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畅;徐世芬;单永华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3例符合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32例,采用针刺(穴取气海、关元等)和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单纯中药组31例,采用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用药同针药结合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otropic hormone,LH)、睾酮(testosterone,T)及LH/FSH值的变化.结果: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93,8%,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80.6%,针药结合组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在相关性激素指标上,针药结合组对T值的降低影响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疗效及降低性激素T值方面均优于单纯中药组,提示该法是治疗肾虚痰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较好的一种方法.
作者:施茵;冯慧钧;刘慧荣;祝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针不同留针时间对多发性抽动症(TS)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入选的62例TS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以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治疗主穴均取额中线、顶中线、顶旁1线,配穴取顶颞前斜线、颞后线.观察组每次留针2 h,对照组留针30 min,隔日1次,观察治疗2个月.采用耶鲁抽动程度综合量表(YGTSS)和多发性抽动症综合量表(TSGS)为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等症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1.3%,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留针2 h与头穴留针0.5 h均可有效改善TS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大体一致,无疗效差异.
作者:朱博畅;徐世芬;单永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近年采用温刃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8~78岁,平均51岁;病程短21天,长10年,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经我科三维正脊配合针刀治疗3次或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者.
作者:邹敏;王平祥;张淑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致.笔者采用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俊娥;郝明泽;翟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讨2000-2007年Medline数据库收录针灸文献的情况.在线检索Medline PubMed数据库,通过不同检索策略,结合人工统计分析文献数据.8年间Medline共收录针灸相关论文4041篇;中文文献628篇,英文文献3071篇;涉及期刊836种,国内期刊31种;中国内地文献841篇,收录文献数量前3位省市分别是北京(176篇)、上海(136篇)、天津(43篇).结果表明Medline收录针灸的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主,且主要以散布状态发表在国外刊物,但2006年以来<中国针灸>等杂志被收录后,情况出现较大变化.
作者:邓宏勇;许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脑内代谢物质变化的特点.方法:将75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A组)、电针组(B组)、针药组(C组),每组25例.A组:口服百优解胶囊,20 mg/d;B组:主穴取百会、印堂,随症配穴,电针30~40 min,留针1 h,每日1次;C组采用A组与B组方法相结合治疗.共观察6周.采用磁共振系统,PROBE-J序列进行单体素采集,感兴趣区分别置于左、右两侧海马和额叶.比较正常志愿者(对照组)与3组患者治疗前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和胆碱/肌酸(Cho/Cr)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双侧海马的NAA/Cr值较对照组减低,治疗后B组双侧海马、C组右侧海马的NAA/Cr值较治疗前增高(P<0.05),C组左侧海马的NAA/Cr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治疗前3组患者双侧额叶的Cho/Cr值较对照组增高(P<0.01),治疗后A组、B组及C组双侧额叶的Cho/Cr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双侧额叶、海马与正常成人相应部位的代谢物浓度存在差异;电针可通过多途径改善抑郁,而百优解的作用途径单一.
作者:段冬梅;图娅;陈利平;吴整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抗结核药物是当前治疗和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由于治疗时间长、剂量大,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胃肠道副反应和药疹常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胃肠道副反应30例及出现药疹者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洪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异常,且与排尿有关的神经系统也无病变,而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排尿异常表现.小儿神经性尿频在临床并不少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996-2006年,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针刺后溪、束骨穴治疗落枕120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男78例,女42例;年龄小21岁,大69岁;病程短1天,长1周.均有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作者:孟庆良;孟凡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寻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电针疗法,穴取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为主,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穴取夹脊穴、肾俞、大肠俞为主,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5.8%,愈显率为82.7%,对照组分别33.3%、5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委中附近瘀络刺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陈红路;邱晓虎;严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经穴电针与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39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60岁以上)随机分为电针组(70例)、经皮组(69例).电针组穴取患侧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为主,采用电针疗法;经皮组采用神经干上压痛点皮肤电极粘贴,接通脉冲电流,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第1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41.4%,经皮组痊愈率为2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疗程末,电针组痊愈率为80.0%,经皮组痊愈率为44.9%,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穴电针治疗老年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经皮神经电刺激.
作者:王泽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采用针灸患侧合谷、外关、后溪及冻疮好发部位之阿是穴治疗手部冻疮88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8例来自于20041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学生,其中男43例,女45例;年龄16~25岁;病程1~5年.临床表现为冻疮分布于手指、手背,伤及真皮或皮肤全层和深达皮下组织,局部明显充血水肿,自觉疼痛,疮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周围有红肿、疼痛,有血性水泡.
作者:何宜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慢性咽炎主要为咽部黏膜慢性炎症,多见于中年人.近年来笔者在门诊接诊的患者及一些临床报道了解到,多数患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同时伴有颈椎病,根据这一临床特点,笔者采用针刺与颈椎牵引、推拿综合治疗慢性咽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义;马忠志;孔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贺普仁教授是一位驰名中外的针灸专家,是针灸三通法的创始人.他对针灸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医武结合,疗效显著;参与创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创立贺氏针灸三通法;提倡火针疗法;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提倡针灸文化;铸造针灸铜人等.他的成就为针灸医学的发展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作者:王麟鹏;谢新才;贺畅;程海英;徐春阳;王京喜;张馨月;王桂玲;贺小靖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32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16例)与西药组(16例),针药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施以电针刺激内关和曲泽,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分别于治疗第7次及第30次后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促醒率的观察.结果:电针治疗第7次后针药组GCS评分(6.88±1.63)与西药组评分(5.25±1.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25.0%,西药组为0,第30次治疗后针药组促醒率为81.3%,西药组为43.8%,针药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关及曲泽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有良好的促醒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付莹颖;曹索奇;庄进学;胡浪;陈登奎;辜凤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着重对国家标准<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编制中的主要难点与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难点与问题主要是:术语的选择问题;规范性与中医特色问题;三棱针治疗出血量计量问题;标准制定的依据与科学性问题.本文还提出了<三棱针技术操作规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作者:陈泽林;郭义;李桂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多发于小腿下段,临床上常见的直接原因是下肢静脉系统高压,足靴区血流迟缓后组织营养障碍所致.本病因经久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笔者于2007年8-11月共收治42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药配合火针、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童丹丹;黄蜀;吴艳;郑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45岁的成人,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60%,临床症状为便血、疼痛和痔核脱出等,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笔者近2年来采用温针灸配合挑刺治疗痔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月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妊娠剧吐是指早孕反应不断加重,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肝功衰竭,严重者可导致韦尼克(Wernicke)脑病,甚至死亡.长期以来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支持疗法.我院自2004年以来采用针灸治疗妊娠剧吐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古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微烟温灸器具,以方便医患双方的使用.方法:微烟温灸罐采用双层罐体,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固定于施术部位;利用上部过滤装置以过滤吸附艾烟中的有害物质;利用下部装置的双重控温以灵敏调节施灸温度.结果:新型微烟温灸罐在保持传统艾灸方法诸多优点的前提下,可以微烟排放、方便固定、灵敏调温,且节约灸材,作用持久,治疗安全.结论:新型微烟温灸罐既可用于治病又可防病,适用于临床治疗及家庭保健.
作者:赵欣纪;李要远;杜春晓;李有钢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