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健友
笔者自1998年4月~2003年6月,采用针刺治疗干脚气病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0~45岁;病程1月~3年不等.该病多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润养而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两足无力,腿膝麻木、疼痛,足胫肌肉逐渐萎废,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数.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脑损伤性疾病,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中、重度患儿存活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有关HIE的治疗对脑损害及预后的改善并不理想,因此,探索一套完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从2000年9月应用针刺配合高压氧为主治疗中、重度HIE患儿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胜;张五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干眼症72例(144只眼)分为3组,A组(观察组)、B和C组(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A组治愈5只眼,好转33只眼,有效率79.2%;B组治愈6只眼,好转30只眼,有效率75.0%;C组治愈2只眼,好转29只眼,有效率64.6%,3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角膜染色、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和口服增液剂均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
作者:高卫萍;孙化萍;王育良;王友法;杭丽;王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阙穴在人体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重新复习脐的胚胎发生、脐的解剖,分析脐全息的理论基础与脐针疗法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脐的观察与易学理论的结合,不仅能诊断疾病而且也能治疗疾病.结论:脐针疗法、脐诊法是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齐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文献查询,传统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各家所用方法不同,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各家疗效相差较大,很难对各家的疗效差异作出客观评价.
作者:朱文罡;时永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刺血通经健脑法对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不锈钢七星针治疗和口服颅痛定治疗,观察两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采用刺血通经健脑法,选用脑聪三线区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刺血通经健脑法针刺脑聪三线区域对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石奕丽;付如华;方明星;刘焕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截瘫是临床常见病,中西医皆认为针灸疗法是治疗本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在截瘫的恢复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将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略陈于下.
作者:张智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臀部三角取穴法治疗梨状肌损伤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冬;张学勋;杜琳;唐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乳癖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单侧或双侧乳房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状或颗粒状结节,质地坚韧或呈囊性感,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活动度好,随情绪变化而消长,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笔者近年来运用挑刺拔罐法治疗本病40例,并随机设立服药对照组34例,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卒中患者在电针及主动运动状态下即刻双侧半球脑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分别让患者行患侧拇指的主动对掌运动及电针患侧曲池、合谷,记录并比较患者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拇指对掌运动时,患侧大脑半球δ波功率下降(P<0.05),电针亦同样使其δ波功率明显下降(P<0.01),但二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还能使非梗死侧大脑半球β2波的平均功率升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主动运动及电针刺激均能即刻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状态,且电针还能引起非梗死侧大脑半球电活动增强.
作者:林栋;吴强;李成;林卿;梁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复发.笔者自2002年以来共治疗胆囊炎42例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分别采取针刺、灸法及点刺放血的治疗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刘菊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患者90例,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针灸、胸腺肽肌肉注射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患者体内所含IFN-α、IL-2、CD3+、CD4+、CD8+、CD4+/CD8+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免疫水平.
作者:张锦华;邵志林;费新应;江跃;严双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灸脐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重度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灸脐组31例采用灸脐疗法,西药组31例采用口服尼尔雌醇为主治疗.用Kupperman评分法从症状上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并从灸脐组中抽取患者20例,检查其治疗前后雌二醇(E2)水平.结果:两组显效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灸脐可以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E2的水平.结论:灸脐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好,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芳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44例与毫针巨刺组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数,但巨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两种刺法均有效,巨针法优于毫针法.
作者:刘光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腧穴拮抗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腧穴配伍,使原有腧穴效应降低.笔者对腧穴拮抗效应有一点肤浅的认识,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徐放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988年我国25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约9.4%的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笔者自1999~2003年针刺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林书珩;王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均来自我所门诊,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小28岁,大72岁;咯血量为200~500 mL;咯血时间短3天,长15天.所有患者都经过肌肉注射立止血及止血芳酸0.2 g静脉滴注治疗无效后采用本法治疗.
作者:周万仁;姜艳丽;唐咏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刺与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的协同作用.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6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康复组,每组各22例,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分别加上以上3种治疗方法,共治疗100天.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各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针刺组、康复组肺功能改善(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并优于其它两组(P<0.05),其临床疗效也优于针刺或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康复治疗均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贾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心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穴位注射、温灸、拔罐等综合方法治疗胸痹心痛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霭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笔者自2000年来以针刺治疗神经衰弱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阎金凯;刘宏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