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侧性研究是穴位特异性研究的重要补充

王广军

关键词:穴位侧性, 同名穴, 穴位特异性
摘要:穴位侧性是指刺激不同侧同名穴位引起的效应不对等和中间环节的不同.穴位侧性研究是穴位特异性研究的重要补充,可为临床正确选穴、精炼选穴提供依据.同时,由穴位侧性研究导出的穴位关联性(对称或对称性破缺)可对穴位诊断和临床针灸治疗范式的改变提供借鉴.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梅花针叩刺放血治疗急性期Bell面瘫60例

    Bell面瘫属周围性面瘫范畴,占周围性面瘫的39.7%[1],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若治疗不及时会留下后遗症.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完骨穴放血疗法治疗Bell面瘫急性期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群;仰伟中;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远针近推疗法对老年性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远针近推疗法防治老年性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34例)和碳酸钙组(30例).针推组采用远针近推疗法,即针刺患者双侧下肢委中、太溪穴,同时在患者腰部进行推拿治疗,共治疗30次;碳酸钙组口服碳酸钙D3片,连续服用12周.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椎生物力学指标腰椎曲度、腰椎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腰骶角、L5椎体指数、L3椎体指数的变化.结果:针推组治疗后腰椎前凸指数和骶骨倾斜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针推组腰椎前凸指数改善优于碳酸钙组[(19.59±19.16)mmvs(14.47±13.28)mm,P<0.05];治疗后碳酸钙组L5椎体指数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腰椎形态学改变产生的原因尚待研究分析.结论:远针近推疗法可以通过良性应力刺激调节腰椎生物力学结构,重建腰椎力学平衡,对于防治骨质疏松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彤;吴中朝;朱天荣;王文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八脉交会穴概念术语考

    为能明确八脉交会穴概念内涵,准确定义术语,系统考查了古今相关文献.发现其术语几经变化,初名交经八穴,后称经脉交会八穴、八脉交会八穴、八法交会八穴等,简称八法交会、八法穴,简略如八会、八法、八穴等,异名众多,时见混用,亦或误为《难经》八会穴.今称八脉交会穴,则奇经由所交会经脉(对象)变为主体属性,八穴变为奇经交会的对象,概念已然变化.

    作者:赵京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筛选针药复合麻醉中的佳电针频率.方法:将163例择期行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31例)、B组(34例)、C组(32例)、D组(34例)和E组(32例).5组均穴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A组采用假针刺,将无针体针灸针粘贴在穴位处,针柄连接电针;B组采用频率2 Hz电针刺激;C组采用频率2 Hz/100 Hz的电针刺激;D组采用100 Hz的电针刺激;E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2 Hz/100 Hz,均诱导30 min后行静脉诱导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电刺激至手术结束.观察术中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1天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3+、CD4+、CD8+、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结果:丙泊酚用量B组和D组较少,芬太尼用量B组、D组、E组较少.各组CD3+、CD4+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1),E组和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3+、CD4+的降低(均P<0.05);各组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和D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CD4+/CD8+随着时间的变化改变不大(均P>0.05),E组、C组相比其他3组能较好抑制术后CD4+/CD8+的降低(均P<0.05).各组NK细胞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均P<0.01),各组对NK细胞的调节功能相当(均P>0.05).结论:经穴2 Hz、经穴100 Hz和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在镇痛方面效果佳.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和经穴2 Hz/100 Hz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作用佳.推荐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不仅能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而且能明显改善肺切除手术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作者: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简析澄江针灸学派的学术源流

    运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澄江针灸学派10余位代表性人物的学术生平、思想与贡献,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该学派的学术源流.结果表明澄江针灸学派立足中医传统理论,接受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关注针灸临床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日本针灸的启发,是一个既注重承续中医理论体系,又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开放、包容的中医学派.

