋膜损伤,因为损伤的肌筋膜局部粘连挛缩而引起的长期疼痛,临床上治疗手法多采用热敷、手法按摩、牵引、药物治疗等,症状缓解却不能根治.石家庄离职干部休养所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神经阻滞与小针刀方法治疗颈肩筋膜疼痛综合症患者6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莉;曾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头孢曲松钠相关性胆囊假性结石的超声观察

    头孢曲松钠有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不良反应低、消除半衰期长、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有很高的稳定性等特点[1],可每日单次给药,故为临床广泛应用.头孢曲松钠常见的不良反应多为皮肤反应、血液学改变及胃肠反应,如皮疹、痛痒、发热、静脉炎、支气管痉挛、头痛、头晕等以及结肠炎、黄疸等消化道症状[2].选取我院超声发现的因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导致胆囊假性结石的患者46例,对其超声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跟踪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英;刘玉敏;朱秀玲;杨志永;张珊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时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和芬太尼単次静脉注射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组(R组)和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行静脉全麻,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呼吸抑制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R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1),R组的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低SpO2、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显著低于F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单次静脉注射的麻醉方法 用于结肠镜检查,其临床效果优于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但需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作者:刘忠祥;程庆春;张树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所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收集正定县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经MRI及CT证实且保守治疗无效.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1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4例,所注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观察2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刚;李建芹;李琦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