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比值与胎儿宫内窘迫的相关性

陈杰;吴立明;蔡敏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脐动脉血流S/D值, 胎儿宫内窘迫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在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妊娠糖尿病(GDM)孕妇100例,在产前37周时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S/D值;根据围生期胎儿有无宫内窘迫分为正常组(66例)与窘迫组(34例),比较两组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水平;以S/D≥3为临界值,将全部孕妇分为S/D≥3组与S/D <3组,观察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情况,并分析S/D值与宫内窘迫的相关性.结果 窘迫组胎儿平均血流S/D值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D≥3为临界值时,S/D≥3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4.29%)高于S/D<3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D≥3与胎儿宫内窘迫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S/D≥3为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6,95%CI=2.362 ~ 54.753,P<0.001).结论 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血流S/D值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监测胎儿血流S/D水平可预测并及早干预胎儿窘迫的发生.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在食管胸中下段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较右胸腹二切口食管胸中下段癌切除术好,安全可靠.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单用及联合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抗感染药物不同将120例颅脑手术并发颅内感染患者分为万古霉素组、美罗培南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万古霉素组单用万古霉素治疗,美罗培南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万古霉素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40.00%、67.50%,美罗培南组分别为32.50%、57.50%,联合组分别为72.50%,95.00%,联合组痊愈率、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组或美罗培南组(P<0.05).万古霉素组轻度不良反应3例(7.5%),美罗培南组2例(5.0%),联合组6例(15.0%).三组不良反应总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Z=2.232,P>0.05).结论 联合应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苏文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免疫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免疫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后免疫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改善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h、6 h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免疫及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骨科手术麻醉,能减轻免疫反应,改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作者:李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胆囊结石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胆囊小剩余容积、胆囊大收缩率及空腹时胆囊的容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保留胆囊的同时恢复了胆囊收缩功能,其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阮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依从性和复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依从性和复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60例,根据就诊序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依从性和复吸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3、6、12个月脱失率分别为16.67%、30%、50%,观察组分别为6.67%、13.33%、20%;观察组12个月脱失率低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抽检复吸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53.33%),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降低复吸率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温雪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50例,均采用自体骨移植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肥大型骨不连及萎缩型骨不连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94.12%)高于感染型骨不连患者(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骨折及营养不良者治疗失败率(32.00%、34.78%)高于闭合性骨折及营养状况良好者(8.00%、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肥大型骨不连临床效果较好,感染型骨不连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骨折类型将直接影响自体骨移植的治疗效果,需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李浩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癌痛规范化护理在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16例住院癌痛患者,应用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质量监控.结果 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实施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将癌痛规范化护理流程应用于示范病房,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癌痛相关知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任红艳;刘东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0.00%)高于对照组(74.00%)(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4.18±3.81)分、(91.45±2.29)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和有良好效果,从近期治疗效果来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效果更佳,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下床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两种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盆、髋臼骨折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和骨折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中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骨折复位质量,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代彭威;黄俊霞;张晓光;王伟;宛磊;黄贺军;李道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结束时肿瘤退缩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结束时肿瘤退缩情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LS-SCLC(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放疗前后CT图像,并计算放疗前后肿瘤体积及肿瘤退缩率(VRR),观察比较VRR<50%组与VRR≥50%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 396例患者放疗前肿瘤体积为(37.3±42.5)cm3,放疗结束后肿瘤体积为(22.4±27.1)cm3,VRR为(37.42±24.11)%,其中111例患者VRR≥50%,285例患者VRR<50%;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随访,VRR< 50%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6%、34.74%、18.95%,高于VRR≥50%组(40.54%、22.52%、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结束时肿瘤退缩率越高,提示预后越差,患者生存率越低.

    作者: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照组采取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术后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X线暴露时间、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与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3.26)h、(5.08±2.13)d,少于对照组(22.74 ±4.19)h、(7.79±2.46)d,且并发症发生率[6.12% (3/49)]低于对照组[25.00% (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8%(2/49),与对照组[8.33% (4/4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确切.

