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路径在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郭莉;范章云;王春燕;包素婷;刘丽华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应用
摘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是借鉴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实施于临床[1].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2,3].我们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对比分析

    阴式子宫切除术由于具有不开腹、腹壁无瘢痕、术后恢复快、损伤小的特点而日益受到重视.腹式子宫切除术是临床常见的手术术式,有手术视野广,易处理伴有附件病变、有盆、腹腔手术史及盆腔黏连病例等特点.为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科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杨金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2、IL-6的变化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内异症患者40例(内异症组,Ⅰ期12例,Ⅱ期15例,Ⅲ期9例,Ⅳ期4例)、非内异症患者10例(对照组)腹腔液中白介素-6(IL-6)、IL-2的含量;并对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细胞因子浓度与美国生育协会修正标准分期(AFSr)及痛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 IL-6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 IL-6与R-AFS评分呈正相关(r=0.643,P<0.05).2个细胞因子与痛经评分均无相关性(r=0.241,P>0.05).结论 内异症组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IL-6及IL-2是腹腔免疫动态环境失衡的部分原因.

    作者:冯利霞;徐韶杰;孔翠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sICAM-1和P-Selectin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2例卵巢癌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根治性手术组和姑息性手术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手术前后血清sICAM-1和P-Selectin的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卵巢癌组治疗前血清sICAM-1和P-Selectin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和卵巢癌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血清sICAM-1和P-Selectin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血清sICAM-1和P-Selectin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和P-Selectin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sICAM-1和P-Selectin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旭平;郭丽娜;杨海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肺栓塞症患者血浆脑钠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栓塞症(PE)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1例PE患者为PE组,并选择年龄、性别比相匹配的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美国Triage BNP测试仪测定正常对照组及PE组治疗前、后血浆BNP值.结果 PE组血浆BNP为(231±42)pg/ml,对照组为(35±1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浆BNP下降为(102±20)p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 PE患者血浆BNP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其水平下降,这对PE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刘素云;张瑞宁;祖秀光;郝玉明;刘金明;李拥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仿真模拟教学与临床病例相结合培训基础技能的效果观察

    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和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和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掌握基础技能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必备的条件[1].为了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技能,我们引进了多媒体临床技能综合培训系统,以学习心脏听诊为例,在心脏解剖、基础听诊、鉴别听诊三部分学习中与传统培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仿真模拟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掌握心脏听诊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信心.学生对仿真模拟培训的学习方法满意度高[2].

    作者:贾胜欣;吴景梅;李丽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16例临床分析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上升与近年来阴道超声在早孕诊断中的应用和剖宫产数量增加有关[1].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剖宫产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导致子宫切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云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先天性食管狭窄2例

    例1,男,4岁.患儿生后即经常在吃奶后发生呕吐,时轻时重,发作严重时饮水亦困难,曾去各地大小医院求治,均遭拒绝.检查,患儿营养状况尚可,食管造影显示食管胸中段与胸下段交界处管腔狭窄长约3~4 cm (图1),其上食管管腔明显扩张,未查胃镜.

