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腧穴拮抗效应的思考

徐放明

关键词:腧穴配伍, 拮抗效应, 批评
摘要:腧穴拮抗效应是指两个或多个腧穴配伍,使原有腧穴效应降低.笔者对腧穴拮抗效应有一点肤浅的认识,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同行批评指正.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及主动运动对卒中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即时影响

    目的:观察卒中患者在电针及主动运动状态下即刻双侧半球脑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分别让患者行患侧拇指的主动对掌运动及电针患侧曲池、合谷,记录并比较患者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拇指对掌运动时,患侧大脑半球δ波功率下降(P<0.05),电针亦同样使其δ波功率明显下降(P<0.01),但二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还能使非梗死侧大脑半球β2波的平均功率升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主动运动及电针刺激均能即刻改善患者的脑电活动状态,且电针还能引起非梗死侧大脑半球电活动增强.

    作者:林栋;吴强;李成;林卿;梁晖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合谷穴治疗腰部胀痛症18例

    腰部胀痛症多是感冒、发热后的伴随症状,双侧出现,多有小便黄,常令人坐卧不安.笔者采用针刺合谷穴治疗此症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贵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跗骨窦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寻找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佳方法.方法:采用针刺跗骨窦治疗踝关节扭伤35例,同时设传统的针刺疗法35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0.0%和20.0%,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取穴少,不失为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吉健友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脐针疗法、脐全息与脐诊法

    目的:探讨神阙穴在人体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重新复习脐的胚胎发生、脐的解剖,分析脐全息的理论基础与脐针疗法的关系.结果:通过对脐的观察与易学理论的结合,不仅能诊断疾病而且也能治疗疾病.结论:脐针疗法、脐诊法是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齐永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干眼症72例(144只眼)分为3组,A组(观察组)、B和C组(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口服增液剂、外用泪然眼液治疗.结果:A组治愈5只眼,好转33只眼,有效率79.2%;B组治愈6只眼,好转30只眼,有效率75.0%;C组治愈2只眼,好转29只眼,有效率64.6%,3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角膜染色、泪液流量、泪膜破裂时间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和口服增液剂均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

    作者:高卫萍;孙化萍;王育良;王友法;杭丽;王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手掌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治疗手掌湿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7例手掌湿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51例,采用穴位注射加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为两组,分别采用与治疗组相同药物肌肉注射加外用药物治疗及单纯外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0.2%,对照组分别为46.2%和25.0%,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徐永平;王英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辨证取穴治疗胆囊炎42例

    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复发.笔者自2002年以来共治疗胆囊炎42例 ,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分别采取针刺、灸法及点刺放血的治疗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刘菊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干脚气病25例

    笔者自1998年4月~2003年6月,采用针刺治疗干脚气病25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例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0~45岁;病程1月~3年不等.该病多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润养而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两足无力,腿膝麻木、疼痛,足胫肌肉逐渐萎废,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数.

    作者:詹光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的思考

    组织纤维化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共同的病理改变,它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对针灸防治以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相关疾病研究表明,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具有良好潜力,同时也存在着重视不足、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通过对近年来针灸防治组织纤维化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组织纤维化在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纤维化病因病机的研究和针灸防治纤维化的研究,筛选有效穴位与疗法.

    作者:刘慧荣;吴焕淦;张卫;崔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耳穴贴压结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耳穴贴压结合超短波与口服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0%,对照组痊愈率为25.0%,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对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效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钟建国;陈洪沛;王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专病笔谈--中风病(4) 中风病的疗效判断标准

    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文献查询,传统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各家所用方法不同,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各家疗效相差较大,很难对各家的疗效差异作出客观评价.

    作者:朱文罡;时永禄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巨针巨刺法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观察巨针巨刺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巨针巨刺组44例与毫针巨刺组3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多项指标参数,但巨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两种刺法均有效,巨针法优于毫针法.

    作者:刘光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刺血通经健脑法治疗脑外伤后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刺血通经健脑法对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不锈钢七星针治疗和口服颅痛定治疗,观察两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采用刺血通经健脑法,选用脑聪三线区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刺血通经健脑法针刺脑聪三线区域对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石奕丽;付如华;方明星;刘焕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梅花针叩刺为主治疗痔疮出血80例

    痔疮出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临床上药物治疗痔疮出血有时难以即时止血,故而寻找中医针灸治疗.笔者自1997~2000年用梅花针叩刺治疗痔疮出血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俊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背部挑刺拔罐治疗乳癖40例

    乳癖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单侧或双侧乳房内有大小、形状不一的片块状或颗粒状结节,质地坚韧或呈囊性感,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活动度好,随情绪变化而消长,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笔者近年来运用挑刺拔罐法治疗本病40例,并随机设立服药对照组34例,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灸减少胸痹心痛再发作25例

    胸痹心痛是指以胸闷心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心脉疾病,多见于冠心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穴位注射、温灸、拔罐等综合方法治疗胸痹心痛2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霭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轻、中度患者90例,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针灸、胸腺肽肌肉注射及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组与针灸组、药物组治疗后比较,患者体内所含IFN-α、IL-2、CD3+、CD4+、CD8+、CD4+/CD8+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午流注针法能显著提高患者体内的免疫水平.

    作者:张锦华;邵志林;费新应;江跃;严双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大椎穴针刺安全深度.方法:将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大椎穴处硬脊膜外穿刺,测量硬膜外深度,即大椎穴安全深度.结果:穿刺针依次经过皮肤、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至硬膜外腔,深度约36~75 mm,平均深度为54.6 mm.结论:建议大椎穴针刺深度应控制在36 mm以内.

    作者:贺奇志;郝吉生;张芳;李玉兰;周黎明;张嬴政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1988年我国25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约9.4%的孕妇发生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笔者自1999~2003年针刺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于下.

    作者:林书珩;王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与康复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的协同作用.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6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加康复组,每组各22例,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分别加上以上3种治疗方法,共治疗100天.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各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针刺组、康复组肺功能改善(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1),并优于其它两组(P<0.05),其临床疗效也优于针刺或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康复治疗均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但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贾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