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穴位注射翳风治疗面神经麻痹58例

李俊成;聂良学;许焱

关键词:穴位注射, 治疗方法,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 注射器, 患者, 下颌骨升支, 硫酸阿托品, 注药, 针尖, 同时注射, 疼痛, 普鲁卡因, 儿童酌减, 常规消毒, 翳风穴, 无回血, 葡萄糖, 茎乳孔, 转向, 针头
摘要:58例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7~76岁,病程短1天,长15年.治疗方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健侧,于患者耳后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1具,安置5~7号针头,抽取甲基硫酸新斯的明0.5~0.75 ml、硫酸阿托品0.2 mg、50%葡萄糖1~3ml(成人量,儿童酌减).由患侧翳风穴(即患侧耳垂后,下颌骨升支与乳突之间)进针,使针尖触到乳突前缘,然后向后向上推进1 cm,针尖即可到达茎乳孔的下面.当患者感到耳深部疼痛或酸沉时,抽吸注射器无回血,即可缓慢注药,注药后面部有1分钟左右疼痛.为减轻病人痛苦,同时注射2%普鲁卡因1 ml.每日1次或隔日1次.
中国针灸杂志相关文献
  • 壮医药线灸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6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更年期功血是以卵巢功能减退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调为主要原因,属中医崩漏范畴.笔者自1992年起应用壮医药线灸治疗6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运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腕骨穴初探及临床应用

    腕骨穴是原穴之一,笔者结合古代诸家论述、近期文献资料及个人体会,对腕骨穴的定位、解剖、主治、刺灸法与作用机理进行探讨,认为该穴有通阳截疟、通利清窍、醒脑回苏、分清泌浊、清利泄热、疏导经气之功;以腕骨穴为主,佐以他穴,配太乙神针灸大椎治疟疾,刺涌泉、灸侠溪疗暴聋;小儿惊风配曲池、大椎;配隔姜灸关元、中脘止泻.

    作者:陈宁;李冬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的临床观察

    应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痹证61例,治愈9例(14.75%),好转46例(75.41%),无效6例(9.84%),有效率90.16%.与灯盏花穴位注射对比,疗效优于对照组(0.01<P<0.05).通过C反应蛋白的治疗前后检测分析:蜂毒穴注的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管遵惠;徐杰;谭保华;潘芝桂;段晓荣;陈莉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为主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58例

    1一般资料58例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18~64岁,以青壮年居多;病程短半天,长5天.既往有腰痛史40例,无腰痛史18例.X线检查:脊柱侧弯,棘突偏歪,排除腰椎间盘突出.

    作者:郭春媛;朱清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分型透刺法治疗麻痹性斜视85例临床观察

    根据麻痹性斜视受损部位的不同将该病分为动眼神经型、外展神经型、滑车神经型,并将不同的类型采取透刺的方法.结果:85例中痊愈64例,占75.3%;显效14例,占16.5%;有效5例,占5.9%.总有效率为97.7%.

    作者:任留江;杜雅俊;李新刚;安世时;张默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透穴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89例

    自1996年以来采用透穴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扁平疣30例

    1一般资料30例中,男3例,女27例;年龄13~46岁,平均29岁;病程1~8年,平均3年.疣在面部者22例,面部伴发它处者8例.

    作者:胡育元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

    针刺百会、完骨、听宫、外关治疗神经性耳聋,采用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听两个指标,对60例(82耳)患者进行针刺效应与听力不同损伤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纯音听阈测试的听阈均值,听力轻度及中度损失疗效优于重度损失,说明针刺效应与听力损失程度密切相关.针刺对于异常ABR有调节作用,可以缩短ABR的Ⅰ波、Ⅴ波潜伏期及Ⅰ~Ⅴ波间期,从而改善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

    作者:王春英;甘露;胡月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康为电子医疗器械核心技术在京通过鉴定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艾叶加苍术穴位灸治疗妊娠呕吐

    1一般资料用艾叶加苍术制成艾条,穴位灸治妊娠呕吐33例,其中年龄小21岁,大28岁.有呕吐反应7~10天来就诊20例;n~20天13例.

    作者:杨宗善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齐刺留针法治疗肝癌疼痛80例疗效观察

    采用齐刺留针法,独取天应穴,治疗晚期肝癌疼痛患者80例,同时设口服药物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68.3%(P<0.05),揭示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孙亚林;于连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电针合谷为主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观察

    电针合谷为主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翼外肌痉挛型和翼外肌功能亢进型n5例,并以钙离子穴位导入法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对翼外肌功能亢进型,电针合谷穴治愈率明显高于钙离子导入法,而对翼外肌痉挛型,后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前者.

    作者:杨更森;侯晓薇;周秀英;赵民朝;甲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外伤后嗅觉缺失30例

    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小16岁,大55岁;病程短20天,长5年.

    作者:陈建波;黄秀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排空延迟症27例

    笔者在近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共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延迟症2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锡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耳穴贴压加外敷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00例

    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征,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本病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笔者从1984~1998年采用耳穴贴压加中药敷于患处,治疗本病60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世忠;彭及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电针对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

    采用Wistar大鼠,线栓法制作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以原位杂交技术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电针对缺血侧额叶、顶叶及海马各区内c-fos、mRNA表达并神经元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能显著增强脑局部缺血再灌流后病灶侧额、顶叶皮层及海马各区c-fos、mRNA表达,并能减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上述各脑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结果提示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了c-fos、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利;张学勤;张勇;卢志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足三里治疗小儿原发性肠痉挛68例

    小儿原发性肠痉挛是指肠壁平滑肌剧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作者:曾凡启;谢光伟;李青国;陈建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风池治疗失眠85例

    本组共85例,其中男38例,女47例;年龄小25岁,大72岁;病程短5天,长16年.本组患者均排除颅内有器质性病变,且病者大部分接受过其它治疗,效果多是不明显者.

    作者:黄应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针刺复溜治疗腰反折

    取穴:复溜(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方法: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30号1.5~2寸毫针,右手持针对复溜穴直刺1~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调节针感,使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感,得气并使针刺感传按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向上.留针30分钟,10分钟时再捻转1次.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略谈中国针灸在加拿大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国针灸在加拿大的发展简史,旨使业内人士了解其在加的现状;中国针灸在加拿大从早期的不被重视,到目前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与支持.为了普及中国针灸,加拿大针灸及中医教育界热切希望与我国加强联系,就针灸理论、教学、临床的某些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并付诸实施,以加速中国针灸在加拿大的发展.

    作者:魏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针灸杂志

中国针灸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