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飞
严重而复杂的四肢外伤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与软组织的缺损,骨和肌腱的外露,而且创面久治不愈,仅植皮往往难以成活.而VSD负压吸引技术的临床应用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有效的保护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下一步植皮提供了良好的创基.护理工作对该技术手术的后期效果,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向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瘤体大直径≤1 cm的甲状腺癌(TMC),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35%,其中乳头状癌(PTMC)占大多数.因其体积较小,一般触诊不清,又称隐匿性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不易发现,高频彩超能很好地显示出微小结节,但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缺乏特异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79个微小癌结节的影像特征,发现甲状腺微小癌共有特点,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超声诊断率,实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杨鹏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其根本治疗是除去病因.但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往往难以彻底治愈.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53例,报告如下.
作者:盖自宽;刘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围生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脑病表现,其已经成为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经常会发生神经发育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近年来,非药物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药水疗和高压氧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疗效[3,4],但单一的治疗疗效不佳.本研究将中药水疗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尚秋英;李梅英;崔会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药物流产亦称药物抗早孕是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痛苦小、安全、简便、高效、不良反应少或反应轻[1].目前效果肯定的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随着人们对药物流产的认识提高,许多人选择药物流产,但是许多人认为孕周越小药物流产效果越好,本研究认为孕周在6~7周胎囊在12~20 mm时药物流产效果佳,报告如下.
作者:吴英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低落且与其处境不相称,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以及行为.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在发作后大多数都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会在经过治疗后保有残留症状或者转变为慢性[1],这样的结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许多不良后果.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面对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已经不再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疾病,在人群中大概会有16%的人会因为周遭环境与自身的影响而具有罹患抑郁症的倾向[2].患抑郁症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除了要付出感情与社会代价外,还要承受极大的经济压力.在抑郁症的初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诊治对于其康复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的检测形式相继出现,DTI即是一种目前常用的一种抑郁症的检测手段[3],它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新型的MRI技术,其成像的基础在于水分子做布朗运动,该方法对于脑白质的评价具有完整性、高敏感性,故在临床上目前逐渐地被运用于确诊抑郁症患者.介于抑郁症患者数量的增多,确诊与积极的治疗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家靖;郭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原发于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学异常,也可继发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肝胆疾病等,导致十二直肠内容物,包括胆汁和碱性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上皮破损、再生及黏膜炎症,严重者可发生溃疡及胃癌.目前,胆汁反流性胃炎缺乏统一诊断标准,虽然同位素检测可达到胆汁反流量化,是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客观的方法,但由于条件所限,多数医疗单位未能普及,绝大多数只限于胃镜诊断,缺乏客观指标,可产生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胃肠电活动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比较密切,本文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胃肠电活动进行研究,旨在寻找一种容易普及并且客观的方法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为治疗此病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苏静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 2组,每组53例,A组在用硝苯地平治疗,B组采用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A组的75.5%(P<0.05),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B组血压较A组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运用降压治疗方案对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赵明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时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和芬太尼単次静脉注射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8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组(R组)和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行静脉全麻,观察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呼吸抑制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R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1),R组的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低SpO2、术中体动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显著低于F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单次静脉注射的麻醉方法 用于结肠镜检查,其临床效果优于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复合丙泊酚的静脉麻醉,但需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作者:刘忠祥;程庆春;张树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选取CRF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T、NO及血压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ET、N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CR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能降低血清ET、NO水平,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勇;常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糖尿病性乳腺病(diabetic mastopathy,DM)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的一种罕见并发症.1984年由Soler等[1]首先报道,它是一种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性乳腺病[2-8],又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性乳腺病、糖尿病性淋巴性乳腺病、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淋巴性乳腺病、乳腺纤维性疾病、幼年型乳腺、混合型糖尿病性乳腺病.近年来,国外陆续有DM病例报道[3],目前国内少有报道,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于代友;李玉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肾盂源性囊肿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本病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有认为因供应肾盏的括约肌机能不全,局部肌肉发生痉挛收缩,因缺血而产生纤维化,以致发生狭窄阻塞,狭窄远端扩张形成囊肿,由于引流管纤细,尿液引流不畅,容易并发感染并有结石形成.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及硬化治疗,其治疗机制是囊肿内壁由上皮组织组成,无水酒精可使上皮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使囊腔凝固、硬化、粘连、闭合,后吸收消失.优点是安全、方便、费用低、效果好,经济、可重复检查无痛苦.CT检查可了解肾脏与囊肿的关系以及临近脏器和进针的穿刺点.术前可排除囊内癌.
