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物三级管理干预措施的研究

张桂玲;李文慧;柴爱军;郝栋梁;白莉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干预
摘要:我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系列干预对照研究[1,2],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笔者曾于2007年、2010年分别对我院住院及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3],利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现对2010至2011年呼吸内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以评价管理措施对门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可行性.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乳腺病

    糖尿病性乳腺病(diabetic mastopathy,DM)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的一种罕见并发症.1984年由Soler等[1]首先报道,它是一种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性乳腺病[2-8],又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性乳腺病、糖尿病性淋巴性乳腺病、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淋巴性乳腺病、乳腺纤维性疾病、幼年型乳腺、混合型糖尿病性乳腺病.近年来,国外陆续有DM病例报道[3],目前国内少有报道,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于代友;李玉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64层螺旋CT在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先天性心脏病(HD)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而造成.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6.14‰[1],而复杂先心病常常是心内畸形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等多种畸形并存,是诊断的难点.64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在复杂先心病诊断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报告如下.

    作者:周汝明;孙吉林;陈英敏;贾秀川;柳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在术前及术后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所需要的时间、住院费用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多于/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的患者(P<0.05),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肯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戚文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突变的小分子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一种典型的高发、高危的癌症类型.2008年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指出,肺癌在美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中的发病数分别占癌症总发病数的15%和14%,仅次于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癌(25%)和女性人群中乳腺癌(26%)的发病数;同时,在男性和女性人群中,肺癌均是导致大死亡数的癌症,分别占男性癌症总死亡数的31%和女性癌症总死亡数的26%[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研究发现许多NSCLC病例中肿瘤的发生常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被异常激活相联系,因此以EGFR为靶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是对NSCLC进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出于这一原理,多种针对EGFR的抗体或有机小分子抑制剂被相继开发出来用于NSCLC的治疗,并在一部分病例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将对国外近几年来在开发有机小分子抑制剂用于治疗NSCLC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介绍.

    作者:李香巨;幺明玉;云彩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肝包虫病分型的特殊CT表现研究

    包虫病是一种人与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此病具有地区分布的特点,目前主要流行于牧区,我区与坝上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较近,与牧区的人员来往较密切,故为包虫病的多发区域,本研究我院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B超、CT诊断为肝包虫病,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患者,探讨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高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血浆组胺影响的临床观察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根本治疗是除去病因.但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往往难以彻底治愈.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53例,报告如下.

    作者:盖自宽;刘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非接触性眼压计与Icare回弹式眼压计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分析非接触性眼压计与Icare回弹式眼压计在健康体检中测量结果 分析.探讨非接触性眼压计与Icare回弹式眼压计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性能.方法 对100例(200只眼)分别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与非接触性眼压计测量眼压,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 比较两种眼压计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非接触性眼压计所测眼压值为(15.8±1.8)mm Hg,Icare回弹式眼压计所测眼压平均值为(15.8±1.8)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结论 在正常人群健康体检及高眼压的筛查中,非接触性眼压计与Icare回弹式眼压计可互补,均值得推广.

    作者:吕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疗效对比

    拇指占据手部功能将近1/2,由各种损伤导致拇指远端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拇指皮下较薄,其拇指结构较为精细,即使小面积的软组织损伤,也多伴随有骨骼、肌腱等组织外露[1],直接植皮修复创面较为困难.因此多采用皮瓣移位修复术[2],拇指远端缺损患者行拇指尺背侧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

    目的 探讨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53例,A组在用硝苯地平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A组的75.5%(P<0.05),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血压较A组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赵明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

