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

任红艳;刘东英

关键词:癌痛, 规范化护理, 疼痛管理
摘要:目的 分析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6例住院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将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应用于示范病房,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癌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C+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术与LC+内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术(LCBDE)与LC+内镜取石术(E 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LC+ LCBDE组和LC+ EST组,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括约肌损伤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27.36±31.28) min]、住院时间[(12.12±3.64)d]、括约肌损伤发生率(1.6%)、并发症发生率(4.9%)低于LC+ EST组(P<0.05).结论 LC+ LCBDE和LC +EST两种微创手术方案在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各有优缺点,LC+ LCBDE总体优于LC+ EST.

    作者:刘强;冯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肺栓塞五例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5例肺栓塞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误诊及漏诊的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肺栓塞患者分别误诊为“支气管炎、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炎伴肺炎胸腔积液、冠心病”.急性肺栓塞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及快速诊断手段,而导致误诊和不适当治疗.结论 误诊原因有病情、患者、医院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也有医生主观原因.及时识别和治疗可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缪亚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复合乳酸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复合乳酸菌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160例轻度或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复合乳酸菌,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于治疗后第8周对两组患者行肠镜复查;检查治疗前后患者的尿、血、粪常规及生化;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变化;治疗后随访患者的相关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抑制因子TGF-β及IL-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反IL-6和TNF-α等炎症促进因子则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程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美沙拉嗪和复合乳酸菌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率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不良反应和三月复发率均明显改善,联合用药还可促进抑炎因子的表达和抑制促炎因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华;庄小灿;许卫兵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PKEP与PKRP治疗体积60ml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PKRP)治疗体积>6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 选取体积>60ml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PKEP组与PKRP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PKEP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与PKRP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KEP组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多于PK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KEP组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PVR)、大尿流率(Qmax)指标优于PK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KEP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PKRP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EP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治疗体积> 60 ml良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妙平;吴喜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70例,实施疝无张力修补术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VAS评分、SF-36评分、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70例患者VAS评分(2.13±1.05)分,SF-36评分(94.13±2.56)分,手术时间(45.52±5.48) min、下床活动时间(24.62±6.95)h,住院时间(6.11±1.25)d.7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1.43%)、复发2例(2.86%),术后并发尿潴留1例、异物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结论 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较优,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缩短围术期用时,预防并发症.

    作者:李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表达与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Ret与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单纯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患者18例,均行经鼻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18例中术后病情未缓解8例、即刻缓解5例、延迟缓解5例.分别于术前7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1年抽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ml,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术中收集肿瘤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检测Ret表达水平.结果 延迟缓解者Ret表达水平低于未缓解者和即刻缓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者与即刻缓解组者Re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缓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波动大于未缓解者与即刻缓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者与即刻缓解者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波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et表达水平与术前7d、术后7d、3个月、1年的血清生长激素未见相关性(r=0.015、0.067、0.313、0.083,P>0.05);术后7d~1年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波动程度与Re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15,P<0.05).结论 Ret表达水平可有效预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延迟缓解,且与术后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呈正相关.

    作者:刘静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50例,均采用自体骨移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肥大型骨不连及萎缩型骨不连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94.12%)高于感染型骨不连患者(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骨折及营养不良者治疗失败率(32.00%、34.78%)高于闭合性骨折及营养状况良好者(8.00%、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肥大型骨不连临床效果较好,感染型骨不连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骨折类型将直接影响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浩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抗感染药物不同将120例颅脑手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美罗培南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万古霉素组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美罗培南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万古霉素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40.00%、67.50%,美罗培南组分别为32.50%、57.50%,联合组分别为72.50%,95.00%,联合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组或美罗培南组(P<0.05).万古霉素组轻度不良反应3例(7.5%),美罗培南组2例(5.0%),联合组6例(15.0%).三组不良反应总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2.232,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苏文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治疗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骨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主客观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 (44/46),对照组为82.61%(3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治疗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主客观积分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生明;宣建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7例儿童,依据健康状况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为医院体检健康儿童,观察组为发烧、肺炎患儿,两组均应用CRP联合血常规进行检验,并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异常率(100%)高于对照组(1.89%),观察组反应蛋白正常率(0)低于对照组(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反应蛋白值[(70.98±2.09) mg/L]高于对照组[(3.49 ±0.0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早期对小儿感染性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同时在患儿后期治疗中进行科学指导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青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与全身麻醉插管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与全身麻醉插管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小儿手术患儿152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6例.复合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全麻组采取全身麻醉插管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全麻组和复合组患儿术前、手术开始的H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中、术后的HR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躁动发生率(0)低于全麻组(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插管复合骶管麻醉可稳定患儿心律,减少躁动情况,对患儿有利.

