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杨茂修;冯大彦;万军;冯海;沈新诗

关键词:股骨, 老年,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内固定
摘要:目的 观察亚太型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66例的疗效.方法 对66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均采用亚太型Gamma钉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率96%,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9%.并发症:股骨干骨折1例,拉力螺钉退出2例,迟发感染1例.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等优点,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总结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B超检查发现95例中有甲状腺结节,其中32例结节内伴钙化.术前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15例示甲状腺癌,26例示细胞增生活跃,1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为甲状腺腺瘤,1例为淋巴瘤,40例为桥本甲状腺炎,3例为毒性甲状腺肿.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示,42例为单纯性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淋巴瘤者分别为49、4、2及1例.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困难且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存,手术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术中需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术后应随访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素以调整治疗.

    作者:朱勇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64层螺旋CT在大学生运动员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大学生运动员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海南省大学生运动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33例患者X线片显示骨折45处,64层螺旋CT显示骨折48处,X线漏诊3处(3例),误诊2处胫骨外侧髁凹陷;64层螺旋CT与平片骨折2例分型不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较X线能够更准确显示大学生运动员胫骨骨折情况,有利于分型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吴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皮片移植分期修复躯干巨痣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皮片移植分期修复躯干巨痣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躯干部位巨痣的有效方式.方法 对巨痣患者按照解剖学分区分期行巨痣部分切除、皮片移植术.结果 所有巨痣患者移植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3个月,瘢痕无明显增生或挛缩,皮肤色泽及弹性与创周正常皮肤较接近,效果满意.结论 按照解剖学分区分期行巨痣切除、皮片移植术治疗躯干部位巨痣效果确切.

    作者:代涛;袁德品;赵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目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药物性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PC)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实施,临床可控性强,因而具有更直接、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IPC已经作为一种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研究,可用于不可预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故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以下就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近研究进展做总结性回顾.

    作者:马启刚;柳兆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硬膜外阻滞下应用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对老年患者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或急诊阑尾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被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记录手术开始时(T1)、分离阑尾系膜时(T2)及缝皮时(T3)的循环变化,记录T2时内脏牵拉反应情况及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T2时,F组血压、心率波动较S组明显,S组90%的患者内脏牵拉反应处于0~Ⅰ级,F组0~Ⅰ级仅有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辅助硬膜外阻滞,在阑尾切除术中对内脏的牵拉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芬太尼比较更具有安全性.

    作者:夏虹;姜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胫骨高位外展截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膝内翻

    目的 探讨退行性膝内翻治疗方法.方法 对27例退行性膝内翻患者采用胫骨高位外展截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28~48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疼痛缓解,截骨全部愈合.结论 胫骨高位外展截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膝内翻方法 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程建华;笪虎;冯大军;薛书生;顾少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自制双腔引流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高的疾病,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已经百年,但传统手术在术后放置引流管时一般应用的是单腔引流管,由于多种原因,术后引流管堵塞及合并感染的几率较大,包括再出血,以致疗效不满意.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用自制双腔引流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针对手术治疗,手术中清除血肿1/2~2/3,原发出血点不明确,疑似术后有可能再出血的患者,手术结束,血肿腔置入自制双腔引流管引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根江;赵广涛;左红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21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开窗术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4月经腹腔镜开窗引流术治疗21例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肝囊肿17例,多发肝囊肿4例.结果 20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开窗术,平均住院时间4.5 d(3~8 d).1例囊肿因较多胆汁外漏,中转开腹.出院随访8~12个月,1例多囊肝患者复发.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开窗术创伤小、恢复快、术野清晰,囊肿带蒂完整切除,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可作为先天性肝囊肿手术的标准术式.

