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勇军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虚寒胃痛18例、脾虚泄泻12例,各按照证型施以隔药饼灸进行观察.结果:虚寒胃痛者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治疗前增加14.16%、脾虚泄泻者较治疗前增加10.94%,两者治疗前后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01),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隔药饼灸使中药、灸疗、腧穴作用于一体,对虚寒胃痛和脾虚泄泻患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由气候变化、饮食不良、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呈反复发作性.笔者近年运用眶周眼区穴的眼针治疗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7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双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外阴瘙痒是妇科病中常见的难言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笔者自2000年开始以芒针为主治疗本病3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粟漩;刘素涵;巫祖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安眠穴穴位注射治疗失眠3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明;刘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李×,男,25岁.初诊日期:2002年3月1日15时15分.主诉:左侧胃脘部疼痛1年余.自述此症不明原因而得,每日下午3点以后开始作痛,自觉一股凉气侵胃,吞酸,恶心,伴背部僵硬不适,疲乏无力,烦躁,坐立不安.
作者:兰勇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围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围刺配合叩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用口服丹参酮胶囊治疗.采用Martin研制的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3个方面,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诸项评分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诸项评分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刺配合叩刺拔罐对女性迟发性痤疮有效,同时可以提高痤疮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碧玉;龚顺波;林丽莉;陈美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张×,女,70岁,干部.初诊日期,2003年10月5日.主诉:右下肢自腹股沟至脚趾弥漫性浮肿半年余.患者30年前行子宫切除术,术中因静脉滴注青霉素而造成过敏性休克,经抢救转危为安,从此后发现对许多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过敏.
作者:李艳梅;卜彦青;刘桂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2003年期间采用电针穴位治疗正中神经损伤恢复期病人5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伞兵;贺淑文;王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芒针治疗非特异性肋软骨炎52例,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于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陈旧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小玲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正常人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6例健康自愿者均接受头电针治疗,穴位为顶中线(MS 5)、额中线(MS 1)和双侧额旁1线(MS 2).电针前后分别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设置感兴趣区(ROI),将各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于电针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头电针能显著升高双侧额叶、尾核、左侧扣带回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结论:电针正常人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提高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
作者:黄泳;唐安戊;李求实;李东江;张祥松;夏东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针灸与药物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细胞和消化道反应的作用.方法:将102例化疗患者按2∶1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等)和服药对照组(口服VitB6、吗丁啉等)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升高化疗患者的血细胞水平,但治疗组作用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化疗后主要症状和体征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为67.6%(P<0.05).结论:针灸可拮抗化疗药的副作用,对化疗机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取穴、刺激量、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
作者:周俊青;徐天舒;钱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以来,以针刺加艾炷灸治疗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光;廖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笔者自1998年3月~2003年10月,采用针刺足三里穴和与其对应的脾经穴治疗急性腹痛患者101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占慧;赵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64例、中药治疗组60例、针刺加中药治疗组138例,对治疗前后症状及鼻窦X线的改善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针刺加中药治疗组有效率94.93%,优于中药治疗组的56.67%和针刺治疗组的59.38%(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慢性鼻窦炎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彭易雨;黄庭荣;黄移生;赵荷英;孙莉嘉;江跃;张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温针和钙剂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大椎、足三里、肾俞、关元俞,隔日温针并服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仅服钙尔奇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变化及骨密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雌二醇提高(P<0.05,P<0.01),而对照组基本无明显变化.结论:温针与钙剂联合应用,疗效优于钙剂单独应用,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是温针具有温补脾肾、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作用.
作者:陈丽仪;郭元琦;凌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寻找能提高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适宜的电针波型.方法:将14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s、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口禾?s或夹承浆一组,4组同时应用,先用连续波,再用疏密波治疗;对照组不分组,采用连续波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将疏密波和连续波配合使用,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连续波者.
作者:杨丽霞;周贤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腹针与体针治疗腰椎间盘膨(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1.0%,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分别为48.1%、8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从治疗次数上看,腹针所需次数比体针次数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本病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吴扬扬;廖静平;李琼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针刺足三阳经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特异性.方法:乙醇灌胃造成家兔胃溃疡模型后,采用经络刺激仪进行针刺.治疗结束后用放射免疫及PC-PCR法测定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生长抑素(SS)及生长抑素受体(SSR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EG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EGF明显升高,胃黏膜损伤指数、SS含量及SS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胆经及膀胱经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未得到改善,与胃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阳经以胃经组对家兔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强,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有关脑肠肽及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易受乡;阳仁达;严洁;常小荣;林亚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作者:严振国;白娟;邵水金;张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