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郭玉强;张清生;魏琳;庞彦利

关键词:高眼压, 球筋膜囊下麻醉,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摘要: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28例(35只眼)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40 mmHg,1 mmHg=0.133 kPa)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严密观察前房、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 31只眼(88.6%)眼压<21mmHg,3只眼术后应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维持观察、应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2个月后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3只眼,2周前房加深,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35眼均形成前房,无Ⅲ级浅前房;6~12个月随诊31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26眼(74.3%)视力提高2行以上;出院视力在0.1以上28只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中规范仔细操作,术中缓慢放液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作者:王慧;李静;李锦绣;陈萍;冯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9月120例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流术组和断流术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与断流术组患者相比,分流术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的好转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断流术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分流术组(P<0.05);分流术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断流术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分流术组4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而断流术组患者无肝性脑病发生.两组患者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流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小,操作简单,是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区颖豪;粱丽婷;陈晓;黄灿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

    目的 研究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行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pH值均低于实验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长呼吸暂停时间、C-反应蛋白(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COPD、OSAHS重叠综合征患者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肺部通气、睡眠呼吸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意义分析与报告

    目的 探索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外孕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对疑似宫外孕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组)和腹部超声检查(对照组),分析两组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结果 100例宫外孕患者中,经相关检验确诊为宫外孕患者9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敏感度为92.22%,特异度为90.00%,漏诊率为7.78%,误诊率为10.00%,其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图像特点为:子宫旁可见包块,包块内有时可见妊娠囊,内偶可见胚芽及心血管搏动.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宫外孕患者的诊断效果确切.

    作者:张丽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

    目的 探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2.4)min]、术中出血量[(115.7±34.1)ml]、留置尿管时间[(5.1±1.2)d]、住院时间[(8.6±1.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德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5年符合诊断标准的髌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钢板固定骨折处治疗,观察组采取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5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便捷、可靠,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苗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治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退行性膝骨关节炎(KOA)合并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有骨性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患者36例,男20例(20膝),女16例(16膝),13例患者髁间窝骨赘,9例患者胫骨髁间嵴形成骨赘,9例患者髁间窝滑膜增生肥厚,5例患者膝关节含游离体.对其症状、体征、关节镜下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行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及关节清理术.结果 36例病例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好转,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7分(40~76分),术后1个月平均69分(67~72分),平均增加12分;术后3个月平均74分(65~77分),平均增加17分;术后6个月平均86分(71~96分),平均增加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A患者不仅要在关节镜下清除关节内碎裂的退变软骨和增生的骨赘,去除游离体,修整半月板,同时也要注意前交叉韧带的撞击情况,去除撞击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廖志强;邓寿华;袁惠康;杨耿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口服曲美他嗪,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为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左心射血分数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霍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前降支病变者侧支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前降支病变者侧支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前降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236例,均接受PCI治疗,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98例)和非侧支循环组(138例),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PCI治疗后1、6个月,两组心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支循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非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有侧支循环的前降支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潘润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腔镜下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究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子宫异常出血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RE治疗.分析手术过程中操作的改善情况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术后回访,分析术后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8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较传统治疗方法明显减少,仅为(48.97±14.82)min;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仅为(67.34±21.85)ml.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出现,仅有3例患者出现颅内低压现象.术后回访显示,80例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月经恢复率高达95.24%;4例患者月经量增多,并通过服用药物治疗后,其月经量也得以恢复.结论 宫腔镜下行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安全性良好、治愈率高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手术疗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明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9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AL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内血肿变化以及ALT变化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显著低于对照组(12.77%,6/47)(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45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治愈4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87.23%(41/4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观察分析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试验组采取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MC+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骨术,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前路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随访期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剑平;蔡宏华;刘伟乐;赖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影响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临床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医治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02±0.45)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20±0.90)个月,且重度疼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6.67%),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医治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且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黄星;欧锐金;黄东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 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3和IL-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L-23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中IL-23、IL-33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3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及IL-33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3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延峰;沈海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均接受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且1周内采用动态心电图实时监测其心脏情况,其中53例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另外53例未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以及平均心率都是心率变异性的重要参数,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参数(除平均心率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降低,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可能性.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率变异性各项参数的分析来筛选出患者是否易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

    作者:邢光;许华;戚纪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规范、高效治疗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3SELPaZ/18ELPa化疗方案)与观察组(3CVLPa/18VLPa方案),每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G、IgA、IgM)及细胞免疫(CD4+、CD8+)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吸收及空洞变化情况、不良反应.随访2年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63.9%,明显高于对照组(36.1%,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1.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55.6%、50.0%,P<0.05).两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除CD8+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且安全,同时还可降低患者复发.

    作者:陈廷宪;莫思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续4 d;美罗华剂量为100 mg/周,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续治疗4 d后停药1周,再重复治疗4 d.结果 治疗组总反应率为82.1%,完全反应率为53.6%;对照组总反应率为35.7%,完全反应率为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孟景晔;龙潺;骆子义;朱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一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1例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等较为典型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上腹部增强CT提示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构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约26°左右,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部MRI提示考虑小肠肿瘤伴肠系膜扭转或腹内疝.精做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环下方环腔黏膜见深凹溃疡,病检提示腺癌.结论 提高对PDC的警惕性,积累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的经验,避免PDC的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黄更珍;杜宗汉;周晓晴;陈福敏;张耀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七氟烷与异丙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椎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疼痛指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七氟烷、异丙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椎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45例,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指数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6、内皮细胞选择素、血小板选择蛋白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疼痛感患者11例(24.4%),低于实验组的21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异丙酚分别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取麻醉方案.

    作者:李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