    关节镜对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有人将关节镜技术与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并称为20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的稳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越早期的重建不仅可以恢复关节原有的应力强度,还可以防止关节软骨、半月板的继发性损伤.因此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在移植替代物的选择、隧道定位对移植物的影响、移植物的机械固定和骨腱间的生物学固定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交叉韧带术具有直观、精确、创伤小、恢复快、检查和治疗同时进行的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广大患者的青睐.我院自2008 年以来共开展病例44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胡秋芳;李民;杨高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早期主要是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和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主,以及恢复期的康复理疗,而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主要以溶栓为主,而严格的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院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红;周红霞;王月;何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超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功能的根治术临床效果及预后,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观察组均行保留肛门功能的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均行Miles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转移及生存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肿瘤分化程度及Duke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高、中分化腺癌的比例及Dukes分期中A、B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6例患者有远处转移,对照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分别为1例和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完善相关的检查以准确评估肿瘤分期,严格掌握好手术指证,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效果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赵高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士对发育性髋脱位认知状况调查分析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既往也称先天性髋脱位,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性下肢畸形.在我国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病率高达3.8‰,我院小儿骨科自1976年以来,共收治DDH病儿10 045例,而6个月以前发现仅有8例,占总治疗病例的0.079%.此病的治疗方法因年龄而异,从出生到6个月是治疗DDH的理想时间,佳治疗时间是生后第1天[1].早期干预与否,将直接影响本病预后,对本病发现越早,采用的治疗方法越简单,疗效也越好.一旦错过治疗佳时机,不但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终生残疾.护士作为与新生儿接触为密切的专业人群,对此病的认知行为,将直接影响对新生儿DDH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时机.本文通过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从事新生儿工作的护士进行DDH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此病的认知状况,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作者:魏改艳;杨素彦;林倩;柳岩;霍会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疗效观察

    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常见,为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针对我科收治的101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患儿进行联合用药对比观察,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文珍;牛聪敏;李艳;黄新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卡培他滨一线方案治疗高龄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口服抗代谢肿瘤化疗药物,其结构为氟尿嘧啶氨甲酸脂,进入体内后经3种酶活化转变成5-氟尿嘧啶(5-Fu),其特点是抗瘤谱广、导向性强和肿瘤内激活[1],卡培他滨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以来,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广泛应用,观察卡培他滨单药治疗高龄大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孙媛媛;陈小燕;王克松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学龄前儿童散光状态分析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功能发育敏感期内,异常屈光状态极易导致弱视.弱视是儿童时期可治疗的视力缺陷,散光性屈光不正是儿童弱视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散光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散光作为弱视危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我们对石家庄市区及石家庄市山区部分儿童进行屈光筛查及外眼、眼底检查,报告如下.

    作者:苏鸣;任生刚;张保利;赵敬聪;陈璐;滑会兰;王伟;栾红晶;陈少华;魏云硕;尚李娅;郑微;刘晓瑜;杨素玲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预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降低心脏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1].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且高血压控制的可行性较好-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普及率相对较高,诊断容易、治疗方便;监测和管理高血压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力突破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实,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方面有着三甲医院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评估社区医院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方面的效果,本文选取在本社区中心就诊且已建档的高血压患者,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情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和波动性进行了评估,以期为慢性非传染病的社区管理提供临床实践数据,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分析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所引起的疼痛[1].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剧烈,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多应用抗抑郁、抗癫痫及阿片类镇痛药,疗效不佳,不良反应较大.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马建华;张杰;李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多糖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的现象.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葡萄糖耐量降低(IGT)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等疾病共同病因被认为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分子机制主要有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相关脂肪因子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等原因[1].多糖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重要生物大分子物质.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类多糖、动物类多糖和菌多糖.许多从我们熟悉的药物如黄芪、枸杞、冬虫夏草等中药中提取的多糖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具有良好的作用,已引起医药界高度重视,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多糖类化合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振咏;白莉;王华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不同型设计修复双侧游离端牙列缺损的咀嚼效能研究

    后牙游离端缺失多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双侧末端游离缺牙的义齿修复通常设计为天然牙和黏膜共同支持形式的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是临床修复中重要的因素,本文着重研究不同人工牙可摘局部义齿的咀嚼效率.

    作者:张彩乔;唐枝;许辉;李军如;杨秀慈;梁小龙;赵暖;赵丽;胡永权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