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

王宏才;王昕;田德全;陈丁生;朱丽霞

关键词:糖尿病/针灸疗法, 依前列醇/针灸效应, 血栓烷A2/针灸效应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血浆中PGI2及TXA2的影响.方法:用2%STZ溶液诱导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防治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另有1组做正常对照.结果:经2.5个月防治,针刺组血浆中PGI2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针刺组血浆中TXA2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针刺可以干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PGI2的降低及TXA2的升高.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足三里对抗化疗呕吐反应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抗化疗呕吐的作用特点,为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选取足三里穴,分别使用温针灸、针刺和艾灸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呕吐症状的积分为主要临床观察指标,以观察针灸足三里穴对抗化疗呕吐反应的临床疗效.结果:不同的针灸方法,其即时止呕效应和持续止呕效应不尽相同,针刺的即时止呕效应优于温针灸和艾灸,而温针灸的持续止呕效应优于针刺和艾灸.

    作者:沈国伟;肖扬;高雍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35例

    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本院1990~1998年的住院和家庭病床病人,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小34岁,大83岁,平均57岁;病程1~7天.有明确外伤史者29例,无明确外伤史者6例,全部病例均经摄脊柱正、侧位片证实为胸腰椎骨折.属稳定性骨折者26例,不稳定性骨折者9例.

    作者:张友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麻醉行鼻息肉摘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针刺麻醉完成鼻息肉摘除与局麻鼻息肉摘除进行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针麻组(A组)用上海产G 6805针麻仪行针刺麻醉,局麻组(B组)用1%利多卡因10 ml行局部麻醉鼻息肉摘除.结果: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优于局麻.结论:针刺麻醉鼻息肉摘除具有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安全、麻醉镇痛良好的特点.

    作者:孙鎏熙;王兰仙;杨明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2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血浆中PGI2及TXA2的影响.方法:用2%STZ溶液诱导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针刺防治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另有1组做正常对照.结果:经2.5个月防治,针刺组血浆中PGI2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针刺组血浆中TXA2明显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针刺可以干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PGI2的降低及TXA2的升高.

    作者:王宏才;王昕;田德全;陈丁生;朱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小19岁,大66岁,其中21~50岁62例,占80%;病程短1周,长18年.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

    作者:任日业;李京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木糖、血清SIgA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穴,每穴3壮,隔日1次,连续30天;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结果:麦粒灸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并显著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木糖排泄率及降低血清SIgA,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疗效肯定.

    作者:余华;张安仁;张月娥;王文莉;黄迪君;弋代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辨位取穴治疗头痛

    治法:①主穴取阿是穴、风池、合谷.辨位取穴:前额头痛加印堂、头维、神庭、太阳、迎香;巅顶头痛加上星、前顶、百会;偏头痛加率谷、太阳、翳风;后枕头痛加风府、供血(风池穴直下1.5寸,平下口唇处)、颈夹脊;全头痛加印堂、神庭、太阳、百会、率谷.②刺法:常规消毒后,取1~1.5寸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刺激量中等,阿是穴刺激稍强,使局部有较强的酸胀得气感后,用G 6805电针机接通电源,分别用两组电极接在疼痛甚的部位和左右两侧风池穴的针柄上,用连续波,频率150次/分,输出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疗程,一般一次即可见明显效果.

    作者:李晓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行经头痛

    治疗方法:穴取风池、正营.用30号2寸毫针.风池穴针向鼻尖方向进针1.2寸深,行捻转泻法,要求针感直达病所或者针感达同侧眉棱骨处.正营穴:眉毛中点直上人发际2.5寸处取穴,向后平刺1.5寸,行捻转泻法.单侧痛取患侧,双侧痛取双侧穴.经前或经期头痛发作开始时治疗.每日1次,直到痛止(经期亦不间断).

    作者:张凤琴;付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熨敷神阙穴治疗痛经62例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尤以青、壮年妇女为多见.笔者用民间验方治疗该病6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妇科学>为诊断标准.62例中,年龄小14岁,大41岁,平均20.8岁.其中14~20岁36例;21~25岁18例;26~30岁2例;31~35岁2例;36~41岁4例.病程短5个月,长14年.其中气滞血瘀型16例,寒凝胞中型39例,湿热下注型7例.

    作者:张崇芬;商桂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浮针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

    自1997年7月以来,笔者在针灸门诊共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4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门诊病人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0~61岁;病程短2周,长10年.其中背肌筋膜炎20例,腰肌筋膜炎22例.

