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斌;张晓庆;郝晓晖;李玉平
目的 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回顾性研究,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结合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48例DTC肺转移患者,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评价标准,48例DTC肺转移患者治愈率10.5%、有效率62.5%、无效率37.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胸部X线或CT、除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残留甲状腺组织等时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无明显影响.(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I治疗DTC肺转移有较好的疗效.DTC肺转移患者中,无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时的血Tg水平低和肺摄取131I率高的患者1231I治疗效果好.总之,131I治疗DTC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对今后提高131I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媛媛;潘明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脆性骨折的发病率、致残率将持续攀高.因此,如何在骨量明显下降前就找到一个既变化出现较早,又具有一定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能力的有效方法及对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进行预测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同祖,成骨-成脂分化失稳态是骨质疏松的致病机制之一.因此,研究骨髓脂肪组织在骨质疏松骨质量中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就骨髓脂肪在骨质疏松中的致病机制及磁共振波谱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徐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更换他汀类药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HUVECs暴露于辛伐他汀(10-6mmol/L)孵育24h,洗涤后换用同浓度的洛伐他汀,继续加入同浓度的原药继续培养24h,分别用Criess试剂测定培养液中NO的产量,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测定换用他汀类药物24h对HUVE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应用辛伐他汀24h,NO产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03±31)%,(P<0.05).而换用洛伐他汀后,NO的产量较继续应用辛伐他汀减少了68%±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换用洛伐他汀后较继续应用辛伐他汀eNOSmRNA表达减少了(53±11)%,(P<0.05).结论 更换他汀类药物可在短期内显著减少NO的合成和eNOS的表达,可能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邢燕;陈红;胡大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敏感性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辣椒素咳嗽敏感性试验检测94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咳嗽阈值C5,分析治疗后咳嗽阈值C5的改变.结果 94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辣椒素咳嗽阚值C5为3.9 (0.98,7.8)μmol/L,位于正常值范围,仅36例(36/94,38.30%)患者存在咳嗽高敏感性.经治疗咳嗽症状消失后30例患者接受了随访复查,治疗前辣椒素咳嗽阈值C5为5.85 (1.95,31.2) μmol/L,与治疗后的7.8 (0.98,7.8) μmol/L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0.72,P=0.47).其中12例治疗前咳嗽敏感性增高者中有6例降至正常.结论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咳嗽敏感性存在不均一性,与正常值存在较大的重叠和交叉,大部分不符合咳嗽高敏感性综合征的概念.
作者:王岚;余莉;邱志宏;吕寒静;邱忠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有限元法动态分析L1在垂直冲击作用力下应力分布及应力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胸腰椎(T11-L3)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模拟体外实验,予以100 J能量垂直冲击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 6.9显式动力学求解器Explict进行求解,分析L1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 建立了有效的胸腰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冲击作用下L1应力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应力大值部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应力大部位出现在椎弓根基底部、关节突关节及峡部,椎弓根基底部应力大值出现在椎弓根基底部的外下方,应力在此集中并沿椎体壁向前方传递;在椎体后上方出现明显的应力峰值,在椎体前上方应力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无明显应力峰值出现.结论 所建立的完整胸腰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有效,可进行动态分析;椎体后上方应力峰值的出现可能是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内占位骨折块形成的原因.
作者:于研;曾至立;朱睿;王建杰;贾永伟;程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危重症,至今仍然有很高的病死率.而引起ARDS的常见病因往往也会造成患者腹内压(IAP)的变化.当腹内压(IAP)急剧升高可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严重时可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器官衰竭和死亡.因此对ALI/ARDS患者常规腹内压监测是必要的.现就腹内压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严姝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超声和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征象对于乳腺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的差异性及其与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和3.OT MRI检查35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并结合其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所示乳腺病变的图像特征,并探讨超声和MRI征象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乳腺超声共检出44个导管内病灶,MRI检出41个,超声对于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变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8.6%,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达86.4%,两者对于良恶性病灶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超声和MRI作为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手段,其对于临床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各有优点,MRI对于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诊断的准确率高于超声,超声对于伴有扩张导管的占位病变诊断优于MRI.
