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苏毅
目的 探究异常子宫出血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子宫异常出血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RE治疗.分析手术过程中操作的改善情况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术后回访,分析术后患者的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8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较传统治疗方法明显减少,仅为(48.97±14.82)min;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减少,仅为(67.34±21.85)ml.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出现,仅有3例患者出现颅内低压现象.术后回访显示,80例患者月经均恢复正常,月经恢复率高达95.24%;4例患者月经量增多,并通过服用药物治疗后,其月经量也得以恢复.结论 宫腔镜下行TCRE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安全性良好、治愈率高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手术疗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明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在非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优化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但未行血运重建的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给予规范治疗,曲美他嗪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检查两组患者入选时及治疗后6个月的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及彩超的心功能指标,随访统计两组心绞痛发作、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入院、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例数.结果 随访6个月或至死亡终点,与对照组比较,曲美他嗪治疗组24 h的TIB显著降低(P<0.05),左室容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P<0.05),再发心绞痛发作例数及MACE发生例数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优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有进一步减少缺血事件、改善左心功能、减少MACE的作用.
作者:申文祥;党瑜华;李琚平;牛锁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2.4)min]、术中出血量[(115.7±34.1)ml]、留置尿管时间[(5.1±1.2)d]、住院时间[(8.6±1.3)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耻骨上小切口联合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剜除术治疗高危高龄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德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强心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用美托洛尔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共2个疗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情况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心率(66±9)次/min,舒张压(72.32±1.70)mmHg(1 mmHg=0.133 kPa),收缩压(108.45±2.30)mmHg,LVDd(48.40±1.30)mm,LVEF(67.40±1.20)%;对照组治疗后心率(82±8)次/min,舒张压(78.32±2.10)mmHg,收缩压(78.32±2.10)mmHg,LVDd(60.74±1.20)mm,LVEF(61.40±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75,P=0.0137).结论 实施美托洛尔强心治疗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HICH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肿量及NIHSS与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5 d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孟忠;李康成;吉康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术治疗膀胱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结石取出术治疗,记录两组膀胱结石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膀胱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单独甲氨蝶呤与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过程期间患者和医生双盲.对照组30例,采取单独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三联疗法,即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sB7-H3、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及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ESR、CRP、RF、SB7-H3、INF-γ、IL-2、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氨蝶呤三联疗法能够降低患者血清中ESR、CRP、RF及sB7-H3、INF-γ、IL-2水平,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伟军;李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规范、高效治疗提供参考,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抛硬币法分组为对照组(3SELPaZ/18ELPa化疗方案)与观察组(3CVLPa/18VLPa方案),每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转阴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G、IgA、IgM)及细胞免疫(CD4+、CD8+)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吸收及空洞变化情况、不良反应.随访2年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为63.9%,明显高于对照组(36.1%,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及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1.7%、77.7%,明显高于对照组(55.6%、50.0%,P<0.05).两组患者各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除CD8+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且安全,同时还可降低患者复发.
作者:陈廷宪;莫思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新生儿左半小结肠综合征(neonatal small left colon syndrome,NSLCS)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功能性低位肠梗阻疾病,首次提出于1974年[1],其临床表现为生后24~72 h内不明原因出现的进行性腹胀、胆汁性呕吐及胎粪不排等消化道梗阻症状,且这种症状可随时间推移消失或经保守治疗很快治愈,此后不再发作,其典型大肠气钡双重造影特征为一狭窄的左半结肠,于脾曲有一突然移行区,可伴有横结肠、升结肠扩张.NSLCS作为一种罕见的新生儿疾病,国内相关报道较少,难免存在一些认识问题,且其临床表现与某些疾病初期症状极为相似,如长段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胎粪栓塞综合征、新生儿肠套叠等,容易误诊、漏诊,一旦出现结肠穿孔,病情危重,此时如处理不当,往往会伴随较高病残率和死亡率[2-4],因此行外科手术干预是极为必要的,而手术方式的选择极为关键,目前结肠穿孔的治疗方法较多,很难抉择.目前NSLCS的病因尚不明确,由于疾病不仅会加重家庭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还可能会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若能从病因学方面认识并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如对病历的询问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发现孕期疾病、基因因素等可能与 NSLCS的发病有关.本文现就 NSLCS病因及诊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琴;张大;杨合英;杨林;王家祥;张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CXCR7)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59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6例为CIN组,并选择同期其他病因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XCR7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XCR7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88.1%)高于CIN组(45.3%)及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高于对照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XCR7阳性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CXCR7在子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邓鹏飞;黎华文;伍伟芬;左艳;任大宏;黄建宏;张丽帆;李丽华;刘琪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48例(80.00%),有31例(64.58%)患者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这样才能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何川;谭兴实;林晓鸿;汪永强;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9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AL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内血肿变化以及ALT变化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显著低于对照组(12.77%,6/47)(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45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治愈4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87.23%(41/4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前降支病变者侧支循环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前降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236例,均接受PCI治疗,将其分为侧支循环组(98例)和非侧支循环组(138例),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 PCI治疗后1、6个月,两组心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侧支循环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非侧支循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有侧支循环的前降支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潘润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胆道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分别为(80.2±3.3)min、(25.5±8.0)d、(15.2±2.5)d和(16.6±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其中胆汁泄露4例,感染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仅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3,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显著,不需开腹,取石彻底、创伤较小,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出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御文;裴广华;诸葛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试验组采取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MC+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骨术,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前路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随访期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剑平;蔡宏华;刘伟乐;赖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肱三头肌外侧入路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手术基础上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和72 h疼痛[采用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并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5.59±10.49)min,显著较短(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为(49.40±9.60)ml,明显较少(P<0.05),术后24 h、72 h VAS评分为(4.14±1.56)分、(2.11±1.02)分,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失血量、缓解手术疼痛,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丽娟;吴永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 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行上肢手术的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定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为了维持患儿麻醉深度给予不同剂量的七氟醚.对两组患儿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好、七氟醚用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中对麻醉的需要,起效快、效果好、相关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超声结合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评分(UE)的诊断差异,寻找更灵敏的鉴别非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264例非哺乳期患者(312个乳腺病灶,恶性97个,良性215个)进行常规超声和UE检测,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比较,对比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 超声诊断检测结果良性病灶166个,检测正确149个,恶性病灶146个,检测正确80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9%、82.47%、69.30%、54.79%、89.76%;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为≤3分(良性)189个,检测正确176个,≥4分(恶性)123个,检测正确83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1%、83.51%、81.86%、65.85%、93.12%;超声结合弹性成像结果为良性病灶207个,检测正确197个,恶性病灶105个,检测正确90个,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5%、92.78%、91.63%、85.71%、95.17%.三组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与弹性成像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超声合并弹性成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在诊断非哺乳期乳腺良恶性病变时,灵敏度高,特异度好,具有重要临床检测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韩相国;鹿守印;罗爱琴;成红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七氟烷、异丙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对脊椎骨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45例,采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指数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6、内皮细胞选择素、血小板选择蛋白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疼痛感患者11例(24.4%),低于实验组的21例(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七氟烷、异丙酚分别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取麻醉方案.
作者:李炯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