    作者:夏东斌;黄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和消肿止痛.通过上述机制,针灸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其方法包括有针刺、温针、刺血、灸法、穴位注射及综合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抑制自由基,本文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了综述,提出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要点,并且对该领域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作者:孙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胃下垂临床观察

    42例胃下垂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并与对照组38例(采用中药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论在取效时间,还是在治愈率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胃下垂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

    作者:范桂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邱茂良教授古说匡正

    邱茂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七十春秋,学验甚丰,成果迭出,是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笔者曾就读于邱老博士研究生,深得教诲,日有所悟.邱老认为,对于经典贤说,师古是基础,博采是手段,发挥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故他在学术上有许多真知灼见,现撷其对古说经论独特见解之片羽,以飨同道.

    作者:陈德成;吴中朝;邱茂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观察

    目的:预防第二产程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产后大出血.方法:对观察组30例产妇在胎头着冠后于双侧合谷穴分别注射缩宫素0.2单位,并与对照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单位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而且两组在胎儿娩出时间、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的比较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当胎头着冠产妇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时,行双侧合谷穴注射缩宫素,既有利于加强子宫节律性收缩,加速胎儿的娩出,从而也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更主要的是可有效的预防产妇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作者:种翠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液门穴治疗头痛

    操作:令患者将一侧的手掌握拳,取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前陷中的液门穴,避开浅静脉,用28号1.5寸毫针顺掌骨间隙刺入0.5~1寸,中等刺激,局部有酸麻胀感,使患者感觉向肘弯部放射,头部可有凉感,随即头痛减轻或消失.留针15~30分钟.先刺一侧,10分钟后加刺对侧.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作者:潘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头体针配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15例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一些能使腹压突然增高的动作即产生尿失禁,而膀胱并无慢性尿潴留.如咳嗽、喷嚏、大笑、突然起立时尿液不随意地流出,重则走路、下蹲等经常有尿液淋沥不绝.此种疾病多发生于妇女.

    作者:李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皮肤针叩刺治疗偏头痛

    取穴: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颈后部、阿是穴.方法:令患者取坐位,将患侧穴位常规消毒;用七星针沿患侧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依次由前发际向后发际叩刺,颈后部取颈1~7椎两侧由上向下叩刺,每针间距约为1 cm,每条经叩刺3~5遍.在四神聪、太阳、率谷、悬颅、颔厌、风池穴处用丛针中度叩刺10~20次,以微微出血为度,阿是穴处需重度叩刺,以出血为度;健侧头部的督脉、膀胱经、胆经则予轻度叩刺,以头皮潮红为度.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作者:关健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论经穴能量系统的本质及刺激传导机理

    多年来,从细胞分子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经穴能量系统是含线粒体腺三磷较多细胞组成的线路;腧穴是线粒体腺三磷较多细胞组成的点,建立了经穴能量系统的线粒体腺三磷学说.人体能量(气)主要由线粒体产生,它含大量ATP复合酶,催化产生大量能量,顺细胞间隙传导,产生连锁反应.针刺等刺激是激活ATP复合酶,产生ATP能量,供应人体需要的各种物质,引起细胞的除极复极,发生刺激的显性和隐性传感,产生强身及防治疾病等作用.

    作者:高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糜蛋白酶穴位注射结合针刺治疗精液迟缓液化症疗效观察

    治疗组66例,用糜蛋白酶4000 U穴注肾俞、关元俞配合针刺次、会阴等穴,隔天治疗,5次一个疗程;疗程后第2周及第6周测得液化时间分别由治疗前的61.67±37.33分钟缩短为27.12±18.29和30.76±19.95分钟;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90.91%.对照组53例,肌注糜蛋白酶4000 U,隔天1次,5次一疗程;液化时间分别是64.53±16.00、46.23±24.20和58.49±18.12分钟;总有效率分别是77.36%和20.75%.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维持疗效时间上有独到之处.

    作者:肖远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定量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研究

    随机将217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分为2组.电针治疗组187例和药物对照组(Atropine 1 mg肌注)30例.观察结果提示:①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电针组优于药物对照组;②通过B超动态显示结石的定量、定位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从而选择出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佳适应症是中、小结石.

    作者:于澎;张玮琳;赵然;王新华;杨国华;张士任;高利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