作者:胡滨;白晓珺;应学翔;朱珠华;胡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145、miR-37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做出相应的临床分析.方法 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其正常组织各41例,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其中miR-145、miR-375的表达量,结合临床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其阳性表达对临床指导的意义.结果 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中miR-145及miR-375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miR-145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异常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相关(P<0.01),miR-145的表达与ER、PR无明显相关性,而miR-375的表达与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PR相关(P<0.05),与E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iR-145、miR-375在乳腺癌患者中异常表达,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这可能是miR-375肿瘤发生过程中担任了抑癌基因的角色,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肿瘤的恶性程度.
作者:王颖懿;房林;沈磊;钱春妹;宋力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肺结核患者给予利福平后血药浓度的监测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安捷伦C18柱,(5μm,4.6×250 m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4 mol×L-1 KH2PO3( 30:30:40);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20℃.结果 血浆中利福平在0.30 ~24 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87%.140例肺结核患者静滴或口服利福平450 mg后,其中126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在0.50~12.75 μg/ml之间,12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0.30~0.5 μg/ml之间,2例血药浓度小于0.3μg/ml.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治疗药物监测,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作者:张利斌;张晓庆;郝晓晖;李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PCEA)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88例产妇,其中244例采用PCEA分娩镇痛,另外244例常规分娩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分娩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 PCEA分娩镇痛组Mulleetr疼痛强度≤2有237例(97.13%),而对照组仅78例(31.97%),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在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分娩镇痛是一种对孕妇高效、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分娩镇痛方法.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延长影响作用很小,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难产率.
作者:倪倩;陶敏芳;周伟伟;钱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使用采用双功能螯合剂作为偶联剂进行间接标记,以避免直接标记所带来的损伤.方法 使用近年来常用的三种螯合剂HYNIC、NHS -MAG3及SHNH进行间接标记.结论 三种标记体系的标记率、放化纯及比活度较高,为核素分子显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和临床应用前景.稳定性测定发现99mTc-MAG3-depreotide 在室温、血清以及血浆中更稳定.99mTc-HYNIC-depreotide和99mTc-SHNH-depreotide在血液、心脏、胃、肠的分布显著较高.而99mTc-MAG3-depreotide标记物主要经过肾脏排出体外,在血液、肝脏和肾脏中清除较快,而心脏、肺、肌肉、骨骼和脑组织放射性分布均较低,且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显著.
作者:余飞;吕明丽;蔡海东;李丹;吕中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在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指导重症监护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观察颅内压监测时硬膜外血肿清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预警价值与患者转归.结果 两组中迟发性血肿的发病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有创颅内压监测组患者的GOS评分优于非监测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而人均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有创性颅内压监测对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患者就迟发性血肿的发生与否具有早期预警价值,为采取恰当的后续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张桂运;海舰;詹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lus,PAV+)与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两种不同的自主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交叉设计的方法,随机选择通气模式,分别采用PAV+与PSV模式进行30 min SBT,监测并记录患者在SBT前与SBT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出潮气量(Vte)、平均气道压(MAP)、呼吸浅快指数(RSBI)等参数,以及SBT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SBT结束时,PAV组和PSV组的呼吸、循环相关参数比较,与PSV组相比,PAV组在Vte较SBT前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和PSV组增加量分别为(44.25±49.8)ml、(9.25±19.2) ml; PAV组在RSBI显著低于PSV组(P=0.041),PAV组和PSV组分别是(39±10)ml、(53±14)ml.与PSV组相比,PAV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T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与PSV模式相比较,PAV+模式下,Vte、MV等参数较SBT前有所增加;RSBI在PAV组显著低于PSV组;循环系统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雪英;廖起;彭沪;刘煜昊;王启星;张翔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不同体质量指教正常人群胃底黏膜组织Obestatin表达水平,探讨Obestatin在肥胖症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于2010年10月-11月收集同济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诊断结果正常的患者55例,依据不同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消瘦组和正常组,三组人群均在胃镜下取胃底黏膜一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Obestatin的相对含量,同时测量三组人群的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消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三组比较,Obestat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Obestatin和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01),而和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相关关系(r>0.05).结论 Obestatin可能在肥胖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萍;许树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胸外按压器械AutoPulse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在急诊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内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例,依据按压方式随机分成徒手胸外按压组(30例)、先徒手后AutoPulse胸外按压复合组(29例)及AutoPulse胸外按压组(34例),其他抢救措施依据2010年CPR指南进行,监测复苏即刻(0min、10 min、20 min)PetCO2和SPO2测定值.同时依据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OSC),将所有病例分为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记录例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合组与AutoPulse组ROSC成功率均大于徒手组(P<0.05),0 min点ROSC成功组和ROSC失败组Pet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in、20min点ROSC成功组PetCO2和SPO2均高于失败组(P<0.05).10 min点复合组与AutoPulse组PetCO2和SPO2均高于徒手组(P<0.01).结论 AutoPulse装置改善了心搏骤停患者的组织灌注,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CPR过程中监测PetCO2和SPO2对心肺复苏有指导和预测作用.
