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肾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刘仲栋;李丽艳

关键词:益肾活血方, 糖尿病肾病, 肾脏保护作用, 严重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死亡原因, 肾小球, 疗效, 加减, 患者, 报告
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要原因的肾小球和间质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我科用益肾活血方加减对早期DN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脓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治疗探讨

    我院自1988年3月至2008年3月对小儿脓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236例,术中应用多格状逐格剥脱纤维板,不同浓度双氧水冲洗止血,邮票状肌片粘贴修补肺漏气,关胸前碘伏溶液涂拭胸膜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岳芳;王贤书;杨志国;程征海;方江顺;陈志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给药间隔对含珠停中止早孕的观察研究

    含珠停即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商品名称,其口服药物的间隔时间多种多样,如米非司酮25 mg每日2次连服3 d后顿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米非司酮25 mg每日2次,连服2日,第3日50 mg每日2次第4日顿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其中米非司酮50 mg间隔12 h 1次服用3次后顿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和米非司酮150 mg顿服后48 h服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2种方法为临床常用.

    作者:王丽君;张洪然;白俊香;马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前房内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84例(90眼)各种类型白内障随机分为2组,每组45只眼,分别在前房内麻醉下及传统的球后麻醉下实施乳化白内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麻醉效果分为3级;Ⅰ级:无疼痛;Ⅱ级:轻微疼;Ⅲ级:疼痛;2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内麻醉技术在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是超声乳化手术麻醉值得探索的新方法 .

    作者:陈玮;高宁;翟付敏;曹桂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河北省综合医院资产负债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当前,在医院追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医院都采取了负债经营的方式,渐浙成为了医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两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负债经营意识的增强,使人不得不对负债经营进行深入的思考,资产负债率和偿债能力大小,资产负债率与资产和负债,资产负债率与清产核资,资产负债率与现代医院资本运营,资产负债率与筹资组合效益指标分析,资产负债率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就评估分析医院资产负债率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作者:许钢柱;田万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血浆溶血磷脂酸相关性研究

    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r7年10月对我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检测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观察其与ACOP严重程度及其发生迟发性脑病的相关性,对LPA升高者采取早期药物干预的效果.

    作者:何泽军;李兰庭;张风豪;胡英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端粒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端粒酶催化组分(h-TERT)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vision法和S-P法分别检测了正常早期绒毛(NP)10例、完全性葡萄胎(CM)10例、侵袭性葡萄胎(IM)20例、缄癌(CCA)19例中h-TERT与PCNA的表达.结果 h-TERT在NP、CM、IM、CCA中表达率分别为18.47%、5.68%、20.50%、3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M与IM之间、CM与CCA之间、IM与C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在NP、CM、IM和CCA中表达率分别为10.40%、20.76%、53.60%、5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P与IM之间、NP与CCA之间、CM与IM之间、CM与C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与PCNA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增高促进了GTT的恶性进展,h-TERT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GTT的鉴别;恶性GTT中细胞增殖活性增高,PCNA的检测有助于良恶性GTT的鉴别;端粒酶活性增高促进了GTY的增殖活性.

    作者:赵恩宏;金小平;肖丽君;杨宗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肺容积测定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35例,肺气肿组30例,均在1周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于大吸气末和大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用Siemens Puhno肺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结果 MSCT肺容积指标中,大吸气末容积(Vin)与PFT的肺总量(TLC)(r=0.912,P<0.01)、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r=0.905,P<0.01)的相关性好,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r=0.754,P<0.01)客积比(Vin/Vex)与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r=0.628,P<0.01)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结论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作者:郭蔚君;侯铮;师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护理

    脊膜膨出发生于先天性脊柱裂和颅骨畸形患儿,分为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可发生于脊柱轴线上的任何部位.脊髓栓系综合征是因脊髓发育异常、局部瘢痕粘连、终丝粗短导致圆锥受牵拉而位于低位.由于先天发育异常的复杂程度不同及粘连等因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术后护理也提出更高要求.现将我院216例脊膜、脊髓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朝华;彭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贲门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男,65岁,主因吞咽困难2月余,来我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良好,体表躯干四肢未见色素斑块结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无肿大.上消化道钡餐示食道下端、贲门处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僵硬呈偏心性狭窄,长度约2.5 cm(图1).诊断为贲门癌.胃镜检查:于贲门处见1.5 cm×2 cm息肉状软组织肿物,表面粗糙不平、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诊断:贲门部息肉恶变.取活检3小块组织,病理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作者:袁鲁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癔病学生的心理护理体会

