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热针结合艾灸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杨晨曦;张凤娥;苏筱玲

关键词:结肠炎, 溃疡性/中医药疗法, 溃疡性/针灸疗法, 电针, 艾条灸
摘要:目的:寻求提高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佳治法.方法:选择该证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4组:神阙穴+中药组40例,天枢穴+中药组37例,中药组37例,西药组3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药组治愈率21.6%,西药组为18.4%,天枢穴+中药组为46.0%,神阙穴+中药组为75.0%,经χ2检验,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天枢穴+中药组治愈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神阙穴+中药组治愈率分别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电热针结合艾灸中药疗法,是目前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佳方法之一.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拔罐致虚脱1例

    徐××,女,38岁,汉族,于2002年8月17日,以咽干咽痒伴刺激性咳嗽4月余住我院中医科.查体:咽部慢性充血,可见散在淋巴滤泡增生,两侧扁桃体无肿大.

    作者:王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锁骨中线压痛点点刺放血治疗痤疮146例

    笔者自1984年采用锁骨中线压痛点点刺放血治疗痤疮1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应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MS患者 28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等变化.结果: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华佗夹脊刺可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总有效率达81.8%.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华佗夹脊刺治疗MS疗效较好,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作者:郝勇;刘海沛;王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关于建立针灸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针灸临床中辨证诊断、临床评价研究等问题是制约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高等院校针灸教材中介绍的针灸治疗病证的辨证诊断与中医内科学基本相同,没有体现针灸自身特点,与临床实践脱节.提出通过临床经验总结与临床系统研究,结合针灸穴位、经络学说的研究等,建立新的、临床实用的辨证诊断方法;同时,针灸临床评价研究要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规范、临床研究网络等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积极建立符合针灸自身规律的临床评价体系,培养专业化临床评价人才,组织专业化的评价队伍和网络机构,发挥国内外专家群体的作用,建立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提高研究质量,推动针灸事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刘保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进针法所致感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有效激发感传的进针手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单盲法,按随机原则分别将40例患者左右风池穴配对分为两组,再相应地分别给以慢速捻转进针法和快速进针法,观察两组出现的针刺感传.结果:慢速捻转组的显著感传为20.0%,有效感传为57.5%,无效感传为22.5%,而快速进针组分别为5.0%、30.0%、6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速捻转进针法所致感传明显优于快速进针法.

    作者:陈尚杰;陈文;帅记焱;黄鼎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热针结合艾灸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提高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佳治法.方法:选择该证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4组:神阙穴+中药组40例,天枢穴+中药组37例,中药组37例,西药组3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药组治愈率21.6%,西药组为18.4%,天枢穴+中药组为46.0%,神阙穴+中药组为75.0%,经χ2检验,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天枢穴+中药组治愈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神阙穴+中药组治愈率分别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电热针结合艾灸中药疗法,是目前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佳方法之一.

    作者:杨晨曦;张凤娥;苏筱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灸与中药协同作用的合理性

    在数千年的中医学发展过程中,中医临床之所以能取得丰富的效验,针灸与中药的协同作用功不可没,其疗效的确切性已经得到古今临床和现代实验研究结果所证实,两者结合能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因此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针灸与中药协同治疗方法,对增强用药的目的性,提高临床的有效性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王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针治疗多寐108例

    自1989年9月~2003年5月,笔者用电针治疗多寐10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维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头针歌诀

    在临床上头针疗法由于具有取穴方便、疗效好、便于操作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和针灸医生所认可.如何掌握头针的定位、取穴和功能主治,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笔者深受学习中医之感悟,故效仿中医的做法,编写了头针刺激区的定位主治歌诀.由于其简明扼要加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激发初学者和在校大学生的兴趣及顺利通过考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歌诀如下:

    作者:王前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激光针刺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椎炎120例

    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应用激光针刺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椎炎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桂清民;吕传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奥地利针灸戒烟20例

    笔者于2002年在奥地利讲学期间,用针灸戒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功能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作者:顾陈怿;胡军;蔡云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作者:邹宏军;赵文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电针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2+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复电针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组),戊巴比妥钠组(SP组),假手术组(S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后一次预处理后24 h,阻闭肾下腹主动脉,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S组动物手术操作同C组,但不阻闭腹主动脉.分别于阻闭后不同时相点测定细胞内Ca2+含量,并分别对动物后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EA组脊髓组织细胞内Ca2+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SP组各时相值(P<0.01),神经功能评分EA组明显高于C组(P<0.01),C组和SP组细胞内Ca2+和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具有降低脊髓组织细胞内Ca2+含量,防止Ca2+超载,稳定细胞内环境的能力,对腹主动脉阻断所致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雷毅;熊利泽;张龙芳;曾毅;陈绍洋;黄怡;贺大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学影像技术在针灸学科研中的应用与展望

    简要介绍了普通X线、CT、MRI、超声、SPECT、PET、fMRI等影像技术在现代针灸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概况,并就各自在针灸学科研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将成为针灸学科研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作者:欧阳钢;东贵荣;贾少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从肾治疗脂肪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46例与口服药对照组30例,治疗时间2个月,并对两组主要症状的改善及客观指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口服药对照组为73.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从肾入手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黎启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国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概况

    该文介绍了目前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情况.瑞士全国共有163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针灸医疗服务,针灸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在瑞士从事针灸治疗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与中国有关医疗机构合作从中国引进的专业针灸人才;第二类是爱好针灸的瑞士西医医生;第三类是欧洲自己培养的一些缺乏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的治疗师.这三类人员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支持.在瑞士,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与中国国内有较大区别.关于医疗保险支持情况,瑞士是欧洲各个国家中医疗保险系统对针灸(中医)项目支持力度大的国家.瑞士有3家取得政府教育部门认可的中医教育机构,学制3年,瑞士联邦政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作者:李石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步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三步针法及传统针刺方法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肢体瘫痪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60.5%,与对照组的3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步针法对中风偏瘫作用显著,是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于晓刚;张丽;王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针刺为主治疗乳癖43例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郭诚杰教授诊治乳癖之经验治疗乳癖43例,取得显著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建梅;刘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针治疗面肌痉挛19例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以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加重发作,休息和入睡后症状可缓解.我科采用腹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罡;顾群;孟凡军;任连芳;薄智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