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张广麒;甄艳
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小18岁,大51岁;病程短7天,长30天.其中腰源性20例,病因不明6例.
作者:王世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瘿病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多见,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病患者进行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原穴导电量检测是有意义的.
作者:姚军;王居易;杨会道 刊期: 2000年第10期
我科自1990~1999年对75例小腿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采用针刺血海穴以促进溃疡愈合进行疗效观察,收到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对收治的150例患者184个溃疡面,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96个溃疡面,男41例,女34例;年龄16~81岁,平均36岁;病程12~120天,平均26天.外伤性溃疡28例,烫伤溃疡26例,静脉曲张性溃疡12例,红斑狼疮性溃疡1例,糖尿病溃疡6例,脉管炎溃疡2例.左小腿42个,右小腿54个.溃疡面积2~4 cm222个,4~6 cm236个,6~8cm218个,8~10 cm211个,10 cm2以上9个.
作者:任宝书;吴铁成;刘小留;董金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60例患者,其中100例采用中药敷贴天突穴治疗,60例采用内服中药治疗,敷贴及内服的中药配伍相同.结果穴位敷贴组与内服中药组疗效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但用药量之比约为1:36,可节约用药,免去煎煮时间及口服之苦.
作者:罗永莉;杨晋红;张敏;熊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对99例海洛因成瘾者的脊柱压痛点统计分析,发现压痛点较集中出现在第5~7胸椎棘突下,占72.7%.认为,该处既是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又可视为治疗的选择部位.
作者:胡军;陆英;辛玉虎;李煜;宗蕾;赵善祥;李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颈肌筋膜炎又称颈肌纤维织炎,通常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引起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和软弱无力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经筋,因此笔者采用电针关刺法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将1999年2月~7月门诊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宇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目的:从不同角度对腧穴的科学记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总结出腧穴的6种记忆方法:歌诀吟诵法、部位联想法、体表点划法、穴义分析法、故事引入法和综合归纳法.结果:根据腧穴归经、定位、主治等特点,指导学生按上述方法加以记忆,能够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上述记忆方法行之有效.
作者:姚玉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闪辉性暗点是某些偏头痛在发作之前出现的眼部症状,据统计,出现视觉先兆症状者约占偏头痛的1/3.我院于1989~1995年(1996年以后病例因随访时间不到5年,未统计在内)共针刺治疗闪辉性暗点偏头痛21例21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玲;罗兴中 刊期: 2000年第10期
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小7岁,大63岁;病程短1年,长32年.取穴:足三里.用药:VB12 0.5 mg、胎盘组织液2 U、当归注射液2U、ATP20 mg、辅酶A 50 U.
作者:施易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笔者从1996年以来应用中药外敷天突穴治疗喉源性咳嗽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7~69岁,平均43岁;病程7~30天,平均11天.均有感冒、急性喉痹等病史.
作者:冯跃;张广麒;甄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100例患者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2~36岁,平均23岁;病程短3天,长7天.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咽科疾病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
作者:张文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26例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小18岁,大64岁;病程短2小时,长1月.取穴:以患侧攒竹穴为主,如当时未见效果可加用健侧攒竹.
作者:刘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46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WBC减少患者,应用脐血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侧2 ml,每天1次,3~6天为一疗程.结果:有效41例,无效5例,有效率89.1%.其中对Ⅰ、Ⅱ度骨髓抑制患者全部有效,Ⅲ度骨髓抑制患者有效率88.2%,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有效率40.0%.
作者:贾振和;薛芙蕖;吕晔;宋小静;王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30例,观察其对血浆胃动素的影响.结果:治疗前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其水平升高,优于治疗前(P<0.05),提示针刺改善临床症状,有促进食欲及退黄的作用,与提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相关.
作者:陈雁南;胡银柱;涂冬洁 刊期: 2000年第10期
采用不同灸治时程治疗阳虚小鼠模型,显示出不同灸治时程对阳虚小鼠模型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影响存在差异.灸15 min可显著提高阳虚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灸5 min、25 min则无显著作用.说明灸治时间的长短对艾灸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英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运用仿古长圆针,以解结针法,治疗腰椎骨痹疼痛平均9.33年以上60例.经1~5次,平均2.33次治疗,治愈4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96.77%,治愈率76.66%.
作者:薛立功;张海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对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120例行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7.5%.临床观察表明针刺疗法能够改善与调节血常规、血清激素等理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平衡状态,促进机体的生理性止血功能.
作者:张鸥;吴兆利;谷忠悦;张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共治疗64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小7岁,大52岁;病程短5年,长31年.从病变程度看,尚未破溃28例,破溃形成窦道36例.
作者:解占海 刊期: 2000年第10期
肩背部无汗是指患者只有肩背部无汗液排出而身体其他部位汗出正常的病症.此病诸多疗法难以奏效,笔者1993~1998年间采用针刺疗法治疗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予报道.
作者:刘晓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将97例病人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52例,中药内服对照组45例.经过3个月的治疗,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优于中药对照组.认为电针确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周黎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