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穴位敷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韩亚男;李鼎

关键词:心肌缺血, 穴位敷贴, 冠心病, 益气活血, 中药贴剂
摘要:为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穴位敷贴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索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经中药贴剂或硝酸甘油贴膜分别贴敷膻中、心俞穴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LDH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LDH比正常组高(P《0.05);各组CK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外用贴剂穴位敷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医院改革的方向

    为探索深化医院改革的方向,先后对院内外患者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择医重心是关注于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和医疗费用问题.为此,医院必须以患者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医患关系,努力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方佩影;陈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治法对大鼠肝癌相关基因转录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中医不同治法调节大鼠肝癌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差异.以DEN诱发的大鼠肝癌为模型,18W后将其分为模型(B)组、西药(C)组及中药全方(Di)组、清热(D2)组、活血(D3)组、健脾(D4)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6W,另取10只未造模鼠为正常对照(A)组.之后,处死动物,采用异硫氰酸胍-苯酚-氯仿一步法抽提肝组织总RNA,DD-PCR及放射自显影技术分离A组肝组织与B组肝癌组织中差异显示的基因片段,以此片段为探针,分别与各组肝组织总RNA进行Northem blot印迹杂交,比较其间的差异,同时将筛选出的阳性cDNA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从正常肝组织与模型组肝癌组织中分离出32个差异显示的基因片段;Northem blot印迹杂交表明其中9个基因片段在各组之间转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源于正常肝组织中的DD22为新基因,来源于肝癌组织中的基因有5个为已知基因,3个为新基因.提示不同治法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相关基因转录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作者:管冬元;方肇勤;梁尚华;秦红友;鲁恒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凤丹的体外增殖研究

    为探索凤丹体外增殖的佳条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以下培养条件较适宜:凤丹种子灭菌后在35℃下于摇床上振动72h,取出胚,在1/2MS+10%椰子汁的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然后将带有腋芽的茎段切下置于MS+BA(1mg/L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形成丛生芽,当芽长出2~3片叶子时,转移至MS+IBA(1mg/L)+3%蔗糖培养基上,1个月后即长出白色的直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作者:倪跃元;刘涤;胡之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邓铁涛教授对各家学说的实践与发挥

    通过对邓铁涛教授从事各家学说教学与研究心得的梳理,介绍了邓老在仲景学说、东垣学说、叶(天士)吴(鞠通)学派、王清任学说等方面运用其相关理论、方药,以解决当代临床实际问题的实践与发挥.

    作者:杨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补肾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的影响

    为观察不同补肾法对哮喘大鼠肺组织β2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β2-ARmRNA)的影响.用卵蛋白致敏SD大鼠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随机分成5组:模型(A)组、必可酮(B)组、补肾阴(C)组、补肾阳(D)组、阴阳双补(E)组,另设正常对照(F)组,用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检测大鼠肺组织β2-ARmRNA.结果:造模鼠β2-ARmRNA下降,补肾阳与必可酮可使其明显上升,补肾阴则无此作用.结论:补肾阴、补肾阳对β2-ARmRNA作用是不同的.

    作者:许建华;吴敦序;方肇勤;童瑶;毛昌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钱氏益黄散加减治疗婴幼儿泄泻117例

    为观察中医药治疗婴幼儿泄泻的临床疗效,将117例平均病程41天的泄泻患儿辨证分为四型,根据分型用钱氏益黄散加减治疗,止泻后再选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调治.结果:117例中3夭内止泻42例;3~5天内止泻42例;5~10天内止泻24例;未来复诊5例;无效4例.治愈108例,治愈率92%,平均疗程5.3天.

    作者:徐秋琼;倪菊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必宁冲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bcl-2、ICE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肾必宁冲剂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ICE和Bcl-2表达的影响,阐明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病的机制,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中药高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C)、中药低剂量组(D)、环磷酰胺(CTX)组(E),每组各7只,分别予生理盐水(A组)、肾必宁冲剂(B、C、D组)、CTX胃饲,8d后分别处死取血清,采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测定系膜细胞增殖指数,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检测其ICE和bcl-2的变化.结果:加入肾必宁冲剂血清16h后,系膜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征象,凋亡率显着高于A组(P《0.01);B、C、D组ICE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1),而bcl-2基因各组均表达不明显(P》0.05).提示肾必宁冲剂可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消散,并可能通过调控ICE和bcl-2基因影响凋亡.