    作者:刘武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s-cTn Ⅰ;和常规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微小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高敏肌钙蛋白Ⅰ(hs-cTnⅠ)和常规心肌标志物早期诊断微小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7例微小心肌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7例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均检测血清hs-cTnⅠ与常规心肌标志物水平,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hs-cTnⅠ与心肌标志物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胸痛发作时间<3h者各项指标均低于3~6h者(P<0.05),胸痛发作时间<于3h者各项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小心肌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检测hs-cTn Ⅰ和常规心肌标志物,可提高心肌损伤确诊率.

    作者:刘向耿;符秋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治疗后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对62例患者进行8~12(10.33±3.23)个月的随访,其中60例完成整个随访过程,2例失访,失访率为3.23%.完成随访的60例骨折愈合情况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0 ~ 15 (12.05±3.12)周.术后2个月,经X射线检测,60例患者踝部均得有效复位,踝部解剖复位率为100%.术后6个月,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显示,疼痛、稳定、行走三项评分分别为(12.53±3.34)分、(12.78±3.55)分、(13.89±3.23)分,踝部功能恢复情况较为良好.结论 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合并韧带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后,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率高,踝部均得到了有效的复位,功能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陆辉;李玉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骨伤治疗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骨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主客观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 (44/46),对照组为82.61%(3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骨伤治疗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主客观积分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生明;宣建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哌罗匹隆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氯氮平与哌罗匹隆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效果与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98例精神分裂患者,将其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49例,分别采用哌罗匹隆、氯氮平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1.84%,Ⅱ组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组与Ⅱ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Ⅰ组的QOL量表评分高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罗匹隆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优于氯氮平.

    作者:王冲;刘慧敏;贡永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髓损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沿用传统的经后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实验组采取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相关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及前缘高度等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于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确切,预后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ORIF)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数字随机手术方法将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22例分为LISS组与ORIF组,每组11例.LISS组应用内固定系统通过间接复位、经皮插入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骨折,ORIF组应用OR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LIS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24个月,骨折患者全部愈合,患肢功能测评优1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1.8% (18/22).结论 LISS治疗胫骨中下段复杂型骨折相较ORIF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作者:周志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肺超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肺超声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已确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行肺超声动态检查,比较肺超声结果图像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入院时肺超声检查,所有患儿的肺超声图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且均累及多个区域.其中胸膜线异常占100% (52/52),主要表现为胸膜线较粗糙、模糊不清或中断,有强烈回声;A-线失踪占100%(52/52);肺泡间质综合征占100% (52/52),表现为B-线清晰可见且密集;肺实变占100%(52/52),表现为在胸膜下方呈现片状回声,且边界不清晰,支气管充气征明显.治疗4d后,患儿的肺超声图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其中胸膜线异常占61.54%(32/52),A-线失踪占55.77%(29/52),肺泡间质综合征占84.62%(44/52),肺实变占42.30%(22/5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肺超声检查,大部分患儿的肺超声图像结果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表现为胸膜线、A-线呈现正常,无明显肺泡间质综合征与肺实变,可见少量B-线.结论 肺超声检查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便捷、安全的特点,能够动态评估病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林翠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参一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耐多药乳腺癌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参一胶囊联合卡培他滨(CAP)治疗复发转移耐多药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56例,按照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卡培他滨单药组(单药组)与卡培他滨联合参一胶囊化疗组(联合组),每组28例.卡培他滨单药组:卡培他滨2 500 mg/m2,口服2次/d,2周为一周期.卡培他滨联合参一胶囊化疗组:卡培他滨1 250 mg/m2,口服2次/d;参一胶囊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为一周期,卡培他滨服用第4个周期时进行疗效评估,横向比较分析有效率.结果 单药组有效率为39.3%,联合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一胶囊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较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效果好.

    作者:赵华锋;许菊萍;冯凯祥;王辉;杨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椎动脉与桡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变化,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33例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6例,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椎动脉反流程度呈正比关系.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桡动脉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变化,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郭辉;康素玲;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