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引起的猝死

胡长鸣;杨继章;杨树民

关键词:药物中毒性, 猝死, 致死时间, 临床用药, 常规用药, 医生, 死亡, 国内, 病人
摘要:药物引起的猝死是指病人在常规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意外,而非药物中毒性死亡.因其致死时间短而使医生措手不及.引起猝死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就其近年国内报道的情况作一概述,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大限度地防止猝死的发生.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预后关系及用氟伐他汀干预后的结果.方法将1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CRP<4.0 mg/L的作为A组,将CRP>4.0 mg/L的分为B、C两组,C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干预治疗.结果 A组6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无死亡;B组58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6例,死亡3例;C组5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9例,死亡2例.A、B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RP是炎症反应的指标,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CRP可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预测是否会出现急性心血管并发症,是冠心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在UA患者中早期使用氟伐他汀可减少斑块炎症,加强斑块的稳定性,防止新的粥样斑块形成,减少急性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李爱华;苏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液去除白细胞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衡量健康的社会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输血而言,如何实现安全输血引起全球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科学研究证实:血液中的白细胞输注可引起受血者产生免疫应答,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FHTR)、血小板输注无效、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输血传播的乙肝、丙肝、爱滋病毒等主要由白细胞细胞携带.

    作者:梁晓虎;李建民;沈莉;张义兵;张爱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治疗肾移植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肾移植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肾移植后临床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的15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药物治疗,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后全部有效,起效时间为用药后为7~20 d;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头晕1例、刺激性咳嗽1例.结论卡托普利对肾移植后的红细胞增多症有效;用药过程中应监测血、尿常规、血压和肾功能.

    作者:张亚莉;王红艳;柳红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维甲酸及其与氢醌协同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维甲酸及其与氢醌协同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和黑素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维甲酸在较高浓度(>500 μmol/L)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同时还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较高浓度的维甲酸(>500 μmol/L)与氢醌可以互相协同,增强彼此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作用,而且维甲酸还可以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维甲酸在一定浓度时可以下调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并与氢醌有协同作用,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减轻氢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邢卫斌;付国俊;张秉新;黄清霞;叶文静;刘全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早期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6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4年6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69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45 d~6月,平均(5.29±1.22)月;体重3~8 kg,平均(6.5±1.36)kg.室间隔缺损均为单发,膜周缺损32例,嵴下膜周融合型23例,干下缺损14例,其中2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ASD),1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结果术后早期(30 d)死亡2例(病死率2.90%).发生并发症21例,肺不张9例,心律失常6例,肺部感染5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2例,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室间隔缺损、反复肺炎、顽固心衰和肺动脉高压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前注意纠正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异常,增加心脏储备,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出入量控制、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作者:陶曙光;王哲;王建明;谷疆蓉;陆志楷;林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硫酸镁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12例临床分析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s,TdP)是1996年法国学者Dessertenne提出并命名的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类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病与心肌复极异常有关.近年来,随着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TdP的检出日见增多,已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临床文献报道,硫酸镁对于中止TdP非常有效,已成为第一线治疗药物,我科在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年间以硫酸镁为主治疗TdP 12例,取得了一些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马军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若干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因素,佳发挥导管动脉栓塞(TAE)的效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经导管动脉介入治疗,导管选择性插入肿瘤所在肝叶或肝段,使用药物碘油混悬及明胶海绵粒栓塞靶动脉.结果肝区病灶碘油完全充填,出现坏死萎缩者,生存期较长.碘油大部分或部分充填病灶者,生存期较碘油完全充填为短.病灶内仅见少量碘油者,生存期短.本组病例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18.4%.结论 TA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孔繁荣;李韶平;赵景臣;张玉祥;李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26例.乳糖酸阿奇霉素剂量按10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药物浓度1.0~2.0 mg/ml,静脉慢滴,连续3~5 d,停4~7 d,序贯治疗共3~4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者126例,治疗后有6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76.45±10.55) U/L(正常参考值0~64 U/L),9例血清谷草转氨酶(ALT)(58.50±6.70)U/L(正常参考值10~50 U/L),11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166±16) U/L(正常参考值45~132 U/L),异常发生率随用药天数的增加而升高.治疗结束后肝功能异常者,随访7~10 d均恢复正常.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少数患儿血清ALT、AST、AKP轻度正常,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丽;李学龙;夏蕾;张淑霞;邢立;于加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应用拉米夫定联合主被动免疫对于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例HBsAg/HBeAg及HBV DNA均阳性孕妇知情同意后,于孕28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至妊娠终止,观察新生儿病毒标志物、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结果 29例新生儿已追踪至7个月时HBsAg及HBV DNA均阴性,其中抗-HBs阳性22例,母婴HBV垂直传播率为零,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采用孕晚期应用拉米夫定来降低病毒含量,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减少免疫失败发生,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韩忠厚;陈妍华;苏雪松;孙谢文;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重叠结缔组织病血液学改变的探讨

