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沈德海;应光耀;罗剑锋;汪庆明;鲁娜;张少军;张巍;陆宏;张倩妮;芦亚峰;熊国华;杨巍
目的:观察肝脾舒合剂治疗肝热脾虚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热脾虚型C-IBS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0例予GPS合剂治疗,对照组20例予莫沙必利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脾舒合剂能改善肝热脾虚型C-IB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相学;郑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44例和西药组72例.中药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0%和7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4%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改善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黄瑶;李黎;朱生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型胶原αl多肽链( COL-Iαl)、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作用差异,探讨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次0.5 ml/只,每周2次,共12周.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第8周开始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大鼠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按每千克体质量10 ml的容积,下瘀血汤组每日2.34 g/kg,组分处方组每日0.648 g/kg,连续4周.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同体积0.9% NaCl溶液.12周末,处死动物,获取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COL-IαI、TIMP-1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OL-Iαl、TIMP-I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组分处方组COL-Iαl、TIMP-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分处方组比较,下瘀血汤组COL-Iα1、TIM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COL-Iαl、TIMP-I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下瘀血汤全药与组分处方可通过抑制TIMP-1 mRNA和COL-Iαl表达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且下瘀血汤全药处方作用优于组分处方.
作者:陈少丽;都广礼;鲁艳平;陶艳艳;陈德兴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检索近年来有关香加皮的文献,对其基源概况、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为今后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邓王萍;崔亚君;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疏肝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所有动物按实验方法制作结肠肠肌标本,并将肠肌标本置于浴槽内,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上,浴槽中加入固定浓度的乙酰胆碱(Ach).根据加入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疏肝饮煎剂组.结果:疏肝饮水煎剂可以拮抗ACh引起的肠肌兴奋,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肠肌张力均有十分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同浓度的疏肝饮作用下,模型组发生的肠张力改变较正常组更显著.结论:疏肝饮煎剂治疗腹泻型IBS可通过抑制肠肌的收缩降低肠肌的张力起作用,其机制与抑制M胆碱受体有关.
作者:费晓燕;袁建业;郑昱;吴大正;谢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补肾化痰活血法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相关调节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潘艳平;齐聪;杨红;周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制高乌甲素微乳.方法:选用油酸- Migly0l812、Cremopher EL与Transcutol P,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高乌甲素微乳的处方筛选与制备.结果:筛选出的佳微乳配比为油酸-Miglyol 812(1∶1)(35%)、Cremopher EL(45%)和Transcutol P(20%),并制备含高乌甲素5%的微乳.载药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其粒径为16.6 nm、分布范围窄.结论:筛选和优化的高乌甲素微乳的处方达到预期的要求.
作者:李西林;栾晶;王慧;马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彭培初教授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不通乃百病之源,凡病唯求于通”的观点,将通法灵活运用于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佳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敏;王怡;彭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Gb76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EGb761低剂量组及EGb761高剂量组,每组12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Gb761高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神经元凋亡数显著减少(P<0.0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EGb761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EGb761高低剂量组间Bcl-2/Bax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b761能显著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牟芳芳;于永娟;邵水金;谭梦晖;陆萍萍;朱晶;张泽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方法:纳入晚期NSCLC患者33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症状进行分类,并确定证型.结果: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肾虚证、痰湿证、瘀血证、气滞证、热毒证.结论:上述证型基本反映了体能状态(PS)评分为0~1分的晚期NSCLC的基本中医证型.
作者:龚亚斌;王中奇;赵晓珍;邓海滨;苏婉;王立芳;吴继;徐振晔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温热疫病初期的辨治规律.方法:以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涉及温热疫病的主要医著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次法统计温热疫病的主要症状和治疗药物,运用分层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治疗药物的运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温热疫病初期以发热、数脉、口渴、舌红等为特征性表现,兼变症可见心烦、不寐等逆传心包的表现.从药物分析来看,20味常用药物构成了用于治疗温热疫病初期的常用方剂,如银翘散、升降散、清瘟败毒饮、普济消毒饮、白虎汤等;连翘是常用的药物,金银花与薄荷,牛蒡子、天花粉与川贝母,黄芩与玄参,栀子与豆豉等均为治疗温热疫病初期的常用配伍,石膏、竹叶则是用于治疗热陷心包和卫气同病的常用药物.结论:温热疫病初期以肺气膹郁、热毒伤阴为主要病机,治疗当以宣透郁热为主.
