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62例

罗予晓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 针刺疗法
摘要:我科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6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62例均来自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院门诊,均为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程短2天,长6个月;其中膀胱炎33例,肾盂肾炎17例,尿道炎10例,无症状菌尿2例;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10年;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59例;空腹血糖8.7~20 mmol/L.西医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基于美国针灸专利的定量分析

    解析国际间针灸知识流动的结构关系,以推动针灸技术创新的国际化进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美国针灸专利的国际地理分布,发掘形成针灸技术累积性优势的影响因素及针灸专利引用的创新价值,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针灸技术国际创新网络.结果显示,针灸技术的累积性优势与专利滞留期呈正相关,针灸发明的创新价值与专利引用频数呈正相关,美国和加拿大是国际间针灸信息交流与技术传递的核心枢纽.

    作者:潘威;胡元佳;王一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点刺放血治疗老鸹翻症

    老鸹翻是一种以眩晕、胃肠综合征为主症的疾病,点刺放血治疗本病在鲁西南、豫东、苏北一带民间散在流行.笔者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对68例老鸹翻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先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论针灸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详细论述了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四个特色、五大优势.四个特色是:①以经络腧穴、气血运行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特色;②通过刺激于外、调整于内达到防治疾病的效应机制特色;③以综合运用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和腧穴诊断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诊断特色;④由独特的治疗工具和特殊的操作手法构成的技术特色.五大优势是:①诊断优势:简单、快速、准确;②技术优势:容易掌握、操作简便;③疗效优势:见效快,疗效明显,适宜病症广泛;④安全优势:无毒,极少不良反应;⑤经济优势:治疗成本相对低廉.指出针灸医学应该能够在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炜宏;王凡;王玲玲;杨永清;杜元灏;程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电针治疗早期肘关节创伤性骨化性肌炎21例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是较严重的外伤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关节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配合电针治疗单纯肘关节脱位后并发早期创伤性肘关节骨化性肌炎2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勇;王贺;邹吉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的影响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给予电针干预对卵细胞质量及妊娠结局有无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接受IVF-ET的PCOS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达英-35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超促排卵,观察组加用电针干预,穴取关元、中极、三阴交、子宫、太溪.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取卵日血清、卵泡液干细胞因子(SC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肾虚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受精率[(76.25±20.33)%vs(66.34±15.44)%]、卵裂率[(98.66±3.70)%vs(94.47±9.45)%]、优质胚胎率[(60.20±22.20)%vs(50.55±16.15)%]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46.67%(14/30)高于对照组的37.93%(11/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卵日血清、卵泡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针对接受IVF-ET的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中医肾虚症状,提高临床妊娠率.其机制为通过提高SCF水平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卵巢局部微环境,改善卵细胞的质量.

    作者:崔薇;李静;孙伟;闻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论针灸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若干基本要则

    针对针灸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就样本数和试验质量、基线、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照组的选择、干预措施、疗效评定、观察指标测试的标准化和客观化、中长期随访及不良反应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有利于针灸试验质量的提高.

    作者:屠健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62例

    我科运用针刺治疗糖尿病泌尿系感染6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62例均来自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院门诊,均为女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病程短2天,长6个月;其中膀胱炎33例,肾盂肾炎17例,尿道炎10例,无症状菌尿2例;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10年;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59例;空腹血糖8.7~20 mmol/L.西医诊断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糖尿病协会(ADA/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作者:罗予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单针单穴二步疗法治疗肩周炎

    近年来,笔者运用单针单穴二步疗法治疗肩周炎6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2007年1月-2009年10月我科门诊患者,男33例,女35例;年龄小23岁,大70岁,平均46岁;病程短3天,长6年,平均5个月.主要症状为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肩前、肩后、外侧均有压痛,以外展、内旋、后伸障碍显著.

    作者:杜文忠;何永刚;张建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艾灸涌泉穴治疗老年尿频

    笔者近年来采用艾灸涌泉穴治疗老年尿频患者95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95例均来自2008年3月-2010年12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3例,女52例;年龄小61岁,大83岁,平均70.8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2年.临床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不能自控,伴尿急,但无尿痛等其他特殊体征,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民集;吉云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刺配合氧雾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1例

    2009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低流量氧加益气活血中药雾化吸入治疗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冬青;朱连雨;何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于电气网络理论与实验的经络信号传输特性研究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采用阻抗测试方法确定经穴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这一方法的原理和技术,指出这一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采用电气网络理论与实验测定经穴信号传输特性的方法,给出迄今为止在体表围绕一条经络开展实验所得到的初步结果.用经络线上穴位点输入到穴位点输出获得的响应信号与非经络线上等距离位点响应信号的显著不同,验证采用电气网络理论动态测定经络信号传输特性的可行性.

