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董金芳

关键词:针灸, 小儿, 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中抽取58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29)单纯接受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针灸组(n=29)则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结果:①治疗后,针灸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②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55%,高于对照组的72.41% (P< 0.05).结论: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可借鉴.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

    目的:评价“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开始筛选患者,以骨外科收治的肱骨髁上的骨折患者入组,截至2014年6月,共入选对象6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结果:6个月后,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水平低于康复期、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高于康复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较好.

    作者:何庆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烯丙雌醇与利托君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烯丙雌醇与硫酸镁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利托君与烯丙雌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治疗中,将烯丙雌醇与利托君联合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进展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拴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就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内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得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抑郁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候会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讨冠心病(CHD)患者合用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20例CHD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110例/组),在常规对症治疗下,Ⅰ组单纯接受阿司匹林用药,Ⅱ组在Ⅰ组基础上配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分析及评估两组方案的临床药效、心电图疗效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接受方案治疗后,Ⅱ组的临床药效为94.5%,心电图疗效为75.5%,与Ⅰ组对应数据(76.4%与59.1%)相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对肝肾功能有严重毒害作用的事件,仅个别出现烧心或恶心症状,但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CHD患者合用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治疗具有显著药效,且安全可靠,值得加强推广.

    作者:刘文;王治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选取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格列美脲联合普通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5个月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以及进食后2h血糖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以及进食后2h血糖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明显的疗效,且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例48,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人数有例38,总有效率为76%.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的患者有15例发生了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0%,观察组的患者有3例出现了低血糖反应,低血糖的发生率为6%.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临床效果,且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要低,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陈顺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舒适护理应用于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来院接受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分别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对两者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1),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在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推荐推广应用.

    作者:朱婉婵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48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4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终能舒适地、有尊严地而又无憾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临终关怀及各项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安详、平静地完成生命历程.结果:临终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各种护理措施配合得当,才能够做到给癌症晚期患者以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走完人生后一段旅程.

    作者:王艺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浅谈膀胱镜室护理安全与防范

    探讨膀胱镜室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寻找提高膀胱镜室护理安全的方法和对策.通过对膀胱镜室现存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加强膀胱镜室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制定各种仪器设备及器械的维护保养和检测的安全管理,对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针对膀胱镜室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展开综述.

    作者:余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社区14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为7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7.26%、78.08%,研究组干预效果更优,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升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李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尝试针对优质护理构建敏感指标,指导质量评价、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敏感指标评价效果.方法:2015年1月~6月,医院外科接待患者3412例次,2015年8月进行筹备工作,10月证实实施新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2016年1月-6月,外科接待患者3761例次.结果:改进后护理满意率、护士满意率高于改进前,改进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反映科室、护理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护理目标的达成.

    作者:杨咏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传染病学》网络教学的探讨

    网络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多样、更新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我们通过将网络教学应用于传染病学教学的实施与不断探索改进,对如何做好网络教学与网络教学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与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体会与解决方法.

    作者:康文臻;谢玉梅;郝春秋;王临旭;党便利;庄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导致急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目的:根据本院急诊标本数据调查研究,分析导致急诊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之间的2784例血液标本为对照组,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集2988例血液标本为干预组,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干预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血凝功能、生化以及其他项目,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实施效果.结果: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8.261%,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1.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标本溶血、检验人员查对不严、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作者:祁亚娟;古丽加米西·吐苏甫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一测多评法测定妇乐颗粒中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QAMS)法测定妇乐颗粒中5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评价QAMS法用于妇乐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适用性.方法:以妇乐颗粒为研究对象,建立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和大黄素甲醚(Rheochrysidin)4种指标成分与内参物大黄素(Emodin)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对比外标法的测定结果以证明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通过对比可知,采用QAMS法测定的结果与外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QAMS法可以作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于妇乐颗粒中5种蒽醌类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

    作者:胡康;李敏;姚青;毕宇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胃苏颗粒加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作为单药组,另51例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结合胃苏颗粒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看出,联合组总有效率有90.20%,比单药组总有效率76.47%高(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蛋白酶原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 水平均高于单药组(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胃苏颗粒结合质子泵抑制剂效果更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白一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就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确诊为76例2型糖尿病患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38例.常规组患者予以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指数均得到明显降低,联合组各项指数下降幅度比常规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血糖指标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王桂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乡村卫生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乡村卫生院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卫生院近期接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2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上加强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93.5%和对照组78.3%比较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乡村卫生院临床中较为常见,有机磷农药不但对人体危害较大,且不容易解毒,对中毒患者采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可在基层卫生院广泛推广.

    作者:刘生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对提高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帕金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人32例.按时间顺序将3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本文以下论述的健康教育内容.结果:研究后实验组采取ADL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残疾程度的目的,效果确切.

    作者:严茹霖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2月,共入选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知信行干预,持续3个月.结果:观察组明显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失语症的疗效.

    作者:谷中青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

    目的:对比两种断脐时间对第二产程中存在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足月阴道分娩在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窒息的产妇100例所分娩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后十秒之内断脐(常规断脐),观察组在脐带搏动减弱后断脐(延迟断脐),对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程度及复苏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相对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Apgarlmin、5min评分要高,复苏时间要短.结论:延迟断脐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其窒息程度,提高复苏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肖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