    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受到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发病者表现为短暂的精神失常或感觉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和躯体的各种症状.近年来,由于升学、就业压力较大,学生在升人大中专院校前只注重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教育有所忽视,到了新环境,独立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造成癔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理疗法是治疗癔病的首选,对癔病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康复.心理治疗是癔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从学生患者心理特点着手,阐述对癔病患者心理护理体会,并对如何预防和减少学生癔病发生问题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醛固酮与肾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是许多进展性肾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与肾脏病变的进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终将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尽管肾脏纤维化发生的机制迄今仍未阐明,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显示,醛固酮(aldosterone,ALD)参与了肾、心、肝、肺等器官组织的纤维化,是造成中小动脉损伤和肾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就醛固酮与肾脏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健;郭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的疗效分析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渐增高,特别是中青年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多,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生活质量,给家乙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或回归社会,我院对3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惠莉;李玉敏;樊金兰;赵巧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钠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cP)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在体外循环(ECC)和心脏停搏下,行法洛四联症(TDF)根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主动脉阻断后于其根部插针顺行灌注4℃停搏液,试验组灌注CP停搏液(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中加入CP,浓度为10 mmol/L),对照组灌注单纯冷晶体高钾停搏液.2组患儿分别于ECC前、主动脉阻断(ACC)30 min后,术后2、24、48 h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心肌酶(CK-MB、cTnI)的浓度;分别记录,临床观察指标(心脏诱导停搏时间,自动复跳时间,自动复跳率,术后呼吸机维持时间、ECC停止及术后24 h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用量和使用率).结果 试验组在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血清心肌酶均于ACC 30min后开始上升,并于术后24 h达高峰,与ECC前比较有统计意义(P<0.01).2组间比较,试验组在ACC 30 min后各时点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含CP的冷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的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关键词l磷酸肌酸钠;冷晶体停搏液;心内直视术;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作者:刘东璐;吴伯娟;陶仁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肾移植相关性研究

    目前肾移植已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佳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临床,在国内的器官移植领域中,肾移植的历史久,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功率高,从1960年吴阶平教授实施第一例肾移植手术以来,我国肾移植手术例数逐年上升.目前研究发现[1]肾移植术后肾功能逐渐恢复过程中,细胞因子呈规律性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调节免疫应答小分子常在免疫排斥的初期,甚至起始阶段即可出现明显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工作.本文就VEGF在肾脏及移植肾功能相关性综述如下.

    作者:李坤;贾晓梅;朱素英;李文平;庞书舰;袁申如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探讨耐多药结核病的心理干预模式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心理干预模式及具体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120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建立一种适合MDR-TB的干预模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干预后2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灶吸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MDR-TB是有效的.

    作者:王俊霞;蔡兰英;王淑平;田艳茹;张向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精索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

    精索静脉曲张(VC)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男性原发不育患者中约占75%~80%,居男性不育病因的首位[1,2].过去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及触诊诊断(缺乏准确客观的指标)或选择性静脉造影及逆行精索内静脉造影.现在彩超检查已逐步替代了传统方法,成为VC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以往诸研究主要观察精索静脉内径(D)及Valsalva试验的返流时间,本研究将内径(D)与血流速度(V)相结合,观察V/D在VC中的变化,从而揭示其对VC的诊断意义.

    作者:赵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

    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婴儿母乳喂养率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提出将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作为全球的奋斗目标,我国将此目标转化为爱婴行动,健康教育干预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剖宫产妇1~7 d内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手段,提高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韩辉;刘伟;赵慧波;刘荣军;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局部化疗配合十枣汤治疗原发肺癌性胸水35例

    自2000年6月至2007年4月,我院对原发肺癌性胸水患者35例行胸腔局部化疗配合十枣汤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凤超;李晓艺;李俊爽;李永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

    下腰痛正日益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影响更大,有证据表明60%~80%的成年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下腰痛,随着人们对腰椎疾病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进展,认为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退变也可以引起腰痛.虽然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及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认识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尤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1,2].本文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杨洪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介入治疗小儿大动脉导管未闭15例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病的20%左右,发病率女多于男[1].PDA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大PDA患儿在婴儿期常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及并发心力衰竭,早期易导致肺动脉高压,病死率较高,因此应早期诊断治疗.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手术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经导管治疗PDA已成为首选方法.本院于2007年1~6月使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年龄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5例均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高妹花;马改翠;刘翠霞;杨仕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