    作者:王珩;王永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结肠镜检查临床分析

    结肠镜已经作为结肠疾病检查的有效手段,由于检查时的侵入性和结肠本身解剖的弯曲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恐惧感,使部分患者因疼痛和恐惧而不能配合完成检查.为此我院对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麻醉,以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杨德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彩色超声与CT扫描和X射线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色超声声像图和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CT、X射线钼靶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彩色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和CDFI表现及CT、X射线钼靶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各项指标做出统计学分析和临床评价.结果 彩色超声和CT、X射线钼靶共同诊断为乳腺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病变形态、边界、密度、增强前后CT值变化、内部回声、导管形态、走形、内径的变化、异常血管、微小钙化、衰减均有一定特征,CDFI血流分级≥Ⅱ级,收缩期高流速(Vmax)≥17 cm/s,阻力指数(RI)>0.74是诊断乳腺癌的可靠依据.结论 综合分析超声声像图和CDFI表现及CT、X射线钼靶表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宿文斗;王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喂养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出生的正常体重儿348例,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组,纳入婴儿分别于1、3、6月龄进行丹佛智能筛查表(DDST)发育测试,同时记录6个月内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佝偻病等疾病的情况.结果 婴儿常见病患病率以母乳喂养组低、混合喂养组次之,人工喂养组高,且3组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婴儿在1、3、6月龄的DDST压线项目通过率中,大多数项目通过率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人工喂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月龄中62.5%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月龄中38.46%的项目,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母乳是4个月内婴儿的佳食物,其营养素齐全,能够减少患病率、全面满足婴儿体格生长,同时适时添加高质量的辅食对婴儿智能发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谢志才;丘惠娴;周曙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补肾健脾活血解毒法对免疫性习惯性流产抗体的干预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活血解毒法对免疫性习惯性流产自身抗体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免疫性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0 mg/d,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给予补肾健脾活血解毒方(由熟地、杜仲、山茱英、蛇草等味组成,用自动煎药机煎取中药液300 ml,分装2袋,分早晚2次温服)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采用EILSA法检测外周血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的水平,从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EMAb、ACA转阴情况等方面进行前后对比治疗研究.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有率)为86.79%;对照组总有效率43.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抗体转阴率均在第2疗程出现高峰,治疗组1~2个疗程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疗程的转阴率,治疗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肾健脾活血解毒方可以多环节、多靶点的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消除并抑制EWAb、ACA,从而使EMAb、ACA转阴,恢复正常生殖功能.

    作者:程聚玲;马淑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38周瘢痕子宫自发破裂1例

    患者,35岁,因停经38周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外院行剖宫产术,追问上次生产史,患者自诉产程较长,当时宫口已开全,新生儿出生体重3 500 g.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3~5 d,本次妊娠末次月经2007年6月13日,预产期2008年3月20日,患者一直在外院行产前检查,现因近预产期入院待产.入院时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心肺无异常,孕足月腹型,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宫缩.

    作者:付瑞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肾癌生物治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0% ~30%的肾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20% ~40%的局限性和局部进展性肾癌患者术后可发生远处转移[1].根治性肾切除术是治疗肾癌的金标准,术后辅助生物治疗对于肾癌愈后疗效确切[2].但应用生物治疗常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做好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作者:彭秀晴;郭明珂;谷守义;刘廷江;王桂青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超声诊断胎盘植入3例报告

    胎盘植入系子宫内膜缺陷导致妊娠后子宫蛻膜全部或部分缺乏所致.近年来这种罕见的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多[1],严重威胁着孕妇的生命安全及妊娠的结局,因此能及早发现或检出此类病变对这些孕妇的管理和预后将会有莫大的益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作者都在探讨胎盘植入的早期诊断,也有了一定的收获,其中应用为普遍的就是超声检查.现报告我们超声诊断的3例胎盘植入并作文献复习.

    作者:杜秀英;周荣庆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妊娠期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合理饮食干预,以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效果.方法 选择2007至2009年80例GDM孕妇, 随机分为制定食谱组(观察组)和口头指导组(对照组),2组孕妇均由产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组同时有营养科医生定期随访.观察2组孕妇的母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的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低于对照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围生期饮食干预能有效的降低孕妇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作者:焦瑞霞;孙亚平;齐亚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牙龈癌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牙龈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正常黏膜及牙龈癌中β-hCG蛋白的表达.结果 β-hCG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与牙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hCG在口腔牙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勇;李浩渤;闫威;马超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现状

    上消化道出血系指Tr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是消化内科的急重病症,病死率高,需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根据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大体可分为两类,静脉曲张破裂型.近年来随着药物、设备、治疗观念的改变,其诊断和治疗也不断发展,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薛敏捷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变化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尿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另选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例,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控制病情后,再次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尿酸水平.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心功能3个级别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其心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尿酸作为评价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标志.治疗过程中考虑能够影响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各种因索,积极开展治疗及防治措施.

    作者:田胜国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绝经1年后出现阴道流血,也是老年妇女妇科病的主诉之一,临床检查和盆腔B型超声很难发现宫腔内的小型病变,为探索其病因及其有关因素,共收集绝经后阴道出血230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翠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的护理

    急诊介入心脏病学,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方案中,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具备心脏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救治患者的首选方案.其血管再通率明显优于溶栓治疗,尤其对溶栓有禁忌者.然而在直接PCI中,冠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后的再灌注损伤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需严密的监护护理.本文就我中心导管室50例急诊PCI患者的急诊介入护理策略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威;李晓明;路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