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睾丸炎12例

孙玉齐

关键词:针刺治疗, 现报道如下, 慢性炎症, 临床运用, 及时治疗, 睾丸炎, 伴发病症, 附睾炎, 疼痛, 生育
摘要:睾丸炎多为附睾炎伴发病症,临床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形成慢性炎症,出现不定期的睾丸坠胀,疼痛,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和影响生育.笔者临床运用针刺治疗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神阙穴治疗小儿腹泻

    本组178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92例,女86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4岁8个月;病程短2天,长2个月28天.治疗方法:神阙穴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刺0.5寸,快进针,慢出针,轻按重提,不留针,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

    作者:刘龙彪;李萍;冯祯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感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针感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医者的感受和患者的感受两方面列出针感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各种针感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针感均代表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不论出现何种针感,均表示已得气;只要有针感,便可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甘健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吊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吊针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50例采用吊针治疗,常规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药物组50例采用口服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及常规组有效率同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针刺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有效,吊针的应用更显著的提高了疗效.

    作者:张悦;杨振辉;孙英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分为3组,Ⅰ组单纯气管内麻醉;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Ⅲ组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监测3组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Ⅲ组波动小(P>0.05),且麻醉药用量减少,拔管提前(P<0.01).结论:针麻复合气管内麻醉既减少麻醉药用量又对机体有调整作用,病人苏醒迅速,拔管时间缩短,使循环系统更稳定.

    作者:顾陈怿;蔡云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捻转补泻与捻转方向浅谈

    捻转补泻是针刺补泻基本手法之一,作为单纯的捻转补泻,根据捻转幅度的大小,捻转频率的快慢分补泻为大家所接受,但捻转补泻与方圆的关系,及捻转补泻分男女、左右问题,历代医家看法不一,给后学者带来不便.现就笔者的见解谈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赵刚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一过性直肠痛临床疗效观察

    一过性直肠痛,也称消散性直肠痛.肛门直肠神经痛,会阴部神经痛和爆发性直肠痛是本病的同义语.自1989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针治疗截瘫神经痛疗效观察

    截瘫神经痛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观察26例该类患者,采用头针及阿是埋针方法,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国际公认且信度较高的MPQ问卷,进行疗前疗后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1.

    作者:李惠兰;孙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水沟穴干预治疗急诊抽搐休克

    目的:探讨针刺水沟穴治疗急诊抽搐昏迷休克,为安全而有效的开展急救针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针刺水沟穴和安定注射两种方法,比较镇静止惊抗休克效果.结果:68例即效,14例显效,2例无效.结论: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疗法对上述这些疾病有立竿见影之效.

    作者:郭华林;郭杰;陈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5例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结肠,特别是直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多数认为与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本人自1988年以来采用艾条固定穴位悬灸治疗5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耳针治疗大鼠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症的研究

    目的:观察耳针对缺血性中风症的影响.方法:用凝闭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方法制作大鼠缺血性中风症模型.结果:通过耳针治疗,其行为障碍的恢复较模型对照组为快.在血管凝闭手术后,可看到颅顶软脑膜微血管口径扩张,血液流速加快,耳针组较模型组稍明显.实验1周后作血液流变学检查,耳针组和模型组皆较正常组的全血粘度(低切)和血浆粘度为高,耳针组更为明显.结论:表明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使局部缺血区增加血液灌注量促进损伤脑细胞的恢复,而对全身增加血液粘度有利于手术损伤处的血液凝固,耳针能加强此调节作用.

    作者:王援朝;徐青燕;戴惠婷;庞莉;庞弘;王兴校;朱柏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跷脉的循行特点及主治规律

    为了进一步探讨跷脉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古代阴阳跷脉的循行分布为依据,分析了跷脉循行的特点,并从跷主肢体功能异常,跷主眼目开合,跷主神志异常三方面对阴阳跷脉的主治规律加以总结.

    作者:王磊;谷世哲;马惠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机理研究

    本题选择11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和发病时间顺序将其分为8组.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等为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连续性检测.结果:发现单纯溶栓组溶栓后血管虽然再通,脑血流也得到改善,但常常不能使神经功能等临床状况获得明显的恢复,这可能主要与溶栓再灌注中自由基损害有关.而针刺配合溶栓组的这种现象较少,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而间接证明针刺可能减轻溶栓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作者:孟庆刚;高兵兵;孔庆爱;王建明;唐强;于致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养子时刻开穴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疗效观察

    方法:将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养子时刻开穴组和对照组,进行针刺疗效观察.结果:养子时刻开穴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1,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养子时刻开穴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天平;仇裕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指压天宗穴治疗肩周炎95例

    本组共95例,其中男54例,女41例;年龄小24岁,大69岁,以中年居多;病程1个月~3年72例,3~10年18例,10~26年5例.中医辨证:风寒型34例,血瘀型41例,痰湿型15例,筋脉失养型5例.

    作者:黄应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肤针配合外涂中药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68例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临床表现主要为大腿外侧部出现感觉异常,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我科自1996年以来,尝试用皮肤针配合外涂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岩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张从正刺络放血的理论和实践

    目的介绍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从正的刺络放血理论及其应用.方法认真分析张从正的代表著作《儒门事亲》,整理其中的有关记载.结论张从正不但继承了《内经》、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挥,对刺络放血疗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张建斌;王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睾丸炎12例

    睾丸炎多为附睾炎伴发病症,临床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形成慢性炎症,出现不定期的睾丸坠胀,疼痛,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和影响生育.笔者临床运用针刺治疗1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齐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针刺外关、小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

    笔者1957年在军委空军中心门诊部针灸科进修时,从欧阳金戈老师处学到了针刺外关、小节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多年来在临床中运用,疗效显著,现介绍给同道.共治疗470例,男303例,女167例;年龄小7岁,大81岁;病程短1天,长10天.全部为软组织损伤,其中腰部243例,上肢70例,下肢97例,胸背部60例.

    作者:张振良;张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曲池穴注射林可霉素治疗扁桃体炎46例

    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林可霉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获得满意疗效.本组46例均系门诊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10~56岁;病程短1天,长7天.

    作者:彭学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7年5月以来采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彩琴;李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