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肱三头肌外侧入路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和72 h疼痛[采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并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59±10.49)min,显著较短(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为(49.40±9.60)ml,明显较少(P<0.05),术后24 h、72 h VAS评分为(4.14±1.56)分、(2.11±1.02)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缓解手术疼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丽娟;吴永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活跃期胎心音正常羊水Ⅱ~Ⅲ度粪染者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方法 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活跃期胎心音正常羊水Ⅱ~Ⅲ度粪染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4例)与实验组(34例).其中对照组产妇行阴道分娩,实验组产妇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对比产后两组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实验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较对照组的8.8%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新生儿,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更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水Ⅱ~Ⅲ度粪染但胎心音无异常的情况下,经阴道分娩不会影响产后母婴结局,临床应对羊水粪染患者产程进展、阴道分娩条件和胎粪污染程度实施充分评估,并根据胎心监护结果确定分娩方式,以改善围生儿结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吕红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 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6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续4 d;美罗华剂量为100 mg/周,连续4周.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40 mg/d,连续治疗4 d后停药1周,再重复治疗4 d.结果 治疗组总反应率为82.1%,完全反应率为53.6%;对照组总反应率为35.7%,完全反应率为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孟景晔;龙潺;骆子义;朱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手术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76例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4个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术前、术后24 h 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个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高龄胸腰段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引流量,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28例(35只眼)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40 mmHg,1 mmHg=0.133 kPa)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严密观察前房、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 31只眼(88.6%)眼压<21mmHg,3只眼术后应用1~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维持观察、应用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2个月后再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低眼压3只眼,2周前房加深,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35眼均形成前房,无Ⅲ级浅前房;6~12个月随诊31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所有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26眼(74.3%)视力提高2行以上;出院视力在0.1以上28只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通过术中规范仔细操作,术中缓慢放液高眼压下球筋膜囊下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郭玉强;张清生;魏琳;庞彦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5年符合诊断标准的髌骨骨折患者12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石膏钢板固定骨折处治疗,观察组采取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6%,对照组为5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时间、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孔克氏针加金属缆索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便捷、可靠,是治疗髌骨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苗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9月120例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分流术组和断流术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 与断流术组患者相比,分流术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的好转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断流术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分流术组(P<0.05);分流术组的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断流术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分流术组4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而断流术组患者无肝性脑病发生.两组患者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断流术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小,操作简单,是治疗胃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理想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区颖豪;粱丽婷;陈晓;黄灿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根据前列腺大小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前后运用国际前列腺症状分数(IPSS)进行储尿、排尿症状评分,进一步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将150例5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直肠超声前列腺体积分为两组:A组55例前列腺体积小于30 ml,B组95例前列腺体积大于30 ml.术前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TURP.术前术后进行IPSS、排尿症状、存储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IPSS、排尿症状、存储症状、生活质量和大尿流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IPSS、排尿症状、存储症状、生活质量分别为16.31比13.95(P=0.206),8.33比8.02(P=0.890),8.21比5.32(P=0.023),2.79比2.09(P=0.028).结论 体积小于30 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的明显改善,但不如大体积前列腺患者改善显著;术前应向小体积前列腺患者告知.
作者:周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COP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单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8和TNF-α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粟毅;刘建修;朱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效果评价与安全,以及采用本方法对机体血液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换血术前与术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血糖、电解质、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换血前比较,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钾降低,血糖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换血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轻微下降,血钙、血钠水平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换血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但短时间内可引起新生儿血液内环境的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应密切观察内环境变化,以便及时处理.
作者:杨敏;都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1例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等较为典型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上腹部增强CT提示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构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约26°左右,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部MRI提示考虑小肠肿瘤伴肠系膜扭转或腹内疝.精做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环下方环腔黏膜见深凹溃疡,病检提示腺癌.结论 提高对PDC的警惕性,积累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的经验,避免PDC的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黄更珍;杜宗汉;周晓晴;陈福敏;张耀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异位妊娠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36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检测心电图,采用12导联法;B组给予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组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组阳性符合率高,为92.50%,A组符合率为60.0%,B组符合率为87.50%;B、C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符合率远低于B、C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拟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方面,心电图用时(8.43±2.31)min,快速检测cTnT需要(40.12±2.44)min,血清心肌酶用时(145.54±3.65)min.结论 急检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中耗时较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欣;苏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编号分为观察组(均为奇数例)和对照组(均为偶数例),每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均行1年期随访,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下床活动时间和镇痛药的使用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稍长,但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较短,不使用镇痛药,且切口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较好,未见严重并发症,安全可行.
作者:郑周红;朱婷娜;徐刚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术治疗膀胱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结石取出术治疗,记录两组膀胱结石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膀胱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高渗盐水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儿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9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9例,给予吸氧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9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3%高渗盐水2.0 ml+30~50 mg利巴韦林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次10 min,2次/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升高或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咳嗽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利用利巴韦林联合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谢幼苗;邹家柳;黄宝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因颈胸椎骨折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住院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患者需长期(>14d)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患者颈、胸椎骨折术后3d内脱离呼吸机,但需要吸氧.结果 64例患者中,气道大量分泌物或肺不张53例(其中31例需定期反复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道充血、水肿,局部糜烂8例,痰痂阻塞气管导管2例,气道轻微渗血1例.5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气道分泌物后,肺部听诊及肺不张较检查前明显改善,呼吸状态明显好转;其余11例也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本研究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顺利完成痰液标本采集64例,未发生缺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操作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通气和氧合明显改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在维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指导抗生素的选用、辅助诊断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照略;边革元;潘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试验组采取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MC+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骨术,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前路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随访期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剑平;蔡宏华;刘伟乐;赖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七氟烷、异丙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椎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45例,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指数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6、内皮细胞选择素、血小板选择蛋白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疼痛感患者11例(24.4%),低于实验组的21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异丙酚分别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取麻醉方案.
作者:李炯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