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CD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与并发症的影响

刘乾仙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质量, 并发症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患者140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哈尔滨市女初中生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女初中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共调查哈尔滨市12 ~ 15岁女初中学生650名,在对女初中生举办生殖健康讲座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女初中生对妇科疾病、艾滋病传播途径、避孕方法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主要途径为学校与报刊书籍,92%以上的女初中生认为有必要举办青春期生殖健康知识讲座及健康心理咨询.结论:初中学校应该与有关卫生保健机构联合强化女初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多途径提升其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

    作者:潘星月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2016年9月-2017年2月5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总结使用无创呼吸机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并施行相关护理.结果:无创通气发生人机对抗的原因包括:体位管理不到位,舒适度降低,情绪紧张、焦虑、恐惧,呼吸机参数调节未循序渐进和气道阻力突然升高.50例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通气10min~0.5h内发生人机对抗,通过护理措施,患者均能较好配合无创通气.结论:改善人机对抗可有效提高无创通气治疗性,改善急性左心衰的症状.

    作者:杨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院前急救资源合理使用的探讨

    通过回顾广元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接听电话,指挥医疗出诊等资料,对广元市院前急救资源使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广元市急救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院前急救资源合理使用的对策,为今后合理使用急救资源提供依据.

    作者:雷莉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湿性愈合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的Ⅱ 度以上压疮患者随机分成湿性愈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湿性愈合治疗组25例患者,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及新型敷料进行换药处理,常规治疗组23例患者采用碘伏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湿性愈合治疗组25例有22例治愈,3例好转,治愈率88.0%;常规治疗组23例有16例治愈,7例好转,治愈率69.6%.结论:湿性愈合疗法是治疗压疮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促进愈合、减少瘢痕,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降低费用.

    作者:习明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异位妊娠30倒,作为观察组,方案以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异住妊娠患者,采取单一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包块情况及血β-HCG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包块直径及血β-HCG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包块直径及血β-HCG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优于对照组,统计学P< 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的治疗以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在严格把握适应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宣传推广.

    作者:朱道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存在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目的:探究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组织相关人员依据《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对某三甲医院出院病案随机抽取500份进行调查,重点针对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抽取的500份病案首页调查,结果显示,存在缺陷的病案有148份,占29.6%,且存在的主要缺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不完整、诊疗信息不准确、住院过程信息有误以及编码、费用信息不相符等多种类型.结论:由于某三甲医院病案首页填写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缺陷,故需要加强对病案首页填写的监管,针对性的培训,并督促医务人员掌握病案首页填写的规范和技能,提高病案首页数据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价值.

    作者:谢敏;蔡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关节脱位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整复手法,实验组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次复位成功率(97.7%)高于对照组(81.8%);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能够提高1次复位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曾询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作者:吴先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麻醉护士舒适护理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生理疼痛和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0例分娩镇痛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分娩镇痛过程中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硬膜外腔自控给药次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心理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分娩镇痛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需硬膜外腔自控给药的比例降低,平均给药次数减少(P<0.05).观察组在麻醉护士舒适护理后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分娩镇痛过程中麻醉护士采取舒适护理可降低产妇疼痛感觉,加药次数减少,可缓解产妇对于生产的焦虑感.

    作者:杨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究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在小儿护理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危重病患儿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并依据其评分结果选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5.6%),且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越高,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判断患儿的预后情况.

    作者:曾春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穴位敷贴联合常规治疗COPD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穴位敷贴联合常规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证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支持治疗、病因治疗等,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肺腧、风门、天突).治疗两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均较前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情况.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切除围手术期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切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评估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28例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切除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些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进行护理干预,将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均较常规护理组患者理想;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4.3%);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石性胆囊炎胆结石切除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更为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就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内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得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抑郁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候会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Pilon骨折的手术处理技巧

    Pilon骨折通常是由于粗暴的外力作用导致的,横向与纵向的挤压而成,因此软组织受到极大破坏,合适的手术方式成了一大难题.临床上,很多人选择前、后侧入路.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选择切开一个小切口,不过归根到底就是要充分暴露出术中视野[1],本文就Pilon骨折手术入路处理技巧作比较充分的总结.

    作者:孙明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年内收治的气胸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患者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患者则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罗树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美宝烫伤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美宝烫伤膏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4月-2016年4月急症科收治的52例患者平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消毒清创,后口服抗菌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美宝烫伤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69.2% (P<0.05);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美宝烫伤膏联合抗菌药物适用于不同程度的烧伤创面治疗,且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陈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小切口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讨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使用小切口PFNA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与患侧Harris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0分钟,平均出血量80ml,术后平均负重时间3天,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复查拍x线片骨折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优良率96.15%.结论:小切口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允许早期活动及负重、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较高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郝岩;黄珂;穆亮;安占天;李欣;刘杨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美皮康泡沫辅料与常规预防压疮措施对高危压疮因素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加用美皮康泡沫辅料与常规预防压疮措施对高危压疮因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危压疮因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实施患者压疮评估后,对高危压疮因素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在局部加用美皮康泡沫辅料与传统预防压疮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只运用传统的预防压疮措施如2小时翻身、气垫床和糜子垫加强全身营养等.结果:对高危压疮患者采用加用美皮康泡沫辅料与传统预防压疮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达到了预防和降低压疮的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结论:对高危压疮患者采用加用美皮康泡沫辅料与传统预防压疮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褥疮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孟玉娟;赵湘;刘艳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高原肺水肿1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下送低海拔地区,治愈率100%.结论:以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威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中抽取58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29)单纯接受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针灸组(n=29)则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后,针灸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②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 (P< 0.05).结论: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可借鉴.

    作者:董金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