    作者:夏有兵;张建斌;王红云;张宏如;孙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贡献举隅

    介绍新安医学与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发展的贡献.通过对杨玄操、吴昆、汪机、吴亦鼎、郑梅涧、徐春甫等历代数位著名新安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特色进行梳理凝练,分析其对针灸理论的阐述和学术传承的贡献,以期挖掘其对现代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作者:胡玲;唐巍;吴子建;刘广霞;牛淑平;白良川;陈卫华;夏晓红;胡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对临床研究中真假针灸的质疑及反思

    从针灸临床实践及理论出发,对假针灸是否名副其实、真假针灸的命题是否成立以及针灸效应是否等同于安慰剂作用3个方面做了阐述,认为将针灸的生物学效用和心理学效用相互分离的研究方法不符合中医“身心合一”的传统,也违背了当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新模式,没有理由继续在西方身心两分研究模式的困境中重蹈覆辙.假针灸作为对照方法尚不成熟,不宜作为针灸研究的标准模式,赞同《中国针灸》杂志提倡首选与现代医学疗法对照的做法,瞄准医学中公认的有效、先进的手段方法及结果作为对照,直接发现针灸的差距或优势,实际价值和意义更大.

    作者:王永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10年SCI源期刊针刺文献分析

    查阅2010年SCI源期刊国外医学杂志收录的针刺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国外针刺临床研究仍处于初步的认知过程,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验证阶段,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临床研究中缺少传统的辨证论治;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结果将针灸疗效等同安慰剂;疗效判定标准缺少规范的统一的评价体系.

    作者:项燕;李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Fisher综合征致眼球运动障碍案

    患者,男,37岁.就诊日期:2010年11月18日.主诉:眼球运动障碍4月余,伴视物重影.病史:4个月前出现四肢乏力、眼球运动障碍、视物重影等症状,于2010年7月6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采用激素、免疫球蛋白、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剂等药物治疗后,肢体症状好转,复视略减轻,但眼球活动尚未完全恢复,为求明确诊治来针灸科就诊.查体:双眼球居中固定,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复视.

    作者:周凌云;纪晓杰;赵明;徐贺;刘继超;王杨;王建秀;潘永惠;张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胆结石120例

    胆结石系现代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在王顺婉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特点,建立了突出中医特色的针刺、艾灸、拔罐、耳穴贴压、饮食配合相结合的排除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并在B超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杰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致密性骨炎案

    患者,女,41岁,护士.初诊时间:2010年10月16日.病史:5年前感觉两大腿沉重,进而转为酸痛,且双下肢极易疲劳,一直以为因从事护理工作久站引起静脉曲张所致.近一年来逐步感觉腰骶部酸痛,两大腿后侧隐隐作痛,右腿重于左腿,不能快步行走,上下楼梯时两胯酸沉困重,且抬腿受限,两大腿根部及两侧腘窝酸重明显,偶有放射至膝外侧疼痛;腰部怕风,遇寒加重.2010年5月上旬,已发展至需扶楼梯上下楼,自服“芬必得”等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

    作者:刘振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疏肝健脾法针刺与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5例.针刺组穴取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等穴行常规针刺,并在双侧天枢加电针刺激,每日1次,每周治疗3~4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每次50 mg,每日3次,均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BS-QOL)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IBS-QOL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组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1);针刺组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西药组的77.1%(27/35,P<0.01);3个月后针刺组复发率为36.4%(12/33),明显低于西药组的72.0%(18/25,P<0.01).结论:疏肝健脾法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匹维溴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

    作者:李浩;裴丽霞;周俊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艾灸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38例

    近年来,妇产科手术逐渐增多,术后切口并发症也纷呈而至,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就是常见的一种,它不仅拖延长了伤口的愈合时间,同时也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加大了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我科采用艾灸治疗38例妇产科手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凤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41例

    笔者依据中医理论,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继发性视神经萎缩41例,并观察其治疗前后自身视力、视野、图像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9月-2011年8月收集我院门诊患者41例(63只患眼),其中男28例(38只患眼),女13例(25只患眼);年龄小40岁,大75岁;病程短1.5年,长23年;视力:1尺指数-0.02有10只眼,0.03-0.1有15只眼,0.2-0.3有21只眼,>0.3有17只眼.

