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邓鹏飞;黎华文;伍伟芬;左艳;任大宏;黄建宏;张丽帆;李丽华;刘琪芳

关键词: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 子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CXCR7)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59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6例为CIN组,并选择同期其他病因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XCR7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XCR7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88.1%)高于CIN组(45.3%)及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高于对照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XCR7阳性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CXCR7在子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因颈胸椎骨折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住院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6例患者需长期(>14d)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患者颈、胸椎骨折术后3d内脱离呼吸机,但需要吸氧.结果 64例患者中,气道大量分泌物或肺不张53例(其中31例需定期反复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道充血、水肿,局部糜烂8例,痰痂阻塞气管导管2例,气道轻微渗血1例.5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出气道分泌物后,肺部听诊及肺不张较检查前明显改善,呼吸状态明显好转;其余11例也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准确诊断和有效处理.本研究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顺利完成痰液标本采集64例,未发生缺氧、心律失常和出血等操作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通气和氧合明显改善.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应用于高位截瘫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在维持呼吸道通畅、正确指导抗生素的选用、辅助诊断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黄照略;边革元;潘险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电图Lambda波样改变致心脏猝死的临床分析

    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各种心脏性原因所引起,该类患者在猝死前主要表现为一种急性症状,开始1h之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对于心脏性疾病患者来说,猝死发生时间、方式都是不可预料的,并且呈现一种快速状态,造成心脏性疾病患者临床猝死的主要起因就是自然的病理生理,并非人为造成.

    作者:肖洁莹;张翠霞;吴丽华;李葵香;王石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对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和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7种具有代表性的肠道菌群有针对性进行培养和计数,对照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生菌治疗,疗程为3周.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氨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肝硬化相比,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肠道有益菌增加,血氨下降,肝功能指标好转.结论 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降低血内毒素和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情况.

    作者:王慧;李静;李锦绣;陈萍;冯卫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接受治疗的AITD患者80例,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为HT组)与Graves病(GD,为GD组)患者各40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人群的Tfh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但HT组及GD组的Tfh/CD4+细胞比例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HT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GD组Tfh/CD4+细胞与血浆TSHR-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在AITD患者中可检测到Tfh细胞比例增加,且其比例与TSHR-Ab、Tg-Ab及TPO-Ab水平呈正相关,提示Tfh细胞在AITD的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黄一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HICH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肿量及NIHSS与ADL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5 d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程孟忠;李康成;吉康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的手术配合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术治疗膀胱结石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组给予经尿道肾镜下碎石取出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结石取出术治疗,记录两组膀胱结石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膀胱结石患者均顺利完成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膀胱结石患者实施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刘培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支架数量、支架长度、支架释放压力、支架直径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直接支架植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梁;陈丽敏;李娜;袁益清;罗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中急检肌钙蛋白T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检测心电图,采用12导联法;B组给予快速检测肌钙蛋白T,C组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结果 C组阳性符合率高,为92.50%,A组符合率为60.0%,B组符合率为87.50%;B、C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符合率远低于B、C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拟诊到确诊的时间间隔方面,心电图用时(8.43±2.31)min,快速检测cTnT需要(40.12±2.44)min,血清心肌酶用时(145.54±3.65)min.结论 急检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中耗时较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欣;苏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23和IL-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IL-23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对照组5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清中IL-23、IL-33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IL-23和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5及IL-33的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23和IL-3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徐延峰;沈海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列腺体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根据前列腺大小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前后运用国际前列腺症状分数(IPSS)进行储尿、排尿症状评分,进一步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将150例50岁以上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直肠超声前列腺体积分为两组:A组55例前列腺体积小于30 ml,B组95例前列腺体积大于30 ml.术前均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TURP.术前术后进行IPSS、排尿症状、存储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IPSS、排尿症状、存储症状、生活质量和大尿流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IPSS、排尿症状、存储症状、生活质量分别为16.31比13.95(P=0.206),8.33比8.02(P=0.890),8.21比5.32(P=0.023),2.79比2.09(P=0.028).结论 体积小于30 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储尿期症状的明显改善,但不如大体积前列腺患者改善显著;术前应向小体积前列腺患者告知.

    作者:周振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和生存质量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异位妊娠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12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及36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观察分析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2例,试验组采取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术+MC+颈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骨术,对照组采取常规颈前路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随访期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期间,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颈椎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剑平;蔡宏华;刘伟乐;赖伟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盆腔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 研究盆腔动脉栓塞术对原发性产后出血(PPH)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PPH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盆腔动脉栓塞方案,对照组使用盆腔血管结扎治疗方案,比较手术后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总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手术以后,在总止血成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动脉栓塞术在减少出血量和提升止血成功率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治疗PPH的首要考虑方案.

    作者:钟俊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一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1例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胀、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缓解等较为典型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上腹部增强CT提示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构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约26°左右,考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部MRI提示考虑小肠肿瘤伴肠系膜扭转或腹内疝.精做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环下方环腔黏膜见深凹溃疡,病检提示腺癌.结论 提高对PDC的警惕性,积累与其他消化道疾病鉴别的经验,避免PDC的误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黄更珍;杜宗汉;周晓晴;陈福敏;张耀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外伤性肝破裂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9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不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ALT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恢复饮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内血肿变化以及ALT变化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显著低于对照组(12.77%,6/47)(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45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5.74%(45/47);对照组患者治愈41例,死亡6例,治愈率为87.23%(41/47).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殷容暖;丁胜文;尹锡洲;曾碧城;陈光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COPD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单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8和TNF-α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氨溴索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杨粟毅;刘建修;朱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分析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结果,心电图异常患者共48例(80.00%),有31例(64.58%)患者发生心肌酶学改变,心脏的异常改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合并心脏改变的患者病死率更高.结论 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治疗的同时,应注重患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这样才能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何川;谭兴实;林晓鸿;汪永强;李永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7(CXCR7)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颈癌患者59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86例为CIN组,并选择同期其他病因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XCR7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XCR7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88.1%)高于CIN组(45.3%)及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组高于对照组(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XCR7阳性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0.421,P<0.05).结论 CXCR7在子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邓鹏飞;黎华文;伍伟芬;左艳;任大宏;黄建宏;张丽帆;李丽华;刘琪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式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式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行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44例行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大小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灶切除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两组术后均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术式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病灶清除率高,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黄元坤;黄君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BGP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胰岛及肾脏骨钙素(BGP)表达的情况及厄贝沙坦对胰岛及肾脏骨钙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只SD雄性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30 mg/kg)造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M组)、50 mg/kg厄贝沙坦组(I组),另选取同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造模后采用灌胃法给药8周;ELISA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图像分析测定胰腺及肾小球BGP.结果 药物干预组的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BGP在胰腺的表达明显增多,而在肾脏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骨骼分泌的骨钙素在胰岛细胞及肾脏呈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糖代谢及肾脏损害.厄贝沙坦治疗后肾脏骨钙素水平下降,提示其可能减少骨钙素在肾脏的沉积,改善肾功能,但机制有待证实.

    作者:刘裕;黄汉伟;张文娟;蔡雪;吴仁;林旋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