    作者:覃凯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献血间隔时间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中心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3 280例,其中Trima血小板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 778例,MCS+采集512例.献血者每次献血之前做血常规检查(献血间隔时间为14 d),隔14 d后捐献抽标本检查血常规,观察并记录3 280例献血者血小板献血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结果 每隔14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30 d后,机体血小板计数与献血前基本一致(P>0.05).结论 以血小板计数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周期,献血周期保持在合适的间隔周期并不会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韶刚;何敏静;黄燕珊;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ORIF)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手术方法将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2例分为LISS组与ORIF组,每组11例.LISS组应用内固定系统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插入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骨折,ORIF组应用OR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LIS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24个月,骨折患者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测评优1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1.8% (18/22).结论 LISS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型骨折相较ORIF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周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椎动脉与桡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变化,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33例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6例,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椎动脉反流程度呈正比关系.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桡动脉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变化,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辉;康素玲;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19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情况将其分为育龄组(118例)和绝经组(76例).分析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与异常出血的关系.结果 育龄组异常出血68例(57.63%);绝经组异常出血32例(42.11%).育龄组患者单发、多发异常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缓解率上单发高于多发(P<0.05).绝经期患者单发、多发在异常出血和术后缓解率上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多发患者术后缓解率高于育龄组(P<0.05);息肉> 20 mm的育龄组和绝经组患者异常出血发生率高,大于其他息肉大小的患者(P<0.05);不同息肉大小的两组患者术后缓解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患者在< 20 mm息肉的治疗中术后缓解率高于育龄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息肉位置异常出血和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的数目、大小与异常出血存在一定关系,宫腔镜手术能更好地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情况.

    作者:杨晓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19例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及不良反应报告单219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219例不良反应,年龄<40岁占69.41%,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血栓通、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以内占57.89%,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常累及的器官占35.66%;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占49.8%.结论 从中药注射剂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测,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作者:黄剑臻;刘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比值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糖尿病(GDM)孕妇100例,在产前37周时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根据围生期胎儿有无宫内窘迫分为正常组(66例)与窘迫组(34例),比较两组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水平;以S/D≥3为临界值,将全部孕妇分为S/D≥3组与S/D <3组,观察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分析S/D值与宫内窘迫的相关性.结果 窘迫组胎儿平均血流S/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D≥3为临界值时,S/D≥3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4.29%)高于S/D<3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D≥3与胎儿宫内窘迫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S/D≥3为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6,95%CI=2.362 ~ 54.753,P<0.001).结论 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监测胎儿血流S/D水平可预测并及早干预胎儿窘迫的发生.

    作者:陈杰;吴立明;蔡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脑电图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5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按照意识清晰程度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意识障碍)和对照组(意识清晰),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脑脊液和脑电图的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同时根据脑电图诊断结果,以脑电图异常程度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脑电图诊断准确率(86.67%)高于脑脊液诊断准确率(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异常(10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P<0.05);脑电图异常者,轻、中、重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4.23%、77.78%,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临床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明确患者病情,评估预后.

    作者:付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沿用传统的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实验组采取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相关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及前缘高度等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于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确切,预后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0例,男165例,女135例,年龄20 ~75(47.3±11.3)岁.所有患者输血前采用不规则抗体检验,记录30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并观察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的类型.结果 男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0.61%(1/165);女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96% (4/135),男患者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较女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E患者2例,抗D患者2例,抗DC患者1例.结论 在输血前,给予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验能够增加输血的安全性,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