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孙梅花;张振果;李雅静

关键词:干扰素, 乙型肝炎, 慢性, 临床观察
摘要: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例进行IFN素治疗,通过观察及护理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例,其中男222例,女98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5±4)岁.入选患者均为大三阳,病毒定量高于正常,谷丙转氨酶在50-105 mol/L之间,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均经B型超声(B超)下行肝脏穿刺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应用干扰素.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中药制剂以其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大的优点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其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来源于天然产物,又具有良好的疗效,因而口服中药没有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临床上关于口服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亦较少.然而,药物的两重性决定了中药既能起预防治疗作用,同时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随着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笔者结合临床经验探讨口服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朱东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的表达

    目的 通过测定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妊娠(对照组)、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PDGF的表达. 结果重度子痫前期PDGF阳性染色平均光密度值为0.76±0.05,明显高于正常组的0.50±0.06和轻度子痫前期的0.54±0.03(P<0.01).结论 PDGF在胎盘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机制.

    作者:王健;宋月轻;郭影;丁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AP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有报道,SAP中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45.7%,其病死率为16.2%.目前多主张对SAP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1].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体质差、合并症多,手术治疗的风险更大.因此,选择合适正确的治疗方式,对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性胰腺炎的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我们选用区域性动脉灌注三联给药治疗老年SAP患者50例收到良好效果,可使老年SAP疗程缩短、并发症减少、病死率降低尤为明显,报告如下.

    作者:赵慧敏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二次手术中的应用

    既往脊柱手术史曾被认为是椎管内麻醉的相对禁忌证.腰椎手术后,患者的局部解剖发生改变,使穿刺和置管更为困难和复杂.本文总结了10年来78例腰椎再次手术患者施行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 CSEA),效果满意,并与49例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EA)下施行此类手术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张增军;马玉飞;崔和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荔枝核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TGF-β1及 CT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在胆总管结扎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飞蓟素(SIL)组、TFL大剂量组(200 mgkg-1d-1)和TFL小剂量组(100 mgkg-1d-1).采用胆总管结扎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4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的水平;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TGF 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SIL和TFL大剂量治疗后大鼠血清中HA、LN和PCⅢ的水平显著降低(P< 0.01);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降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TFL大剂量给药组和SIL组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组大鼠肝组织CTGF及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TFL能有效地减轻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CTGF 和TGF-β1 表达有关.

    作者:赵永忠;肖绪华;漆志平;刘;韦铮武;徐庆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双手微小切口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bimanual microincisional cataract surgery,B-MICS)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吸除术(conventional coaxial small-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C-SICS)的手术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西文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结合手工检索的方式,对纳入的有关B-MICS和C-SICS临床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判定B-MICS和C-SICS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计算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根据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对资料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按照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经筛选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10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合并OR值为0.48(95%CI为0.27-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所得结果与之基本一致,合并0R值为0.45(95%CI为0.24-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资料表明B-MICS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琪;宋秀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质性研究在国内护理科研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根据认识论的观点,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护理专家将质性研究引入了护理专业,在国外发展很快,90年代在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得到了很大发展,并被认为是21世纪很有发展的研究方法之一[1].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质性研究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质性研究在国内护理科研中的应用发展较慢,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无论是研究课题的数量,还是研究课题的深度和研究范围的广度均存在一定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

    作者:张新荣;侯红艳;尹兰英;张俊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四种监测方法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羊水指数(AFI) 、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筛查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80例孕34-43周孕妇随机分为4组,A组:NST监测组,B组:AFI监测组,C组: S/D值监测组,D组:SP1值监测组,每组120例.分别在产前、产时行NST、S/D值、AFI、SP1的测定,产后追踪分析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比较各种监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B组与A组阳性病例在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脐血血气分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阳性病例在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脐血血气分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在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及符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与A组在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符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中S/D值、SP1的测定优于NST、AFI,但是4种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假阴性和假阳性.

    作者:苏军领;刘梅菊;宋素景;郑晓霞;鲁红梅;郭伟男;李梦轩;李丽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顽固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TIA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的人群患病率约为每年180/10万,男女比率3∶1[2].频繁发作的TIA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1].据统计,TIA后90 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大约10%,其中半数发生在头2 d内,若TIA是由颈内动脉狭窄引起者,90 d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甚至更大[3].因此,TIA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及时识别TIA的病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大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药物,是临床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键.

    作者:周国亮;檀国军;蔺辉前;张建娥;张会朵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输血是抢救与治疗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控制血传播性疾病的感染,输血治疗的风险仍然存在[1].输血后患者出现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抗体阳性,为了区分患者所患疾病是输血传播或院内感染,还是患者入院前就已感染,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手术及输血前对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本文对清河县人民医院2 560例患者术前及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旨在为本县受血者感染状况提供数据基础.

