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目的 分析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6例住院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将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应用于示范病房,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癌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任红艳;刘东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为(3.18 ±0.17)、LVEF为(37.86 ±2.48)%;治疗6个月,心功能指标为(2.16±0.18)、LVEF为(43.08±2.16)%,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27%)高于对照组(5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改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抗感染药物不同将120例颅脑手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美罗培南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万古霉素组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美罗培南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万古霉素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40.00%、67.50%,美罗培南组分别为32.50%、57.50%,联合组分别为72.50%,95.00%,联合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组或美罗培南组(P<0.05).万古霉素组轻度不良反应3例(7.5%),美罗培南组2例(5.0%),联合组6例(15.0%).三组不良反应总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2.232,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苏文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 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作者:黄剑臻;刘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7例儿童,依据健康状况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为医院体检健康儿童,观察组为发烧、肺炎患儿,两组均应用CRP联合血常规进行检验,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异常率(100%)高于对照组(1.89%),观察组反应蛋白正常率(0)低于对照组(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值[(70.98±2.09) mg/L]高于对照组[(3.49 ±0.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早期对小儿感染性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同时在患儿后期治疗中进行科学指导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青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Ⅲ~Ⅳ度盆底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盆底器官脱垂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14 d尿流动力学及提肛肌功能.结果 术后14 d,观察组大膀胱容积、大尿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逼尿肌大压力及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肛提肌厚度、盆隔裂孔面积在静息状态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Valsalva动作上,观察组肛提肌厚度大于对照组,盆隔裂孔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Ⅲ~Ⅳ度盆底器官脱垂,能够促进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患者排尿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分析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与全身麻醉插管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手术患儿152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复合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全麻组和复合组患儿术前、手术开始的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中、术后的HR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躁动发生率(0)低于全麻组(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可稳定患儿心律,减少躁动情况,对患儿有利.
作者:覃凯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实施疝无张力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VAS评分、SF-36评分、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70例患者VAS评分(2.13±1.05)分,SF-36评分(94.13±2.56)分,手术时间(45.52±5.48) min、下床活动时间(24.62±6.95)h,住院时间(6.11±1.25)d.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1.43%)、复发2例(2.86%),术后并发尿潴留1例、异物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结论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优,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缩短围术期用时,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氯氮平与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效果与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98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哌罗匹隆、氯氮平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Ⅱ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组与Ⅱ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Ⅰ组的QOL量表评分高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罗匹隆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优于氯氮平.
作者:王冲;刘慧敏;贡永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4.18±3.81)分、(91.45±2.29)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和有良好效果,从近期治疗效果来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下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ORIF)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手术方法将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2例分为LISS组与ORIF组,每组11例.LISS组应用内固定系统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插入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骨折,ORIF组应用OR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LIS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24个月,骨折患者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测评优1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1.8% (18/22).结论 LISS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型骨折相较ORIF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周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9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情况将其分为育龄组(118例)和绝经组(76例).分析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与异常出血的关系.结果 育龄组异常出血68例(57.63%);绝经组异常出血32例(42.11%).育龄组患者单发、多发异常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缓解率上单发高于多发(P<0.05).绝经期患者单发、多发在异常出血和术后缓解率上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多发患者术后缓解率高于育龄组(P<0.05);息肉> 20 mm的育龄组和绝经组患者异常出血发生率高,大于其他息肉大小的患者(P<0.05);不同息肉大小的两组患者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患者在< 20 mm息肉的治疗中术后缓解率高于育龄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息肉位置异常出血和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大小与异常出血存在一定关系,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作者:杨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66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6%(2/33)]低于对照组[33.33% (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江;贺建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 选取72例行附着龈重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组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牙龈缝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行附着龈重建术,分别测定并比较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有效角化黏膜平均宽度、牙冠修复后的出血指数、改良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附着龈宽度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角化黏膜宽度高于常规组,治疗组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改良菌斑指数等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附着龈宽度好转率(91.9%)高于常规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附着龈重建的方法对口腔种植患者修复不仅能有效增加角化黏膜宽度,还可以降低出血率以及抑制种植体周围菌斑的滋生,更利于种植体存留且美观度及修复效果均优于传统牙龈缝合方法,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林俏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c方法 选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2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术后实施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记录两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访情况(复发率)、不良反应(药物相关)发生率.结果 经随访,研究组疾病复发率(7.32%)少于对照组(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1.46%)与对照组(36.5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础上,加用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对保障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宗杰;聂伟阳;高中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和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代彭威;黄俊霞;张晓光;王伟;宛磊;黄贺军;李道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与盐酸利托君在早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产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40例(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3例(89.5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分娩孕周(35.38±2.58)周、新生儿体重(2.41 ±0.68)kg、新生儿Apgar评分(8.62±1.58)分、宫缩有效抑制时间(37.38±17.78) min,观察组分娩孕周(35.52±2.63)周、新生儿体重(2.42±0.66) kg、新生儿Apgar评分(8.63±1.22)分、宫缩有效抑制时间(38.82±17.42) 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32例(66.67%),观察组不良反应14例(29.17%),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与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产妇疗效相当,但硝苯地平治疗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作者:王慧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子宫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剥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口恢复时间、尿管滞留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2.22%);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能提高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0例,均行腹腔镜术治疗,并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总结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黄疸、总胆红素、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结石大直径、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管炎、胰腺炎、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结石残留是导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导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因素,包括年龄、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胆总管扩张、胆管扩张、胆管炎、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等(P<0.05).结论 多种因素能够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在具体治疗和护理中,应结合患者情况优化治疗和护理方案,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庞天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 (2/41),低于对照组22.50%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周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