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针刺、电针和血管性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痴呆等为主题词,检索Cochrane痴呆组、临床试验资料库、Cochrane补充医学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中心数据库、MEDLINE、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20种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结果:5个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均为较高质量研究,纳入例数共308例,整体功能汇总OR 5.64(95%CI 2.87 to 11.09),HDS评分汇总OR 6.07(95%CI 3.76 to 8.38).结论:目前有限的纳入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对改善整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使证据强度更高.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
作者:彭唯娜;赵宏;刘志顺;刘保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CI)疗效的佳方法.方法:60例早期CI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颅针治疗.结果: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较B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颅针加药物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②CI早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与血浆GMP-140水平呈中度正相关,表明血浆GMP-140水平可作为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俞昌德;吴炳煌;白靖宇;张晶;俞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于2001年开始运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心肌炎引发的频发室早,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系机体对某些过敏物敏感性增高,表现为鼻黏膜病变的一种异常反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4年来,笔者采用肺俞配神阙拔罐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刘××,男,19岁,农民.2003年5月11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发现色盲6个月.6个月前因报名参军体检,查出色盲.从小感觉有些辨色不准确,未注意.检查:视力左眼4.9,右眼5.0,眼底正常,未患过眼底疾病.
作者:王义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均为面部红色丘疹状皮损面积>50%或结节囊肿状皮损面积>20%的门诊痤疮病例.其中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3.4年.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者26例,以结节囊肿为主者34例.
作者:刘涛;汪青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寻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结论:针刺为主治疗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其原理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有关.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儿,10岁,初诊日期:2003年1月13日.因右侧口角歪斜2日来我研究所就诊.该患儿从4岁起,双侧交替反复发生周围性面瘫,至今已达5次之多.既往发病,以激素及维生素治疗,一般均在1~2个月缓解.家族中无其他人患有类似疾病.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口角下垂,上唇不明原因肿大,不伴有疼痛.
作者:黄晓媛;韩雪梅;孙申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患者守神的可操作性.方法:在互动式针刺法中寻找患者守神的临床操作部分.结果:互动式针刺法注重调动患者潜能,使操作中患者神有所守.结论:患者守神,应赋予其具体内容,其操作可与互动式针刺法等疗法相结合,以使患者守神在针刺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高旸;陈爽白;徐放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从<灵枢·海论>的四海理论出发,探讨髓海有余、不足的真正经文意旨,对现在解释的髓海有余的诸多论述,从医理上加以纠正,认为髓海有余属于病理状态,见于邪气偏旺的躁狂、多动症等.同时,在临床上应用髓海之输治疗精神病加以验证.
作者:李瑞;朱文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头痛一病,致因不同,变化多鲜,不可不明,临诊辨治,贵在心悟;妙用单穴,以奇制胜,收速效之功.
作者:许荣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暑是因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或高温而引起的,为夏季的常见病,常在体弱或机体过于疲劳时发生.近年来,笔者采用走罐配合捏脊手法治疗中暑8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俏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小62岁,大84岁,平均73岁;病程短2年,长16年.采用本方法治疗前均接受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如保列治、渡络捷、高特灵、前列通片等,症状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如尿频、尿急、夜尿频甚、排尿时间延长、射程缩短等.B超检查确诊并排除肿瘤.为了确切观察该疗法效果,均停用其他方法及药物治疗.
作者:于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灸法对HIV/AI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特定中药纳入温灸器内点燃,置于患者穴位,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结果:经5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乏力、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咳嗽、腹泻、纳呆等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灸法治疗HIV/AIDS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津利;屈冰;张明利;李志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并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针刺组疗效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针刺具有与西药同等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金波;满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鼻泪管阻塞,临床常用探通术治疗,但痛苦大,病人难以接受,易造成假道,并发症多,且远期效果也不令人满意.近10余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治疗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生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不同刺血量及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分别采用点刺穴位放血5 mL、10 mL及内服西药3种方法治疗.结果:B组止痛效果好,疗效优于其它两组;B组与C组降血尿酸效果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其它两组降尿尿酸效果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出血量有关,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尿酸的合成,促进尿尿酸排泄,发挥其疗效.
作者:李兆文;林石明;林俊山;蒋明珠;许跃龙;苏友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青少年假性近视是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度,引起睫状肌调节痉挛,导致眼的屈光力过强而形成,如果及时采取措施,使调节痉挛解除,视力可以恢复,故青少年时期是防止近视的关键时期.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鬃针治疗本病240例,报告如下.
作者:赫群;朱宁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方法:主穴风池,配穴翳风、合谷、太冲、光明左右交叉取穴(如左翳风、左合谷配右太冲、右光明).
作者:杨贤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系一组女性外阴皮肤及黏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和色素改变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妇女外阴皮肤黏膜失去正常色泽而呈白色,伴有阴部瘙痒、疼痛及萎缩或增生,严重者可蔓延至会阴及肛门周围.因其有1%~5%的恶变率,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其复发率高达50%.由此可知,外阴白色病变是妇科疑难重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其病因、治疗均无统一认识,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该病发病率连年增加,患者症状明显,痛苦难言,病人及家属精神负担沉重,由此导致悲观轻生者也不鲜见.笔者近年来应用温针灸及中药外用的方法治疗此病46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鸿秋;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