    作者:肖黎;丁樱;张红敏;刘运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调心方、补肾方治疗Alzheimer病的比较研究

    为比较调心方、补肾方治疗早老性疾呆(AD)的疗效,将30例中医辨证属心肾两虚的AD患者,以配对法随机分为A、B两组,分两阶段交叉给予调心方(由党参、桂枝、菖蒲、远志等组成)、补肾方(由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组成),每阶段12W(间隔2W).观察各阶段MMSE、ADL和神经心理学量表(FOM、RVR、D文BS)的变化.结果:调心方对AD患者的MMSE、FOM量表的疗效优于补肾方(P《0.05);对其它量表两方无差异(P》0.05).提示调心方改善心肾两虚型AD患者记忆障碍的作用优于补肾方.

    作者:王健;林水淼;陆金宝;郁志华;周如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法对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造血调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建立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模型,胃饲补肾活血方药,观察造血调控因子IL-2、IL-10、IFNγ、TNF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造血负调控因子IL-2、IFNγ、TNFα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活血中药组IL-2、IFNγ、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0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补肾活血方药可通过抑制造血负调控因子的分泌,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机体的造血功能.

    作者:戴锡孟;于志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防治胃肠菌群与毒素移位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肠道菌群及其毒素的移位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原因之一,而肠道缺血、菌群失调、解剖与生物屏障破坏、肠道内有关物质缺乏是肠道菌群及其毒素的移位的基础.结合中医理论、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提出通腑泻浊、急下存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补脾益气、泻浊解毒三大法则防治肠道菌群及其毒素的移位,从而阻止或缓减MODS的发生.

    作者:牛豫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穴位敷贴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酶的影响

    为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穴位敷贴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索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经中药贴剂或硝酸甘油贴膜分别贴敷膻中、心俞穴治疗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LDH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LDH比正常组高(P《0.05);各组CK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外用贴剂穴位敷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韩亚男;李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密骨胶囊合丙酸睾丸酮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密骨胶囊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密骨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并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每次25mg,每周2次),3个月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停用丙酸睾丸酮,续服中药,2个月后再行第2个疗程.对照组用补钙剂或镇痛剂对症治疗.8个月后分别统计骨痛改善程度、骨密度值.结果:疼痛改善优良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0%;骨密度值增加或不变率治疗组为56.7%,对照组为10.0%;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

    作者:许理忠;石印玉;谢可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汉防己甲素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皮质Ⅳ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中药汉防己甲素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采用单侧肾切除加两次注射阿霉素制造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分别经汉防己甲素和络活喜治疗后肾皮质Ⅳ型胶原基因表达.结果:两药均能使模型鼠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下调.提示汉防己甲素可预防和延缓将病综合征,其作用与络活喜相似.

    作者:董兴刚;安增梅;杨海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补肾泻肝方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相细胞的影响

    为研究补肾泻肝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将25例再障患者(其中肾阴虚14例,肾阳虚11例)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中药复方[滋肾阴(Ⅰ)、泻肝火(Ⅱ)、温肾阳(Ⅲ)、补肾泻肝(Ⅳ)]和细胞因子(IL-2、IFN-γ)对其红系、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E、BFU-E、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Ⅰ、Ⅲ、Ⅳ方对CFU-E、BFU-E、CFU-GM均有促进作用,Ⅳ方的作用尤其明显,而Ⅱ方无此作用;IL-2、IFN-γ对上述指标有抑制作用;加入Ⅱ、Ⅳ方后能减除这种抑制,但Ⅰ、Ⅲ方无此作用.提示:补肾泻肝方药是治疗再障的有效处方,减除IL-2、IFN-γ对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促进CFU-E、BFU-E、CFU-GM的形成是其治疗再障的重要机理.

    作者:黄振翘;黄韬;李艳红;薛志忠;周永明;何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诊治规律探讨

    结合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学的认识,以及笔者的临床经验,探讨防治该病的中医诊治规律.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根本大法,扶助正气是巩固疗效的关键,包括保留灌肠、外敷、针灸等方法在内的辅助疗法的正确使用,能显著提高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概况

    为了解中医药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近十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目前对该病的辨证分型及经方、验方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说明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动物实验及机理探讨尚还薄弱.

    作者:符德玉;马宇滢;钱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板蓝根凝集素效价与抑制感冒病毒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为研究菘蓝板蓝根与马蓝板蓝根凝集素的活性差异及其与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提取两种板蓝根的凝集素,分别测定各自的血凝活性,并进行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H1N1,A1/京防/262/95)的抑制试验.结果:马蓝板蓝根凝集素具有血凝活性,而菘蓝板蓝根几乎无血凝活性,两者有显著差异;抑毒试验证明板蓝根凝集素的效价与其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成正相关.

    作者:胡兴昌;程佳蔚;刘士庄;左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张琪教授治疗肾系疾病验案四则

    介绍全国名医张琪教授治疗肾系疾病验案,包括重镇化瘀法治高血压肾病,滋肾通关法治尿频,化瘀止血法治血尿,以及疏肝解毒法治乙肝相关性肾炎.

    作者:王少华;朱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