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针巨刺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临床观察

刘光亭;高旭让

关键词:脑缺血/针灸疗法, 巨刺
摘要:目的:观察巨针巨剌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12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6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5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又明显好于2个对照组(P<0.001).结论:巨针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穿刺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7例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为神经性疼痛疾患中常见者,具有反复发作和顽固难治的特点,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作者:张宏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耳根阻滞在小儿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验证耳根阻滞的镇痛作用,减少小儿手术的麻醉药量.方法:对103例择期小儿骨科手术中的52例行耳根阻滞,另51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用药量及维持时间.结果:耳根阻滞组的麻醉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根阻滞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少麻醉药量,从而减少麻醉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常庚申;邢群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梅花针配合普鲁卡因治疗带状疱疹30例

    笔者从1991年10月至今用梅花针配合普鲁卡因治疗带状疱疹30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晓良;刘宪良;樊成恩;杨国标;刘晓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穴位免疫疗法的实验研究--不同注射方法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途径注射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穴位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模大鼠,以大鼠胸腺、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为指标,通过穴位注射、肌肉注射rIL-2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造模大鼠降低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P<0.05,P<0.001),以穴位注射rIL-2组指标改善意义显著(P<0.001);但3种方法对造模大鼠降低的胸腺指数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rIL-2疗效优于肌肉注射rIL-2.

    作者:杨骏;李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埋线治疗网球肘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及针刺对网球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40例,埋线组穴取手三里及压痛点,针刺组穴取曲池、手三里、压痛点等,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埋线组治愈34例,针刺组治愈25例,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埋线对网球肘有良好效果,治愈率优于针刺组.

    作者:郭元琦;陈丽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梅花针局部叩刺并苍耳膏内服外敷治疗白癜风25例

    笔者4年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并苍耳膏内服外敷治疗白癜风25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光;刘淑美;梅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海穴注射治疗皮肤瘙痒

    方法:穴取血海,局部常规消毒,用5 ml注射器及6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2 ml,垂直刺人一侧血海穴,轻提插,待局部胀麻后,回抽无血,缓缓将药液注入1 ml,拔出针尖,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再行另一侧注射,方法如前.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作者:王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谈中国针灸术传向美国的一段史实

    本文介绍了留美学者李永明博士对30年前(1971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詹姆斯@赖斯顿访华期间所写的有关针灸疗法的长篇文章这一史实进行的考证核实;澄清了这位记者率先将中国针灸术介绍给美国的前因后果;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报道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

    作者:吴根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海穴为主治疗老年皮肤瘙瘁症

    治法:患者仰卧位,取双侧血海穴,用30号2~2.5寸毫针直刺1~1.5寸深,针感向下或向上传导,有明显的酸麻胀感,再针双侧三阴交穴,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闪罐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

    笔者自1993年7月~2001年12月利用闪罐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义;郭对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针刺配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1068例

    笔者从1985年3月~2000年11月,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方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1068例,2136只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生;刘世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辨经针刺为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采用辨证归经针刺的方法治疗,并设28例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疗效判定采用国际公认可信度高的MPQ问卷,1疗程后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64.3%,两组经统计学分析,P<0.001.结论:辨证归经针刺方法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王寿彭;王小帆;张大旭;夏萍;杨洪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背部叩刺加拔罐治疗皮肤瘙痒症

    治法:取脊柱及其两侧皮肤常规消毒,用已消毒的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部,再重点叩打大椎、肺俞、脾俞、胃俞穴部位,使其局部微出血,然后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约10~15分钟后起罐.揩净皮肤血迹.隔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对脑卒中偏瘫本质的认识及其在针灸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脑卒中偏瘫是中枢性瘫痪的一种,它的本质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因此它的康复过程也就是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本文将偏瘫康复过程分为3期,探讨了各期针灸治疗的目的及原则,并指出传统的肌力练习并不适合于痉挛期,而应以抑制痉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发展、促进分离运动的形成为主要原则.

    作者:林滨;丁德谦;杨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拔罐治疗皮肤瘙痒

    方法:穴取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膈俞、脾俞,常规消毒,大椎向上斜刺0.5~1寸,其余穴向脊柱斜刺1~1.5寸,以有酸、胀、沉针感为宜,留针20分钟后取针,不按压针孔,然后在上述腧穴部位拔罐10~15分钟,以针孔部位拔出血液或拔出渗液为宜.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艾灸至阴穴加膝胸卧位矫正臀位妊娠63例

    目的:对比艾灸至阴穴加膝胸卧位与单纯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63例臀位妊娠给予艾灸至阴穴加膝胸卧位法治疗,并与对照组59例臀位妊娠行单纯膝胸卧位治疗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1%,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24.12,P<0.01).结论:艾灸至阴穴加膝胸卧位法矫正臀位妊娠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膝胸卧位法.

    作者:林元平;张德清;郝永清;段晓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口内三针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后遗症56例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积累,采用口内三针疗法,对于面瘫后遗症形成的三角嘴,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此疗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商榷.

    作者:孙六合;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寻求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共500μg,隔日1次;对照1组用Vit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2组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4周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显著优于对照1组(P<0.01)和对照2组(P<0.05).结论:弥可保优于VitB12,穴位注射治疗较肌肉注射疗效好.

    作者:苏秀海;王晓蕴;王元松;李烨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通过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看针灸效应

    以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例,看体质学说及植物神经平衡的综合指标测定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体质-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针灸治疗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针灸临床,尤其是小型针灸诊所可将植物神经测定作为体质分类及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由于针灸对植物神经的调整作用亦是对体质的调整,所以针灸疗法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还可以预防疾病,并且预防疾病的复发.

    作者:朱江;马惠芳;付平;梁军;金春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头针治疗中风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内皮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治疗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0.0%,可以使中风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内皮素含量,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张红星;张唐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