    重叠结缔组织病又称重叠综合征,是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对自身抗原起免疫反应的疾病,其自身抗体针对多个器官,炎症病灶广泛.常累及多系统的器官与组织,也常伴有血液学改变,引起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本文收集了4年来临床确诊的重叠综合征15例,详细观察了血象,骨髓象形态学改变,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梅;朱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肺综合征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my syndrome,HPS)是在慢性肝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基础上出现肺血管扩张、动脉血氧合作用异常而排除由原发性心、肺疾患引起的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肝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PO2)上升和肺内血管扩张为该综合征的三大主征,HPS因预后较差以及与肝移植潜在并发症有关,逐渐受到重视,现将近年来有关HP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彩彦;王荣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彩色超声和PPG(光电容积描记)在检查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比较

    目的评价彩色超声和PPG(光电容积描述)检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116例病人118条下肢血管造影已经确定的病例,进行彩色超声和光电容积描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色超声与金标准血管造影的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P>0.05),光电容积描记的检查结果与彩色超声比较其检测的敏感率为94.03%,特异度为89%、准确度75%.结论光电容积描记由于其方便,易于操作可作为初步筛查、术后复查以及普查.彩色超声较为准确可作为术前的重要信息,尤其是交通静脉病变的诊断.静脉造影为终的检查手段.

    作者:戴拥军;董集生;裴永彬;张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膈肌麻痹性反常呼吸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我科于2003年12月9日收治1例纵隔肿瘤的患者,经纵隔肿瘤切除术后引起膈肌麻痹而致呼吸困难,反式呼吸,表现为吸气时,膈肌不能收缩下降而致上腹部塌陷,与正常情况相反,形成无效呼吸而致缺氧,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经二次开腹行膈肌折叠术,术后仍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消炎、止血、加强营养等一系列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无并发症出现,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作者:顾潇;吴景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的治疗与药物预防进展

    丙型肝炎对人类的健康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目前,全世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者估计有1.7亿,超过爱滋病(AIDS)感染者的4倍.近几年中,美国由HCV感染引发的肝损伤和肝癌的年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AIDS引起的年死亡人数.HCV也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李晓平;王乃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要点

    止血带可阻断四肢血液流动,因而可用于大出血的急救,使四肢大出血停止,术中使用则失血减少到低限度,因此,可减少或免除术中输血,而且术野清晰便于手术从容细致地操作.由于节省了止血时间,可使麻醉和手术时间缩短.所以,正确地使用止血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如果使用不当则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肢体坏死,以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对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探讨如下: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蝶形胶布在新鲜直线形伤口中的应用

    我院门诊换药室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对126例新鲜直线形伤口,给予清创口,采用蝶形胶布外敷碘伏,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固定,经临床观察效果好.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体会

    多数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它对肿瘤具有选择性,直接将药物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提高了药物浓度,同时又能分次给药治疗,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4年6月对40例肝癌患者实施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梅;李燕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抗炎作用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深入的药理研究发现,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erythromycin,EM)及其第二代大环内酯抗生素如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本文对大环内酯药物对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抗炎作用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健鹰;郭明丽;梁恒仁;霍俊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病

    妊娠是一生理过程,肝脏在大小、血流及代谢方面可出现一些生理性变化.但是少数孕妇在特定情况下,妊娠可诱发某些妊娠所特有的肝病.原有的肝病在妊娠时可以加重,甚至影响妊娠的正常过程.临床上将妊娠期出现黄疸或肝功能异常者统称为妊娠期肝病.

    作者:刘金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自身免疫现象与自身免疫性肝炎

    近年来随着HCV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HCV感染不仅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中普遍可见到的肝组织损害,还可诱导发生自身免疫现象.有时临床遇到慢性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很难鉴别.近年国内对AIH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裴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