    作者:郭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通过脑钠肽判断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不同分期

    目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常伴有循环系统症状,在首诊与急诊中影响医师对本病分期与严重程度的诊断与鉴别,因此寻求一种相对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肺心功能代偿期、肺心功能失代偿之呼吸困难期与肺心功能失代偿之右心衰竭期等三期,每期30例;被研究者在入组后第2天检测血浆脑钠肽(BNP)与彩色二维超声,分析临床检测结果 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肺心功能代偿期、肺心功能失代偿之呼吸困难期与肺心功能失代偿之右心衰竭期血浆BNP依次为(81±47)ng/L、(138±56)ng/L、(214±84)ng/L,随着症状的加重BNP指数呈现升高的趋势.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右心室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指标,也可做为评价疗效和判定肺心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戢妍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胍类药物引起乳酸酸中毒21例分析

    目的 提高对双胍类药物引起的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探讨降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21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双胍类药物使用不当,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双胍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严重乳酸酸中毒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本组21例中9例死亡,死亡组pH值、HCO-3、阴离子间隙较存活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严格掌握双胍类降糖药的禁忌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减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发病,早期给氧、充分补液、应用葡萄糖加小剂量胰岛素、尽早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长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58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58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治愈52例,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不可逆性休克、严重颅脑损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重症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加强院前急救,尽早明确诊断及适时、恰当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兴海;梁兴忠;马成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提高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垂体瘤患者58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回顾性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肿瘤全切49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并发症:尿崩症及水电解质紊乱6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复发1例,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掌握局部解剖结构、熟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质量是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胡文忠;段国庆;陈小兵;刘红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苦碟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苦碟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苦碟子注射液3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含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均为14 d.结果 治疗组治愈15例,显著好转26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组治愈12例,显著好转22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碟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金世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16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U100激光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临床确诊输尿管结石致肾绞痛保守治疗无效的孕妇在输尿管镜下应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行碎石术.结果 16例均原位碎石成功,平均碎石时间6 min,术后患者肾绞痛、发热等症状消失,结石均全部排空,无明显产科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下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郁兆存;邢发枢;谭万龙;郑哲明;陈早庆;杨昌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和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肺功能影响.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CRP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清CPR,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甲泼尼龙可显著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气道炎性反应,并显著改善肺功能.

    作者:蒋贵平;李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原因、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腹膜炎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观察原发病与发生腹膜炎的关系;患者营养状况、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与发生腹膜炎的关系;细菌学培养结果 及药敏.结果 腹膜炎发生原因以患者操作不规范为主,糖尿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Hb<8 g/L、Alb<28 g/L均易引起腹膜炎,治疗时根据病原菌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结论 积极预防、及时诊治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控制的关键,应加强对患者无菌观念的灌输,要求患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对于已经发生的腹膜炎一定要及时正确的处理,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作者:韦慧琴;李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35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2010年2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35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1]:年龄3~12岁,男女不限,有急性呼吸道感染伴有发热、咳嗽痰多、舌苔黄腻等表现.

    作者:孙玉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的49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其中22例行单纯细针抽吸术(抽吸组),26例行置管引流术(置管组),1例抽吸术后1周脓腔无明显缩小而行置管引流术(抽吸+置管组);同时配合静脉抗炎、全身支持治疗.结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或置管引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及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2.8±0.6)d、(3.2±0.5)d、(14.6±4.2)d.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脓腔均消失,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治愈率为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抽吸和置管引流术具有简便经济、创伤小、并发症低、治愈率高等优点,成为细菌性肝脓肿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卫兵;颜朝晖;陈建;刘华;金霞;陈晓;朱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吸氧及排气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收集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吸氧保守治疗和排气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8例采用吸氧保守治疗者治愈出院,12例行排气治疗者除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其余均治愈.结论 根据病情分别给予吸氧保守治疗及排气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差异(附56例报告)

    目的 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56例,男48例,女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疗效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感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术处牵扯感也比对照组轻,止痛药使用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观察组只有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符合腹股沟解剖生理,无缝线张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不限制体力活动、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是目前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李云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