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花针加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痤疮60例

刘涛;汪青霞

关键词:梅花针, 电针, 治疗, 皮损面积, 平均年龄, 囊肿, 结节, 红色, 资料, 面部, 门诊, 患者, 痤疮, 病例
摘要: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面部红色丘疹状皮损面积>50%或结节囊肿状皮损面积>20%的门诊痤疮病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3.4年.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者26例,以结节囊肿为主者34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寻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结论:针刺为主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其原理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有关.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经气及其运行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经气的概念、内涵及其双向运行规律.方法:从分析经气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经气的内涵,经络的功能,历代经典医籍的记载,2000余年临床实践以及全国经络感传现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论实践两相验证.结论:经气是一身之气运行于经络的部分,包括营气、卫气、宗气、元气.经气运行规律呈双向性.

    作者:王鸿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鬃针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240例

    青少年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度,引起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眼的屈光力过强而形成,如果及时采取措施,使调节痉挛解除,视力可以恢复,故青少年时期是防止近视的关键时期.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鬃针治疗本病240例,报告如下.

    作者:赫群;朱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药结合治疗心肌炎引发频发室早20例

    笔者于2001年开始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心肌炎引发的频发室早,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药结合治疗女性更年期汗证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针刺取穴法及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更年期多汗证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加罐组、耳穴组、体针组和针刺加罐配合中药组,观察对以出汗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罐组和耳穴组疗效优于体针组,针刺加罐组疗程短于耳穴组,针刺加罐法配合中药后能显著提高痊愈率.结论:针刺配合滋阴中药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作者:霍则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颅骨缝加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CI)疗效的佳方法.方法:60例早期C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较B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颅针加药物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CI早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浆GMP-140水平呈中度正相关,表明血浆GMP-140水平可作为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俞昌德;吴炳煌;白靖宇;张晶;俞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

    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小62岁,大84岁,平均73岁;病程短2年,长16年.采用本方法治疗前均接受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如保列治、渡络捷、高特灵、前列通片等,症状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夜尿频甚、排尿时间延长、射程缩短等.B超检查确诊并排除肿瘤.为了确切观察该疗法效果,均停用其他方法及药物治疗.

    作者:于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穴治头痛验案4则

    头痛一病,致因不同,变化多鲜,不可不明,临诊辨治,贵在心悟;妙用单穴,以奇制胜,收速效之功.

    作者:许荣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西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长强、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小剂量聚肌胞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0%,对照组为6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作者:雒荣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90例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不同刺血量及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采用点刺穴位放血5 mL、10 mL及内服西药3种方法治疗.结果:B组止痛效果好,疗效优于其它两组;B组与C组降血尿酸效果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其它两组降尿尿酸效果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出血量有关,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促进尿尿酸排泄,发挥其疗效.

    作者:李兆文;林石明;林俊山;蒋明珠;许跃龙;苏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梅花针加电针为主治疗顽固性痤疮60例

    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面部红色丘疹状皮损面积>50%或结节囊肿状皮损面积>20%的门诊痤疮病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3.4年.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者26例,以结节囊肿为主者34例.

    作者:刘涛;汪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任脉、冲脉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痛经患者任脉、冲脉的经络特性,试图寻求一种无创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与80例健康女性作为受试者,在月经来潮第1日测量双侧列缺、公孙穴导电量.结果:(1)患者组列缺穴导电量数值低于正常组(P<0.05);(2)患者组公孙穴导电量数值高于正常组(P<0.05);(3)患者组列缺、公孙穴导电量平衡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任脉气血偏衰、冲脉气血偏盛;任脉、冲脉阴阳失衡.

    作者:谢感共;谭琳蓥;卢献群;赵彩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及其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并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针刺组疗效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针刺具有与西药同等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金波;满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鼻泪管阻塞9例

    鼻泪管阻塞,临床常用探通术治疗,但痛苦大,病人难以接受,易造成假道,并发症多,且远期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近10余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生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梅-罗氏综合征案

    患儿,10岁,初诊日期:2003年1月13日.因右侧口角歪斜2日来我研究所就诊.该患儿从4岁起,双侧交替反复发生周围性面瘫,至今已达5次之多.既往发病,以激素及维生素治疗,一般均在1~2个月缓解.家族中无其他人患有类似疾病.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口角下垂,上唇不明原因肿大,不伴有疼痛.

    作者:黄晓媛;韩雪梅;孙申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灸法治疗HIV/AIDS 1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灸法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特定中药纳入温灸器内点燃,置于患者穴位,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5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乏力、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咳嗽、腹泻、纳呆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灸法治疗HIV/AIDS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津利;屈冰;张明利;李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独取中脘穴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案

    王××,男,30岁,工人,1996年8月6日就诊.主诉:阵发性四肢无力10余年.10余年前因受凉劳累后发现四肢软弱无力,双侧下肢不能行走,双上肢抬举、握物吃力.

    作者:孙敬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

    根据腕踝针的分区特点、针刺部位、镇痛特点结合现代经络实验研究,对其镇痛机理从生物力学方面提出新的思路.腕踝针的镇痛特性可能与十二皮部经络循行路线上的交感神经敏感线、皮下血管的应力变化、组织液压波的形成与传播等引起病灶局部的离子通道变化有关,即镇痛的机制认为是体内机械波与化学波(孤立波)相互协调、相互振荡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作者:胡侠;凌昌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先天性色盲案

    刘××,男,19岁,农民.2003年5月11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发现色盲6个月.6个月前因报名参军体检,查出色盲.从小感觉有些辨色不准确,未注意.检查:视力左眼4.9,右眼5.0,眼底正常,未患过眼底疾病.

    作者:王义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竞技综合征21例

    竞技综合征是指在竞技(考试、比赛)前或竞技中因精神过度紧张所出现的一系列如心悸、头晕、烦躁、失眠等症候.一般采用心理治疗或在竞技前服用镇静类药物,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21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开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