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妙平;吴喜链
目的 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0例,男165例,女135例,年龄20 ~75(47.3±11.3)岁.所有患者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检验,记录3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类型.结果 男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61%(1/165);女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96% (4/135),男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较女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E患者2例,抗D患者2例,抗DC患者1例.结论 在输血前,给予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验能够增加输血的安全性,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抗感染药物不同将120例颅脑手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美罗培南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万古霉素组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美罗培南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万古霉素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40.00%、67.50%,美罗培南组分别为32.50%、57.50%,联合组分别为72.50%,95.00%,联合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组或美罗培南组(P<0.05).万古霉素组轻度不良反应3例(7.5%),美罗培南组2例(5.0%),联合组6例(15.0%).三组不良反应总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2.232,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苏文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的原因,并观察药物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首发症状为胸痛的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误诊原因,观察促胃动力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铝碳酸镁治疗析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24例,T波低平12例,T波倒置10例,左心室肥厚/劳损12例.治疗2周后,80例患者中72例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效8例;治疗8周后,有效80例,其中治愈48例.结论 食管痉挛性心绞痛及24h动态心电图ST-T改变是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的原因.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献平;穆斯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对肛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肛瘘患者50例,均给予三维肛肠超声扫描和瘘管造影,分析影像学资料和肛瘘手术结果.结果 50例患者经三维肛肠超声扫描检查及手术确诊为肛瘘,单纯性肛瘘27例,复杂性肛瘘23例.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果:低位肛瘘22例,高位肛瘘28例,其中括约肌外瘘3例,括约肌间瘘4例,括约肌瘘21例.三维肛肠超声扫描联合瘘管造影检查肛瘘内口的准确率为94.0%(48/50).结论 三维肛肠超声扫描结合瘘管造影能准确定位肛瘘,进而为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左艳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髋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88例髋关节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优良率统计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较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可缩短治疗时间,临床普及价值高.
作者:孟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参一胶囊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复发转移耐多药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56例,按照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参一胶囊化疗组(联合组),每组28例.卡培他滨单药组:卡培他滨2 500 mg/m2,口服2次/d,2周为一周期.卡培他滨联合参一胶囊化疗组: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2次/d;参一胶囊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为一周期,卡培他滨服用第4个周期时进行疗效评估,横向比较分析有效率.结果 单药组有效率为39.3%,联合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一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较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效果好.
作者:赵华锋;许菊萍;冯凯祥;王辉;杨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72例AMI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时间及治疗期间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AMI后再梗死等不良反应,进一步明确静脉溶栓对AMI患者的疗效及其优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5.00%)低于对照组(97.22%);观察组血液恢复自主循环时间即血液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时,虽其对梗死部位的疏通程度不如PCI,但仍具一定优势,如静脉溶栓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时间,继而减轻心肌坏死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安高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行附着龈重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牙龈缝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行附着龈重建术,分别测定并比较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牙冠修复后的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附着龈宽度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常规组,治疗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改良菌斑指数等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附着龈宽度好转率(91.9%)高于常规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附着龈重建的方法对口腔种植患者修复不仅能有效增加角化黏膜宽度,还可以降低出血率以及抑制种植体周围菌斑的滋生,更利于种植体存留且美观度及修复效果均优于传统牙龈缝合方法,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林俏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超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已确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行肺超声动态检查,比较肺超声结果图像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时肺超声检查,所有患儿的肺超声图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均累及多个区域.其中胸膜线异常占100% (52/52),主要表现为胸膜线较粗糙、模糊不清或中断,有强烈回声;A-线失踪占100%(52/52);肺泡间质综合征占100% (52/52),表现为B-线清晰可见且密集;肺实变占100%(52/52),表现为在胸膜下方呈现片状回声,且边界不清晰,支气管充气征明显.治疗4d后,患儿的肺超声图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胸膜线异常占61.54%(32/52),A-线失踪占55.77%(29/52),肺泡间质综合征占84.62%(44/52),肺实变占42.30%(22/5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肺超声检查,大部分患儿的肺超声图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表现为胸膜线、A-线呈现正常,无明显肺泡间质综合征与肺实变,可见少量B-线.结论 肺超声检查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便捷、安全的特点,能够动态评估病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林翠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60例轻度或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复合乳酸菌,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于治疗后第8周对两组患者行肠镜复查;检查治疗前后患者的尿、血、粪常规及生化;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治疗后随访患者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抑制因子TGF-β及IL-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反IL-6和TNF-α等炎症促进因子则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程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复合乳酸菌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不良反应和三月复发率均明显改善,联合用药还可促进抑炎因子的表达和抑制促炎因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华;庄小灿;许卫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术(LCBDE)与LC+内镜取石术(E 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LC+ LCBDE组和LC+ EST组,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括约肌损伤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27.36±31.28) min]、住院时间[(12.12±3.64)d]、括约肌损伤发生率(1.6%)、并发症发生率(4.9%)低于LC+ EST组(P<0.05).结论 LC+ LCBDE和LC +EST两种微创手术方案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各有优缺点,LC+ LCBDE总体优于LC+ EST.