作者:瞿惠燕;刘龙;杨学;岳小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浆乳方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83例随机分配入组,其中对照组40例,浆乳方组43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乳腺小叶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或慢性窦道及瘘管切除等手术,浆乳方组在手术基础上全程使用浆乳方,对照组不给予中药.比较评价两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8 d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100%,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乳头凹陷、乳房肿块、乳房红肿、乳房疼痛、乳房脓肿和乳房瘘管各项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P<0.01),且浆乳方组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浆乳方能够有效缓解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症状.
作者:胡峻;万华;胡宗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78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并设725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细胞中COX-2基因启动子区-1290A/G、-1195G/A、-765G/C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COX-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765 G/C基因在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存在差异;COX-1195G/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的发生有相关性,与虚证(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实证(肝火亢盛+痰湿壅盛)GG、CG+ C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结论:COX-1195G/A基因变异可能是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发生过程的重要遗传因素;-765G/C位点GG、CG+ CC基因频率可能与高血压病虚实辨证相关.
作者:唐靖一;王佑华;汤诺;刘萍;张鞠华;梁逸强;周莉;周翊峰;周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补肾中药复方首参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管病理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O3及连续饲喂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予灌胃首参颗粒、普伐他汀,共干预12周.实验结束,HE染色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病理检测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药物干预组血管病变明显减轻或消失;模型组MPO、oxLDL、hs-CR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药物干预组MPO、oxLDL、hs-C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和西药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首参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氧化与炎症相关指标有关.
作者:陈川;迟惠英;郁志华;陈久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验式教学对中医专业医学生临床护理见习人文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临床护理见习要求的一年级中医专业学生72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名,同期交叉进行为期2周的护理见习.第1周A组参与人文体验式教学、B组为传统带教式教学,第2周两组对换.学习结束予人文素质问卷测试.结果: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对提高医患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有明显帮助;在人文关怀评分方面,体验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0.05).结论: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见习效果.
作者:徐俐;陆瑾;王岩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通络散结丸药物血清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细胞增殖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通络散结丸治疗乳腺肿块性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通络散结丸含药动物血清,以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以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细胞芳香化酶CYP19及雌激素受体ER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水平;MTS实验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作用细胞24h后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CYP19 mRNA、ER mRNA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分别降低0.346和0.128倍;药物血清作用48 h后S期和G2/M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尤以S期为显著,相应的G0/G1期细胞增加,药物血清抑制了细胞增殖的正常进行;凋亡实验示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药物血清组总体凋亡率高于对照组;药物血清作用细胞48 h以后细胞生长曲线幅度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在96 h时抑制效果明显.结论:通络散结丸药物血清影响乳腺癌MCF-7细胞的雌激素合成及其作用发挥,同时抑制细胞生长.
作者:张士云;王涛;王彦云;朱瑞丽;莫爵飞;潘菊华;刘起华;高磊;汪莲;刘贵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三七花总皂苷(PNFS)对内皮素(ET-1)诱导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癌基因c-my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ET-1诱导HASMC异常增殖,应用RT-PCR方法检测PNFS对c-myc、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PNFS能明显抑制HASMC原癌基因c-myc mRNA表达(P<0.05),而对c-fos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结论:PNFS可影响癌基因c-myc mRNA表达以抑制HASMC异常增殖.
作者:苑素云;王佑华;曹敏;周莉;周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内分泌科临床教学要注重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教师教学相长.
作者: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温病条辨》药物整理研究,探讨吴鞠通治疗湿温类温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发现吴氏治疗湿温病,重视就近祛邪的同时治疗以中焦脾胃为主,注重祛邪的同时又注重顾护人体的真阴真阳.通过对方药的分析,为临床湿病的辨治提供一定参考,但对于方药的具体应用指征尚需进一步从症状与药物的对应关系进行挖掘分析.
作者:李健;杨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立足于《脾胃论》原文明确了阴火的范畴和实质,从心火、肝(胆)火、相火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角度,按脾胃先病和脾胃后病分析了阴火的产生机制,简述了阴火的见症和治疗.
作者:张凤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