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树祥
皮神经卡压症是指在颈肩腰背及四肢关节的骨突部位的慢性积累性损伤,临床慢性发作多于急性发作.其致病成因不同,罹患部位不一,是有关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以患部的疼痛、麻木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症状多缠绵日久、迁延不愈,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药物治疗不能充分发挥疗效,单一的治疗往往难以切中要害,疗程长,收效差.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电针配合手法医治223例皮神经卡压症患者,疗效显著,疗程缩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骆钧梵;于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于2002年在奥地利讲学期间,用针灸戒烟,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89年9月~2003年5月,笔者用电针治疗多寐108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陈维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99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应用激光针刺治疗腰椎增生性脊椎炎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桂清民;吕传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多由络脉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近几年,笔者在门诊工作中,收治过一些病程较长、用常规疗法治疗效果不显著的顽固性面瘫,采用推拉针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怀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疗效.方法:应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MS患者 28例,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等变化.结果: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华佗夹脊刺可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病情,总有效率达81.8%.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华佗夹脊刺治疗MS疗效较好,有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
作者:郝勇;刘海沛;王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根治的顽固性慢性疾病,而周围神经受损是酒精中毒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四肢末端,尤其是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症状由下肢潜隐性开始,逐渐由远端向近端对称性进展,病人多有灼痛、麻木、发热感,病情进展时可出现下肢无力、手套和袜套样感觉减退、步行困难、肌肉萎缩等症状.笔者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此病22例, 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寻求提高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佳治法.方法:选择该证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4组:神阙穴+中药组40例,天枢穴+中药组37例,中药组37例,西药组3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中药组治愈率21.6%,西药组为18.4%,天枢穴+中药组为46.0%,神阙穴+中药组为75.0%,经χ2检验,中药组与西药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天枢穴+中药组治愈率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神阙穴+中药组治愈率分别与其它3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阙穴电热针结合艾灸中药疗法,是目前治疗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佳方法之一.
作者:杨晨曦;张凤娥;苏筱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刺法对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针刺健侧太溪穴,对照组患处外用关节止痛膏、正骨水.结果:针刺组治愈30例,占81.1%,平均治疗时间2.1±0.8天;对照组治愈15例,占50.0%,平均治疗时间7.5±2.3天.疼痛消失时间针刺组2.5±1.5天,对照组8.3±2.1天.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针刺健侧太溪穴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确切.
作者:魏北星;金春兰;陈文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正常人和病人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的情况,以便正确使用电针参数医治病人.方法:测定正常人、虚证病人和实证病人等3组人群的感觉阈和痛阈.结果:正常人的平均感觉阈为1.47 mA,平均痛阈为4.44 mA,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感觉阈和痛阈有一定差别,正常人与病人、虚证病人与实证病人之间的感觉阈和痛阈有明显的差别.结论:不同体质群体有不同的电针感觉阈和痛阈,电针强度的运用应因人而异.
作者:周杰芳;靳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急性乳腺炎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痈范畴,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早期乳房肿胀、有积块、触痛、乳汁排泄不畅,继则红、肿、热痛加重,以至化脓.我院针灸科赵振川主任医师数年来采用三棱针点刺肩部和胁肋部的两特定无名奇穴放血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谭玉华;王晓红;卜彤文;赵振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简要介绍了普通X线、CT、MRI、超声、SPECT、PET、fMRI等影像技术在现代针灸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概况,并就各自在针灸学科研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功能性医学影像技术将成为针灸学科研中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作者:欧阳钢;东贵荣;贾少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自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5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柏树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治法:取耳穴肝、肾、神门、眼、目1、目2为主穴,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酌情选加耳穴心、脾、肺、皮质下、新眼穴等.
作者:司晓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面肌痉挛为临床常见病,多为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开始为眼眶周围的眼轮匝肌间歇性不规则轻微抽搐,以后以较慢的速度逐渐扩展到口轮匝肌、口角提肌、颊肌等半侧面肌,引起闭眼、露齿、口角及颊部抽搐等一些习惯性动作.本病病因不明,可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气候变化等因素而加重发作,休息和入睡后症状可缓解.我科采用腹针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文罡;顾群;孟凡军;任连芳;薄智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该文介绍了目前针灸在瑞士的发展情况.瑞士全国共有163家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针灸医疗服务,针灸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在瑞士从事针灸治疗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与中国有关医疗机构合作从中国引进的专业针灸人才;第二类是爱好针灸的瑞士西医医生;第三类是欧洲自己培养的一些缺乏现代医学理论基础的治疗师.这三类人员都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支持.在瑞士,针灸临床的常见病种与中国国内有较大区别.关于医疗保险支持情况,瑞士是欧洲各个国家中医疗保险系统对针灸(中医)项目支持力度大的国家.瑞士有3家取得政府教育部门认可的中医教育机构,学制3年,瑞士联邦政府目前尚未出台有关的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作者:李石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2例择期腹部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针药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分别于麻醉前、术后、术后第2天及第5天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监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针药复合麻醉可以减轻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并且对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也起一定作用.结论:针药复合全麻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
作者:顾陈怿;胡军;蔡云彪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阐明经病与络病证治异同,为临床治疗二者病变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从经与络在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对经病与络病进行区分.结果: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含.结论:经病与络病是两个不同的病变范畴.
作者:李伯;肖延龄;赵春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自1984年采用锁骨中线压痛点点刺放血治疗痤疮1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临床上头针疗法由于具有取穴方便、疗效好、便于操作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和针灸医生所认可.如何掌握头针的定位、取穴和功能主治,将有助于医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笔者深受学习中医之感悟,故效仿中医的做法,编写了头针刺激区的定位主治歌诀.由于其简明扼要加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于激发初学者和在校大学生的兴趣及顺利通过考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歌诀如下:
作者:王前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