    作者:王志功;吕晓迎;高建芸;王宇航;黄岑宇;陈明琳;邢丽阳;王桂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方:法,将11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76例)和安慰针对照组(42例),另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针刺组及安慰针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控制饮食,取腹部(中脘、中极等)及四肢(梁丘、足三里等)相应穴位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肌酐、尿素氮、尿酸及不良反应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针刺组BMI低于安慰针对照组(P<0.01).代谢指标中针刺组血清总胆固醇、葡萄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余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评分治疗后针刺组饥饿感分值较安慰针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并相应降低其血清总胆固醇及葡萄糖,患者针刺治疗后未出现乏力、厌食及腹泻等不良反应,针刺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童娟;陈建雄;张子谦;刘昌盛;潘娱;郑婕;姚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制作彩色针柄针灸针的建议

    笔者在临床针灸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现尤其在头部选穴针刺时,由于针灸针的针柄与头发颜色相似,如果同时进行针刺的患者数量过大(或者全身选穴进行针刺),针刺和取针不是同一位医生时,漏拔与忘拔针灸针的现象就可能发生.鉴于此,笔者经过对比分析和重新设计,将针灸针做了小小的改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光安;张宝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健明3、上明穴为主电针治疗外展神经麻痹48例

    外展神经麻痹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为眼位内斜,头向健侧歪斜,复视或伴头痛,病因复杂,除手术外尚无针对性治疗手段.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报道[1]比较多,大多以球后穴为主,行单纯针刺手法.笔者近年来以球后穴外侧之健明3穴及上明穴为主,配合电脉冲治疗外展神经麻痹4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相永梅;王健;郝长宏;侯志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于临床调查的针灸门诊适宜病症研究

    目的:调查中国现阶段针灸门诊治疗病种现状,为针灸适宜病症的确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整群多级随机抽样对2008年全国31个省具有代表性的医院针灸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基于帕累托法则和EpiMap软件进行病症分类和分布分析.结果:获得36家医院针灸门诊首诊患者31858例,涉及病症种类368种16个疾病系统,其中常见病症57种,常见病症60种,少见病症251种.结论:依据本次调查显示现阶段针灸门诊适宜病症368种,各行政区病症种类数量分布不均衡,针灸优势病症系统聚集度高,应加大推广普及针灸适宜病症的应用.

    作者:黎波;杜元灏;熊俊;徐彦龙;李颖;王栩;李智浩;刘佳琳;张议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Huntington舞蹈病案

    患者,男,59岁,于2010年11月1日就诊.主诉: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7年余,加重半年.现病史: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肢体扭动,遂就诊于天津总医院,诊断为Huntington舞蹈病.

    作者:任雪松;张春红;申鹏飞;高翔宇;乔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点穴按摩膻中穴治疗便秘

    近年来,笔者采用点穴按摩膻中穴治疗便秘4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为2004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门诊患者,年龄小27岁,大56岁;病程短1个月,长5年.

    作者:张润民;杨会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穴位电阻值对比分析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Q-1B型电阻针灸测定仪按照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子时、卯时、午时、酉时4个时辰的相应穴位电阻值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午流注针法1个周期中电阻值纳甲法日均值为0.459Q,纳子法日均值为0.553Ω,养子时刻注穴法为0.533Ω,且各取穴法的平均电阻值从子时到酉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运行趋势,其峰值集中在卯时,谷值集中在酉时.对1个周期内各取穴方法的时辰平均电阻值比较,纳甲法与纳子法、纳甲法与养子时刻注穴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同时辰不同取穴方法的平均电阻值进行两两比较,仅午时纳甲法与纳子法、午时纳甲法与养子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子午流注各取穴法的穴位电阻值存在相同的运行趋势,但彼此间关联性不强,在取穴部位和时间上也存在很大分歧.

    作者:杨玥;周桂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凌氏取穴进针法

    据<明史>等记载,凌氏针灸始祖名凌云,字汉章,号卧岩,系成化至弘治年间归安人,北游泰山,遇道人授其针术,为人治疾无不效.孝宗闻其名,召至京,授御医.

    作者:凌建维;凌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疏经调脏法对脑梗死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寻治疗脑梗死偏瘫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疏经组(A组)、调脏组(B组)及疏经调脏组(C组),每组50例.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疏经组以循经取穴为主,穴取四关、肩隅、外关、环跳、阳陵泉等;调脏组以腹针取穴为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健)、大横等;疏经调脏组取穴综合疏经组及调脏组穴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分别以Barthel指数表(BI)评定残障水平,以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后Bl指数显著提高、残障率降低、FMMS评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疏经调脏组在提高BI指数、降低患者残障率、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疏经组或调脏组(P<0.05,P<0.01).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是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的较佳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疏经或单纯调脏.

    作者:钟平;符文彬;徐振华;朱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