作者:刘强;冯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5例肺栓塞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误诊及漏诊的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肺栓塞患者分别误诊为“支气管炎、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炎伴肺炎胸腔积液、冠心病”.急性肺栓塞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及快速诊断手段,而导致误诊和不适当治疗.结论 误诊原因有病情、患者、医院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也有医生主观原因.及时识别和治疗可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缪亚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较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Ⅲ~Ⅳ度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盆底器官脱垂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14 d尿流动力学及提肛肌功能.结果 术后14 d,观察组大膀胱容积、大尿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逼尿肌大压力及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肛提肌厚度、盆隔裂孔面积在静息状态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alsalva动作上,观察组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盆隔裂孔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Ⅲ~Ⅳ度盆底器官脱垂,能够促进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患者排尿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结束时肿瘤退缩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LS-SCLC(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放疗前后CT图像,并计算放疗前后肿瘤体积及肿瘤退缩率(VRR),观察比较VRR<50%组与VRR≥50%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396例患者放疗前肿瘤体积为(37.3±42.5)cm3,放疗结束后肿瘤体积为(22.4±27.1)cm3,VRR为(37.42±24.11)%,其中111例患者VRR≥50%,285例患者VRR<50%;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VRR< 50%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6%、34.74%、18.95%,高于VRR≥50%组(40.54%、22.5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结束时肿瘤退缩率越高,提示预后越差,患者生存率越低.
作者: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1例为观察组,经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7例为治疗组,同期选取3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均行血清Hcy、Cys C及hs-CRP水平检测,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hs-CRP及Cys C水平[(22.16±7.93) μmol/L、(21.01±10.25) mg/L、(1.59±0.47) mg/L]高于对照组[(9.89±3.72) μmol/L,(4.67±1.53) mg/L、(0.72±0.2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血清Hcy、hs-CRP、Cys C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血清Hcy、hs-CRP及Cys C水平低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Cys C及hs-CRP水平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为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郭亚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依从性和复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60例,根据就诊序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依从性和复吸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3、6、12个月脱失率分别为16.67%、30%、50%,观察组分别为6.67%、13.33%、20%;观察组12个月脱失率低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抽检复吸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53.33%),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降低复吸率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温雪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氯氮平与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效果与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98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哌罗匹隆、氯氮平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Ⅱ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组与Ⅱ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Ⅰ组的QOL量表评分高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罗匹隆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优于氯氮平.
作者:王冲;刘慧敏;贡永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室(ICU)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肺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连续治疗1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清除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hs-CRP、TNF-α、IL-6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清除率(68.75%)高于对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与对照组(34.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3 280例,其中Trima血小板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 778例,MCS+采集512例.献血者每次献血之前做血常规检查(献血间隔时间为14 d),隔14 d后捐献抽标本检查血常规,观察并记录3 280例献血者血小板献血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 每隔14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30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前基本一致(P>0.05).结论 以血小板计数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周期,献血周期保持在合适的间隔周期并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韶刚;何敏静;黄燕珊;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