作者:彭沪;陈远卓;高成金;庄育刚;郭长峰;周书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阴道前壁中Fibulin-1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测定25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阴道前壁组织中Fibulin-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择同期27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RT-PCR结果显示Fibulin-1mRNA表达水平△Ct值在SUI组织(0.456 5±0.220 6)明显低于对照组组织(0.246 8±0.5017) (F =0.241,P<0.001);Fibulin-1 mRNA表达水平△Ct值在SUI绝经前组组织(0.373 2±0.158 2)明显低于绝经前对照组组织(1.157 5±0.1542)(F=0.212,P<0.001);Fibulin-1 mRNA表达水平△Ct值在SUI绝经后组组织(0.557 3±0.2219)与绝经后对照组组织(0.5326±0.2221)都很微弱,(F=1.099,P>0.05).结论 SUI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Fibulin-I低下有关.
作者:周慧娟;李怀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诊断仪定量测量牙釉质表面矿化程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超微结构,研究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及局部应用氟化物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60颗离体前磨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复合树脂粘结剂(DM正畸釉质粘结剂)和正畸专用自酸蚀光固化粘结刺(TransbondTM Plus Self Etching Primer)粘结托槽.其中两组涂Fluor Protector氟漆.在人工脱矿液及人工唾液中交替浸泡60d.用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诊断仪测量托槽周围釉质表面的脱矿程度,并选取试样用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结果 利用DIAGNOdent进行人工龋损的定量诊断:各组样本处理前的DIAGNOdent的读数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经酸性溶液中脱矿和人工唾液处理后各组的DIAGNOdent读数值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应用氟化物后牙釉质表面的超微结构表面反应物沉积增多,凹陷减少,表面平整.结论 氟化物对体外环境下托槽周围釉质脱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米君国;吴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膳食锌含量对成年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大脑内锌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J004462 B6C3-T9(APPswe,PSEN1dE9)85D60/J]33只,随机分为膳食锌缺乏组1(ZD1)、膳食锌缺乏组2(ZD2)、膳食补锌组(ZS)和阳性对照组(PC),及10只正常对照组(NC),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大脑中ZnT-1、MT1和ZIP1 mRNA的表达;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浓度.结果 PC中ZnT-1表达较NC有显著性升高(P<0.01).MT1和ZIP1在PC和NC中表达无显著差异.缺锌喂养后,ZnT-1的表达与PC组比有显著下降(P<0.01),下降随缺锌时间的延长而加剧,补锌后ZnT-1表达有所上升,存在着时间-反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缺锌喂养50 d后,大脑中MT1与ZIP1 mRNA表达并无明显改变,但持续缺锌喂养至80 d后,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补锌喂养可恢复至缺锌前水平.结论 成年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内存在着ZnT-1的异常高表达,膳食锌缺乏可下调大脑内ZnT-1、MT1、2IP1的mRNA表达.
作者:黄昕;葛懿云;张怡琼;李俊旋;谢良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DNA损伤诱导的神经毒性参与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核仁转录体系作为基因组完整性的理想监测位点,可通过影响核糖体的合成及与其他信号因子的相互作用,参与DNA损伤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及慢性神经毒性.本研究将围绕这一观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堵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镍铬合金、钴铬合金、金合金三组金属烤瓷冠修复前后,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水平变化,提示三种合金烤瓷冠在不同时期对牙周组织的刺激程度.方法 临床随机选择三种金属烤瓷冠修复患者共45例,每组各15例,测定在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GCF量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同期GCF中MMP-2水平.结果 镍铬合金烤瓷冠GCF量、MMP-2水平在不同检测周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钴铬合金、金合金烤瓷冠修复后MMP-2水平在不同检测周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P-2可作为对不同金属烤瓷冠内冠材料刺激牙周组织的评价指标,临床应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合金作为内冠材料.
作者:许卫星;苏俭生;袁剑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