    作者:黄双美;邱万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柳氮磺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结肠溶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3例.结肠溶胶囊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结肠溶胶囊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中药肠炎清片和柳氮磺胺吡啶片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结肠溶胶囊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戴光耀;王海;陈稳;陈硕;王涛;李会晨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由各种原因致臀肌及周边筋膜挛缩变性,产生髋关节功能障碍所致.多见于有臀部肌肉注射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区域性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为1.0%-2.4%,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危险的致病因素,首次肌肉注射的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我院1999至2006年共手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患者22例,并进行了6个月和2年以上随访,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5例,女7例;年龄6-33岁,平均年龄(9.8±1.1)岁;发病时间10个月-10年,平均20个月.双侧病变14例,单侧8例.

    作者:焦健;李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幽闭恐怖症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心理护理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行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28例幽闭恐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理疏导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8例均经2位临床医师诊断为幽闭恐怖症.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采用美国GE signa 1.5T超导型MRI机.扫描机架中心扫描孔成桶形,直径70 cm,孔长170 cm,内设通风扇、照明灯,头颈扫描线圈架上放置棱镜.

    作者:吴焕阁;康立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和氯硝西泮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6例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帕罗西汀( n=34)和氯硝西泮( n=32)治疗,疗程8 周.采用Marks 恐怖强迫量表中关于恐怖症状的分量表和TESS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帕罗西汀组显效率为 58.1%,有效率为80.7 %;氯硝西泮组显效率为55.5%,有效率为74.0%,两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2,P>0.05),在治疗第8周末2组药物恐怖症状量表减分比入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不良反应不同,帕罗西汀主要表现口干、厌食、恶心及头痛头晕,氯硝西泮主要为嗜睡、头晕乏力及共济失调.但总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社交恐怖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安全,更适合长期应用,应做为首选药物,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回秀清;卢春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切开引流配合挂线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观察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起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向周围组织浸润,引起复杂性肛瘘,严重者会引起败血症、急性中毒性休克,其佳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为单纯切开引流,病程长,容易形成肛瘘导致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大.切开引流配合肛瘘挂线一次手术治疗,疗效好,疗程短,避免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小.

    作者:马红英;李静君;刘满君;封三花;陈霄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干扰素(IFN)是一种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例进行IFN素治疗,通过观察及护理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例,其中男222例,女98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5±4)岁.入选患者均为大三阳,病毒定量高于正常,谷丙转氨酶在50-105 mol/L之间,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均经B型超声(B超)下行肝脏穿刺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应用干扰素.

    作者:孙梅花;张振果;李雅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示指背与环指顺行皮瓣瓦合修复拇指套状皮肤缺损

    我科自1996年开始采用示指背与环指指动脉顺行皮瓣瓦合修复拇指套状皮肤缺损共计23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3.5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8例,电锯伤手指离断再植术后坏死3例,电刨伤2例.损伤范围:左手10例,右手13例.损伤程度:单纯皮肤缺损13例,合并骨折、肌腱、血管或神经损伤10例.应用皮瓣:23例拇指套状皮肤缺损均采用示指背与环指指动脉顺行皮瓣瓦合修复,共计应用46块手部微型皮瓣.皮瓣大小:3.0 cm×1.7 cm - 5.5 cm×3.6 cm,平均5.0 cm×2.5 cm.

    作者:龚志鑫;高彦华;张桂生;张晓敏;张冰;胡春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创伤性心脏骤停1例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性心脏骤停是导致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复苏总体存活率非常低.据报道, 创伤性心跳骤停发生在受伤后1 h内,存活率仅为4.76%[1].我院成功救治了1例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经积极抢救,患者康复出院且无留下任何后遗症.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郝青;李燕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川芎嗪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本研究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川芎嗪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代红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 mgkg-1d-1)治疗获得性HPS患者14例.结果 14例获得性HPS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100%)、血清铁蛋白升高(85.7%)、高三酰甘油血症(78.6%)、肝脾肿大(71.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71.4%)、淋巴结肿大(64.3%)、直接胆红素升高(64.3%)、贫血(51.7%)、乳酸脱氢酶升高(57.1%)、中性粒细胞减少(50.0%)和血小板减少(50.0%).14例患者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6例(42.9%);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较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6例(42.9%);死于疾病进展2例(14.2%).结论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获得性HPS可能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凌志;王晶石;王欢;黄达永;付丽;王昭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