    作者:徐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亚低温结合针刺治疗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亚低温结合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及手术治疗,亚低温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冰毯降温;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内关、水沟、印堂、三阴交、极泉等穴,并随证加减;综合组行亚低温治疗同时加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NDS)判定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40.0%(12/30)和90.0%(27/30),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亚低温组和针刺组(均P<0.05),亚低温组优于针刺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亚低温组和综合组较针刺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结论:亚低温组联合针刺与单纯亚低温治疗均可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亚低温联合针刺疗效优于单纯亚低温和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张民;马铁柱;程世翔;涂悦;张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肺肠论治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从经络学角度,通过针刺肺经和大肠经经穴,观察针刺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按需吸入万托林,1喷/次,≤4次/天,疗程为12周.前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肺经穴组穴取尺泽、孔、列缺等,大肠经穴组穴取曲池、合谷、天枢等,肺大肠经穴组穴取尺泽、孔、列缺、曲池、合谷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12周).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AQLQ)于治疗前后评定总分及活动受限、环境刺激、情感、症状4能区,并判定疗效.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肺经穴组及肺大肠经穴组的AQLQ总分、情感能区、症状能区分值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大肠经穴组提高了环境刺激能区积分(P<0.05);大肠经穴组AQLQ总分及活动受限能区分值升高明显(均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肺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AQLQ总分及症状能区有明显改善(P<0.05,P<0.01);肺大肠经穴组、大肠经穴组情感能区明显升高(均P<0.01);肺大肠经穴组的环境能区明显升高(P<0.05).与大肠经穴组相比,肺大肠经穴组对症状能区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从肺肠论治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作者:谭程;张昶;高丹;白鹏;王军;王朋;赵吉平;王燕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寻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针灸疗法.方法:48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予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进行治疗,穴取“腹四穴”和“骶四穴”,采用特殊针刺方法(针尖向特定方向)并加以电刺激兴奋阴部神经及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治疗结束后1年)的症状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治疗前与随访时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98±5.18vs 3.04±3.76,11.98±5.18 vs 4.40±4.27,均P<0.01).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1.3%(39/48),随访时为66.7%(3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随访时症状积分、改善率均呈较明显的回归趋势,分别建立回归方程,(Y)=0.978X+1.400(P<0.01,R2 =0.753),(Y)=0.975X-0.106(P<0.01,R2=0.69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皆良好,且远期疗效与近期疗效呈明显相关性.

    作者:卢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

    笔者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期间,采用腹部走罐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15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56例患者均为我院康复科门诊患者,男81例,女75例;年龄小15岁,大74岁;病程短3个月,长30年.患者均表现为神疲纳差、腹胀、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或无力、粪便干燥,长期服用通便药物以缓解症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等.

    作者:王平祥;李晓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环跳穴肌沟定位法

    按照目前《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取穴,针刺环跳不仅要深剌,还需反复改变针刺角度做不同方向提插,部分病例才能达到触电样针感至足部,这也必然加大了损伤坐骨神经干的风险.笔者临床取环跳穴采用肌沟定位法,针刺浅而刺激轻,极易获得至足针感,可代替标准定位法.

    作者:吴佳霓;刘志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枕骨下缘反应点为主治疗偏头痛

    笔者采用针刺枕骨下缘反应点治疗偏头痛,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偏头痛患者均来自2007年2月-2010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短12月,长26年;实证12例,虚证18例.临床均表现为头痛呈发作性、搏动性,部位多从一侧开始,可以蔓延至整个头部,持续时间为4~72 h,活动后加重,睡眠或休息后减轻,多伴有恶心、呕吐.

    作者:熊会海;李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