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石素英

关键词:中医, 哮喘, 治疗方法,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隐患与防范策略探析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宣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隐患以及有效防范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22名进行职业风险隐患调查,并总结有效防范策略.结果: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风险隐患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方面的因素.结论:针对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能够减低职业风险,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安全.

    作者:岑日暖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针对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目的: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评价.方法:以本校2016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教改组,以本校2014级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的45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入学成绩无显著差异;以循环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知识为内容,传统教学组按五门独立课程教学,教改组以自行开发的疾病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并采用教师团队的方式教学.以教学课时量和考试成绩来比较评价效果.结果:(1)相同的知识内容,教改组所需要的课时量比传统教学组减少30%;(2)两组学生的考试总分、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教改组均高于传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使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基础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潘晓明;郭方明;李春燕;周爱君;陈浩浩;林益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本院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76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55.26%,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白细胞的减少程度明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加强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使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避免发生并发症并早日康复.

    作者:夏婷婷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综合医院护士职业生涯与工作投入相关因素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投入的关系,分析影响因素,为缓解护士压力、提高护士的满意度,使护士能更好地投入护理工作,降低离职率,积极有效地规划职业生涯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三家在职临床基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及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以上研究找到影响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解决护士的工作负荷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要求高、工作环境、负性情绪等问题,以提高临床基层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结论:医院应建立健全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鼓励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加强医院与护士的沟通平台,有效抵抗压力,提高专业思想素质的稳定性,促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作者:曹霆蔚;陈鸣明;金丽萍;刘艳红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观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收治的1 30例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基础治疗)与实验组(65例:基础治疗联合无创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FV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中医药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辨证疗法,是牙科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病症的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因患有牙周炎病症的病惠个体素质及病症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为此,在牙科临床上围绕着中医药辨证疗法对于牙周炎病症治疗展开了深度的研究,中医药辨证疗法也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为能够更好地为患有牙周炎病症的病患开展中医药辨证治疗,还需从牙周炎病症发病原因上入手,进而对中医药辨证疗法针对于牙周炎病症的临床治疗,进行更为有效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让中医药辨证疗法更具有效性、科学性,不断提高牙周炎病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翠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海绵共附生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筛选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并鉴定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梯度稀释海绵匀浆液,涂布海水培养基,分离纯化典型特征菌落;采用纸片法筛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16S rDNA法鉴定菌株.结果:共分离纯化得到7株典型菌株,其中1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论:筛选并鉴定出一株强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短小芽孢杆菌.

    作者:曾臻;谭强来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进展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妊娠期对母婴结局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旨在对近年妊娠合并TTP的诊治及管理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林月保;黄东健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探讨汽化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的疗效

    目的:探析晚期前列腺癌导致下尿路梗阻患者用汽化电切、内分泌治疗方案联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2018年6月间收治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患者50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制定汽化电切、内分泌对症干预联合方案,对患者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联合手段对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对于干预前,接受联合干预后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诸如残余尿、膀胱压力、尿流率等尿流动力学指标及IPSS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前列腺癌导致下尿路梗阻患者采取联合治疗即汽化电切、内分泌时症干预手段,对病情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胡小波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嘉兴二院眼科就诊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女性患者占73.3%,患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分别为瘙痒感和结膜充血,且以重度为主.结论:过敏性结膜炎女性发病率高,但也可能因为女性就诊率高而出现一定的统计偏差.瘙痒感、结膜充血是过敏性结膜炎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掌握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阻止疾病的潜在发展.

    作者:王燕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日期是2017年4月-2018年4月,对象纳入方法是月随机数字表法,于起止日期内抽取我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4例为对象,将其以单盲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2例.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干预对照组孕妇,采用护理干预观察组孕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更佳,对其自身与围生儿的结局有着积极影响.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老年人普遍药物不良反应及科学用药的方法探究

    近几年,老年人普遍存在药物使用错误导致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人的药物使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关于老年人药物使用的相关规范,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老年人药物的研究力度的投入,以期改善我国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徐小丽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支撑喉镜显微镜早期声门型喉癌切除术的效果

    目的:探究支撑喉镜显微镜早期声门型喉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声门型喉癌患者84例,所选取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将选择常规裂喉开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余下选择支撑喉镜显微镜早期声门喉癌切除术治疗的42例患者则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同时评估两组疗效,并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5.69±10.34ml<50.31±12.82),并且手术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30.48±0.58min<84.66±0.26min,6.46±0.18d<12.39±0.53d),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共有41例(97.62%)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9例(72.50%),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2.38%<21.42%),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声门型喉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支撑喉镜显微镜早期声门型喉癌切除术可显著提升疗效与安全性,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世同;朱国臣;肖大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差错事件发生率当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差错事件发生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在住院药房管理过程中实施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应用时间界限分为研究组(品管圈实施后)及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前),比较两组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药品摆放错误发生频率以及药品调剂核对错误发生频率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住院药房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融入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差错事件发生频率,进一步提升药房管理质量.

    作者:林瑞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肝和脾异位妊娠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肝及脾异位妊娠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肝及脾异位妊娠患者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HE染色结果均见绒毛及滋养叶细胞,免疫组化表达:P57(+),Ki67(10 ~ 30%+).结论:肝和脾异位妊娠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术后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作者:李宝华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的影响

    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的价值.方法: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2月-2018年1月,其均接受手术治疗,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实验组术后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营养干预的结果.结果:两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指标(TLC、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干预,可有效对其免疫功能改善,降低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吴珊;熊图;李双娇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无锡地区不同性别的青年脑出血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与无锡地区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个体化一、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地区青年脑出血病例,对引起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女性相比,与男性青年脑出血相关更密切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饮酒、吸烟、肥胖、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仅肥胖、高甘油三酯与女性青年脑出血有更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对于无锡地区来说,不同性别青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作者:张晶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药房常见药品发放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对药房以往药物发放的数据统计,分析药物发放差错的原因,由此提出对于药物发放出现差错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回顾分析的方式,对我院整理的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开具的100份常见药品的药方进行分析,找出药品发放出现差错的药方,并对错误原因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我院100份药方当中有36份出现药品发放错误,错误率36%,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包括:药师因素、患者自取因素、相关医务人员的因素,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结论:造成药房药品发放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且人为因素较大,因此加强对于此类情况的防范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闫巍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在病区中的应用研究

    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是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一种手段,本文意从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核心概念、中西方共同参与式管理的过程及其应用效果和挑战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护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展开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曹海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的跌倒、压疮、坠床以及错误服药事件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存在,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晓南;李波良 刊期: 2018年第3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