作者:白杰;白栩搏;杨珂;潘来辉;李朝争;关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功能障碍性胃肠病(FGIDS)的一种,是临床消化病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据西方和我国统计资料表明,FD的发病率为20%~40%[1],FGIDS的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C)和上腹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2].传统的治疗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阻滞剂(H2RA)和促胃肠动力药.其目的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目前研究来看,心理因素对FD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加用抗焦虑、抗抑郁药及心理因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3].我们对确诊FD的256例高中学生,采取H2RA促胃肠动力药及抗焦虑抑郁药联合治疗的方法,在症状缓解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叶锋;张艳霞;杨俊玲;李东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妇女打鼾频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关系.方法 126例孕晚期女性,按打鼾频率分为无打鼾组(54例),打鼾频率不到1周1次组(31例),打鼾频率至少1周1次组(19例)和几乎每天均打鼾组(22例).分析打鼾频率与PIH的关系.结果 随打鼾频率增加,各组妊高征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 9.3%,6.5%,21.1%,31.8%.以妊高征为因变量,以年龄、孕周、夜间睡眠时间、日间睡眠时间、体重指数及打鼾(0=无打鼾,1=打鼾不到1周1次,2=打鼾至少1周1次,3=几乎每天均打鼾)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几乎每天均打鼾孕妇发生妊高征的几率是无打鼾孕妇的 4.573倍(95%CI:1.265~16.533,P=0.020),打鼾至少1周1次孕妇发生妊高征的几率是无打鼾孕妇的 2.613倍(95%:0.621~10.9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结论 睡眠打鼾在孕晚期女性中较常见,孕晚期女性打鼾频率与妊高征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邵俊涛;许敬平;姚福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并发症,所引起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目前公认的手术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在其基础上改进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收集正定县人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5例,经MRI及CT证实且保守治疗无效.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1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4例,所注骨水泥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观察2组疗效差异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刘志刚;李建芹;李琦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输卵管妊娠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也是妊娠前3个月内死亡重要的原因[1].由于患者输卵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治疗后无法得到完全恢复,因此对于想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来说,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再次宫内妊娠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临床疗效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
作者:王亚琴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喘息型肺炎是儿科病房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6个月~3岁婴幼儿发病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我院应用万托林(硫酸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型肺炎患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周宝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并发症常见,为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病死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针对我科收治的101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患儿进行联合用药对比观察,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文珍;牛聪敏;李艳;黄新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治疗早期主要是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和保护受损的神经细胞为主,以及恢复期的康复理疗,而改善梗死区的血液灌流主要以溶栓为主,而严格的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我院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红;周红霞;王月;何洪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TURP及TURP、HoLEP 3种手术方法 治疗高危重度良性BPH的疗效.方法 将92例高危重度BPH患者分为3组,观察组32例行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TURP,对照组Ⅰ 30例行TURP,对照组Ⅱ子30例行HoLEP.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实施手术时间观察组少于其他2组(P<0.01);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少于TURP组(P<0.01);3组手术切除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时间内切除前列腺重量即切除速度观察组快于对照组Ⅰ、Ⅱ(P<0.01).术后保留尿管时间观察组介于对照组Ⅱ与对照组Ⅰ之间,对照组Ⅰ长,对照组Ⅱ短(P<0.01).术后至术后3个月IPSS、QQL评分随术后恢复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少,在术后拔尿管后和术后3个月3组患者IPSS、QQL和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联合TURP治疗与TURP及HoLEP有相同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术中手术时间少,切除速度快,出血量少,推荐对高危重度BPH患者常规术前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孙立军;王锐;李燕莉;单冰竹;乔德山;王敏光;张吉东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