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星
近半年来,在我科住院的晚期肝病患者中,有2例在静脉滴注脂肪乳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刘淑梅;李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重叠结缔组织病又称重叠综合征,是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对自身抗原起免疫反应的疾病,其自身抗体针对多个器官,炎症病灶广泛.常累及多系统的器官与组织,也常伴有血液学改变,引起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本文收集了4年来临床确诊的重叠综合征15例,详细观察了血象,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梅;朱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物引起的猝死是指病人在常规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而非药物中毒性死亡.因其致死时间短而使医生措手不及.引起猝死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就其近年国内报道的情况作一概述,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大限度地防止猝死的发生.
作者:胡长鸣;杨继章;杨树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自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经电子胃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179例(209件),成功171例(198件),失败8例(11件),现将术中配合技巧报告如下.
作者:纪莉莎;王青;陈蕾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my syndrome,HPS)是在慢性肝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基础上出现肺血管扩张、动脉血氧合作用异常而排除由原发性心、肺疾患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肝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PO2)上升和肺内血管扩张为该综合征的三大主征,HPS因预后较差以及与肝移植潜在并发症有关,逐渐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HP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彩彦;王荣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科于2003年12月9日收治1例纵隔肿瘤的患者,经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引起膈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反式呼吸,表现为吸气时,膈肌不能收缩下降而致上腹部塌陷,与正常情况相反,形成无效呼吸而致缺氧,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经二次开腹行膈肌折叠术,术后仍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消炎、止血、加强营养等一系列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出现,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作者:顾潇;吴景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儿,男,生后20 min,因青紫入院.系第2胎,第2产,胎龄40周择期剖宫产,1分钟Apgar评分5分,5分钟Apgar评分4分,生后青紫窒息,于手术室立即插管复苏,有一过性肤色转红,很快青紫又加重,心率变慢,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4次后急由产科转入.
作者:肖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多见于严重肝病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并发肾血液动力学及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稀释性低血钠、少尿或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现象,而肾本身无组织学改变,又称功能性肾衰竭,它也可发生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终末期肝硬化HRS的发生率为40%~80%.其病理生理特征是:全身内脏小血管扩张和血浆容量增加,全身动脉低血压和血管阻力减低,动脉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脏低灌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目前HR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亦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HR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玉果;赵彩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衡量健康的社会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输血而言,如何实现安全输血引起全球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实:血液中的白细胞输注可引起受血者产生免疫应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FHTR)、血小板输注无效、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输血传播的乙肝、丙肝、爱滋病毒等主要由白细胞细胞携带.
作者:梁晓虎;李建民;沈莉;张义兵;张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HBsAg/HBeAg及HBV DNA均阳性孕妇知情同意后,于孕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至妊娠终止,观察新生儿病毒标志物、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结果 29例新生儿已追踪至7个月时HBsAg及HBV DNA均阴性,其中抗-HBs阳性22例,母婴HBV垂直传播率为零,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采用孕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来降低病毒含量,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免疫失败发生,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韩忠厚;陈妍华;苏雪松;孙谢文;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盐酸乌拉地尔(优匹敌)是一种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机制的新型降压药,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围手术期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1,2],近年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注射用氯化钾、门冬氨酸、碳酸氢钠、维生素C、盐酸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5种药品,本文分析盐酸乌拉地尔(优匹敌)与这5种药物配伍静脉应用的稳定性报告如下.
作者:马杰;张淑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甲酸及其与氢醌协同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维甲酸及其与氢醌协同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黑素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维甲酸在较高浓度(>500 μmol/L)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同时还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较高浓度的维甲酸(>500 μmol/L)与氢醌可以互相协同,增强彼此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作用,而且维甲酸还可以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维甲酸在一定浓度时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并与氢醌有协同作用,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邢卫斌;付国俊;张秉新;黄清霞;叶文静;刘全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心肌缺血尤其是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一段时间内常伴发更严重的损伤,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是,再灌注可加速不可逆损伤心肌的坏死[1-3].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其后的溶栓或介入治疗即是典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证实,它是一个多因素的参与过程.现就血小板活性与I/R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刘悦;董振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主因浮肿2 d以浮肿待查收入院,2 d前因鼻出血后出现颜面浮肿,于当地就诊,予止血药(具体不详)对症处理,当地验尿:潜血(++),蛋白(+++);血常规:WBC 12.4×1012/L,N 0.86,L 0.12,RBC 2.68×1012/L.
作者:王永岭;刘长福;刘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CT设备自1973年问世以来,造影剂的使用一直是CT的常规检查方式之一.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以提供平扫不可替代的诊断信息,与平扫的信息相辅相成,但造影剂反应还是难以避免,严重反应甚至死亡事故还时有发生.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螺旋CT的出现,对造影剂的要求日益增加,本文根据收集到的文献对CT造影剂的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王淑梅;魏彦丽;张久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门诊换药室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对126例新鲜直线形伤口,给予清创口,采用蝶形胶布外敷碘伏,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固定,经临床观察效果好.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医患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作为护理战线上的一名老同志,深深体会到,要做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必须发挥南丁格尔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同时,还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帮助护士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扩大充实护理工作内容,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增加了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病人对医护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质量管理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拓宽管理层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王伟利;辛东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促进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统计了我院2004年7~8月门诊、病房处方并进行分析,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黄建华;成源;王桂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为分析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成因、耐药的种类及趋势,对我院的1999年至2002年的80例复治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淑敏;刘欣燕;刘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丙型肝炎对人类的健康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者估计有1.7亿,超过爱滋病(AIDS)感染者的4倍.近几年中,美国由HCV感染引发的肝损伤和肝癌的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AIDS引起的年死亡人数.HCV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李晓平;王乃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