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分析

冯耀辉

关键词:生活技能, 学校预防艾滋病, 专题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的效果.方法此次选择了我市2所高中、3所初中中学生共800名,将学生随机分组后为对照组400名学生发放相关资料,而为观察组400名学生于学校中给予预防艾滋病专题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学生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学生生活技能水平.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探索与建设

    研究表明,降低采购成本1个百分点,对医院利润增长的贡献可达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优化采购流程,控制采购成本对医院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引入SAP公司的HRP系统,实施医院全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建设过程,在流程上打通采购、收货到付款等环节,实现了系统集成,逐步建立起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的采购流程,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作者:马晓亮;姚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析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接收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08%低于对照组13.85% (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较好,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苗引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保留尿道板卷管成形术(TIP)治疗尿道下裂62例报告

    目的:探讨保留尿道板卷管成形术(TIP)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IP术治疗62例尿道下裂患者.结果:62例患者均Ⅰ期成形尿道.并发尿瘘2例,尿道口狭窄2例.结论:TIP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何秉勋;康厚彬;朱智虎;薛斌;艾航宇;廖志;段有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浅谈影像介入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有效提高影像介入室的护士的人力效能的使用,节约人力成本,同时工作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方法:制定科学的人员选拔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人岗匹配;进行多层次多学科交叉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素质;做好日常管理制度的PDCA循坏,促进流程的不断优化;实行整体护理心理护理为导向的量化考核机制,奖惩分明并实施多种激励方法;增强岗位责任感和成就感,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结果良好护理质量可以保证各种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提惫各科室的沟通协作畅通,病人感到满意.结论:良好的管理制度和人的工作思维、能力不断优化,可以大限度的发挥工作效能.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烧伤瘢痕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治烧伤瘢痕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2-8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治疗,之后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病例数均为26例,同时分别由专业护理人员给予其不同的护理服务,其中前组别患者均行康复护理干预,后组别患者则行常规护理,经护理干预后观察并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后随访调查,研究组患者烧伤后局部皮肤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指标数据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烧伤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或减少瘢痕,促进其烧伤皮肤快速恢复,且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廖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分别给予住院治疗和急诊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心率、血压以及LVEF等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医疗费用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急诊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能让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启朋;高露;巩晋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用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脑血管疾病规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x 2=5.1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一周、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均在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卫霞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

    目的:讨论研究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共同使用促动力剂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站立、卧位长反流时间及RSI评分、RF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反流性咽喉炎使用奥美拉唑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高,有助于更好的促进恢复并改善预后.

    作者:甘利蓉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带蒂皮瓣术后微循环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

    皮瓣外科对各种创面的修复和重建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带蒂皮瓣移位术目前是临床软组织缺损的常用修复方式.其具有诸多优点如不需吻合血管,术中操作简便、安全性、成功率高,已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1].皮瓣形成后,会产生一系列微循环 的病理生理变化,而皮瓣的“稳态”被破坏,可造成微循环障 碍及代谢紊乱,导致皮瓣肿胀、瘀血,甚至坏死[2].故皮瓣微循环生理功能是否得到维持是其术后存活的关键.

    作者:容向宾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甲亢131碘治疗后早发性甲减的临床转归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碘(131Ⅰ)治疗后早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临床转归.方法:对34例131Ⅰ治疗甲亢后1年内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甲亢131Ⅰ治疗后出现早发性甲减的患者通过信件、门诊、外院复查等方式进行长达4~ 19年的随访,平均随访14年,以了解早发性甲减的转归.结果:(1)早发性甲减恢复组3例,占9%,2例在1年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远期随访显示,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在4年及8年后出现甲减,1例甲减患者在6年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早发性甲减未恢复组31例,占91%,其中79% (26例)在131Ⅰ治疗后3~6个月出现甲减,5例在7~ 12月出现甲减,这些在4 ~ 19年一直处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中.结论:早发性甲减中91%为永久性甲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早发性甲减都会转变成为永久性甲减.

    作者:文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1例参与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全部患者CUL4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UL4B呈阳性表达的患者占54.10%,阴性患者占45.90%;CUL4B蛋白表达阳性和更高Duke,s分期、更高TN分期、更多肝转移、更多腹膜转移存在相关性;CUL4B阳性表达组3年内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为30.30%、54.55%,均低于CUL4B阴性表达组的71.43%、82.14%.结论:可将CUL4B蛋白表达阳性视作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的一类预测指标.

    作者:卞银珠;刘红旗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胸腺五肽对AECOPD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疗效的观察分析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对AECOPD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作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甲组(25例)和乙组(25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如吸氧、止咳平喘等.A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予以常规治疗加用胸腺五肽.观察10天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和治疗效果(FEV1%、FEV1/FVC%).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B组加用胸腺五肽治疗10天后免疫功能、治疗效果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中,胸腺五肽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肺功能,安全性也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曹磊;刘澄英;谢诤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高能量颈椎外伤特点及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分析高能量颈椎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淮安市急救中心救治的颈椎骨折脱位或颈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占80%,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占97.5%,20~50岁占92.5%,有合并伤的占80%,急救时伴有意识障碍的占35%急救时有20%的患者漏诊未行颈部制动.结论:颈椎外伤通常见于高能量的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多发于劳动力年龄男性,多有其他系统合并伤.急救时应重视颈椎外伤的可能,对可能的颈椎损伤和昏迷患者均应采用颈椎制动.

    作者:刘国阳;王庆玮;刘嫒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关节镜清理结合改良置管对冲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12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与改良置管相结合对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8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改良置管对冲灌洗治疗,术后随访.结果:128例患者中有9例复发,119例完全治愈,治愈率92.97%,复发率7.03%,复发对象经二次手术后也完全康复.膝关节功能(伸直、弯曲、活动度)术后和术前相比有较大改善.细菌学涂片检查细菌的覆盖率由97.63%减少到2.57%,P< 0.05.结论:关节镜清理结合改良置管对冲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茶晓锋;周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经导管溶栓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中行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静脉组与导管组,每一组患者21例,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导管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静脉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大于静脉组,P< 0.05.结论: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中行经导管溶栓治疗可改善相关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胡惠良;许瑶;吴振东;刘凯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讨论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患者46例,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高血压分级管理护理模式并给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以及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的效果.结果:在采用高血压分级管理和预防措施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分级管理及预防措施效果明显,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夏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重点分析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以我院药学部作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改进实施前后的质量管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和质量改进前相比,改进后医院药学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有显著提升,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结论:医院药学管理中质量改进的应用,不但能够显著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并能够有效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孙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分组分层级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对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应用临床价值.方法:以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需求、护理人员实情为依据,将我科护理人员分层五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对护理工作进行开展,分析实施效果.结果:分组分层级管理实施后,我科护理质量评分为(92.3±3.6)分,与实施前的(82.7±5.3)分比对明显较高,且实施后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实施前高,(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采用分组分层级管理进行护理管理,可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杨淑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电话回访对首次确诊梅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电话回访对首次确诊梅毒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确诊梅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外,常规回访2次,其中离院1周回访1次,1月后再回访1次.观察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外,于离院第一个月每周1次电话回访,第2~6个月每个月1次,半年后每半年1次,共回访3年.结果:两组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均满意(P>0.05),两组患者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遵医行为,降低了传染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涂云丽;陈巧萍;郑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外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疼痛缓解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64%/80.36%,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8.21%/82.14%,护理满意度为100%/78.57%,疼痛缓解率为87.5%/67.86%.结论:对外科患者的护理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还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疼痛缓解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医患关系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玉霞;沈春凤;王继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