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目的:对比穴位埋线及针刺对网球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40例,埋线组穴取手三里及压痛点,针刺组穴取曲池、手三里、压痛点等,3周后统计疗效.结果:埋线组治愈34例,针刺组治愈25例,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埋线对网球肘有良好效果,治愈率优于针刺组.
作者:郭元琦;陈丽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针刺在美沙酮疗法改善海洛因戒断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海洛因依赖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和美沙酮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戒断症状积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戒断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检验,P<0.05.结论:针刺配合美沙酮较为明显地改善戒断症状.
作者:宋小鸽;张浩;王振华;谷雨;刘辉;刘维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脑卒中偏瘫是中枢性瘫痪的一种,它的本质是运动模式质的改变,因此它的康复过程也就是运动模式质变的过程.本文将偏瘫康复过程分为3期,探讨了各期针灸治疗的目的及原则,并指出传统的肌力练习并不适合于痉挛期,而应以抑制痉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发展、促进分离运动的形成为主要原则.
作者:林滨;丁德谦;杨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在TCD下电针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6例脑供血不足的病人依据TCD分为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组,针对不同的系统供血不足,选择不同的穴位,并与20例口服尼莫地平组比较.结果:(1)电针对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在改善程度上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2)电针对视物旋转和偏瘫等伴随症状亦有很好的疗效,在改善耳鸣方面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电针可以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头晕,并对伴随症状有好的疗效.
作者:朱飞奇;张海燕;田有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积累,采用口内三针疗法,对于面瘫后遗症形成的三角嘴,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此疗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商榷.
作者:孙六合;王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巨针巨剌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患者235例随机分为巨针巨刺治疗组122例与毫针巨刺对照组62例、毫针患侧对照组51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又明显好于2个对照组(P<0.001).结论:巨针巨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等优点.
作者:刘光亭;高旭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肛裂是肛肠科一种较为顽固和多发的慢性疾病,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占多数,以持续性便秘、持久性剧痛、少量出血为主症,三者关系密切,常造成恶性循环.笔者从1983~2001年采用老师师怀堂先生创制新九针中的火鍉针治疗本病,疗效独特,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继元;彭润兰;王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治法:取脊柱及其两侧皮肤常规消毒,用已消毒的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部,再重点叩打大椎、肺俞、脾俞、胃俞穴部位,使其局部微出血,然后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约10~15分钟后起罐.揩净皮肤血迹.隔日1次,连续3次为一疗程.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内皮素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头针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治疗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内皮素的含量.结果:显效率为70.0%,总有效率为90.0%,可以使中风患者血浆中过度升高的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内皮素含量,而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张红星;张唐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验证耳根阻滞的镇痛作用,减少小儿手术的麻醉药量.方法:对103例择期小儿骨科手术中的52例行耳根阻滞,另51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用药量及维持时间.结果:耳根阻滞组的麻醉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根阻滞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减少麻醉药量,从而减少麻醉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常庚申;邢群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笔者从1991年10月至今用梅花针配合普鲁卡因治疗带状疱疹30例,收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晓良;刘宪良;樊成恩;杨国标;刘晓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方法:①穴取尺泽、曲池、合谷、足三里、血海、膈俞,毫针刺用泻法;②皮肤瘙痒局部用梅花针轻叩7遍;③用艾条灸患部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作者:赵寿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笔者4年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并苍耳膏内服外敷治疗白癜风25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光;刘淑美;梅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电针对碎石术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将91例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电针治疗组(46例)和单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B超引导下电针治疗碎石术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镇痛效果好,疗效确切.
作者:甄洪亮;张自廷;牟宗利;林强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离子穴位导人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6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治国;陈锋;张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笔者自1993年7月~2001年12月利用闪罐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义;郭对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途径注射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对环磷酰胺造模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穴位免疫疗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模大鼠,以大鼠胸腺、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为指标,通过穴位注射、肌肉注射rIL-2及穴位注射生理盐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造模大鼠降低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血清IL-2含量(P<0.05,P<0.001),以穴位注射rIL-2组指标改善意义显著(P<0.001);但3种方法对造模大鼠降低的胸腺指数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rIL-2疗效优于肌肉注射rIL-2.
作者:杨骏;李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骨性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关节病,为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作者:任彬;杨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方法:穴取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膈俞、脾俞,常规消毒,大椎向上斜刺0.5~1寸,其余穴向脊柱斜刺1~1.5寸,以有酸、胀、沉针感为宜,留针20分钟后取针,不按压针孔,然后在上述腧穴部位拔罐10~15分钟,以针孔部位拔出血液或拔出渗液为宜.
作者:张艳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胰腺穴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按压及针刺胰腺穴,用于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设立针刺组及西药对照组;系统观察分析胰腺穴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消除腹痛、镇痛持续时间及降低血清淀粉酶作用的比较.结果:胰腺穴组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经统计学处理,P<0.05.在治愈时间上,二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胰腺穴是诊断、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特效腧穴.
作者:薛有平;姜礼;黄腾辉;高天虹 刊期: 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