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律
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经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44人: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三组,分别在入院后检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 (ApoA1)、ApoB等.结果: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比值、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ApoA1/ApoB比值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正常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又显著高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P<0.05).结论:HDLc和ApoA1/ApoB比值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潘逼然;郭元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脑卒中后肩痛阻碍了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文从肌张力异常、肩袖损伤、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不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患者护理等方面探讨脑率中后患侧肩痛的发病机制.
作者:王萍;姬长勐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在患者手术中的应激下的心脏电生理变化.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100例需要手术的患者采集患者入院前的心电图及手术中的心电图,对两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急前患者的心率明显对于应激后的心率次数(P<0.05);手术患者应激后的Q-T期间比应激前的要短(P<0.05).结论:需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时,患者产生的手术应激心理对患者心电生理有显著的影响,是诱发患者在手术中死亡的因素之一.
作者:叶茂;罗贵全;何小君;余冬梅;杨翰暄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抵抗疾病及繁衍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药复方汤制剂主要是通过中药煎煮后使用,但中药煎煮过程中需注意许多细节,煎煮的质量对药物的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中药煎煮时水量、时间、容器火候、药物的先后顺序等均需要良好的掌控,才能保证煎煮后药物的质量.本文就中药建筑的常见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沈江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小结的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声带小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服务干预措施.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结论: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小结的围术期护理划分为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和手术后护理三个护理阶段,心理护理在整个围术期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用语言与患者不断交流,并分散患者注意力,可以减轻其疼痛,在术前护理及术中护理中均有体现.
作者:佘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可;孙祥荣;刘曙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乙胺碘呋酮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把他们分为每组各有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比较疗效和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实验的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0.0%,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副作用的概率为6.7%,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药物相比,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服用乙胺碘呋酮,疗效更明显,副作用少,安全程度高.
作者:黄红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观察在艾滋病患者中引入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艾滋病患者展开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舒适组,均接受常规方法护理,且舒适组另接受舒适护理.观察指标为护理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及舒适度评价.结果:舒适组护理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前者舒适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中引入舒适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及舒适度.
作者:夏妍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采用阴道镜检查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108例.按照1:1比例,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阴道镜检查+LEEP刀)与对照组(宫颈激光烧灼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阴道镜检查联合LEEP刀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多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干预、家庭模式的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感知器官的刺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加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大脑和机体的发育,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究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间质性膀胱炎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透明质酸钠+2%利多卡因,对照组呋喃西林+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前后ICSI及QO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及疼痛程度评分逐渐下降,且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及ICSI评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减少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华;孙根喜;王伟;孟永良;徐浩;胡林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采取妊娠管理对高危孕产妇分娩和新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4例高危孕产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7例患者采取基础管理作为对照组,另57例患者采取妊娠管理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结果根据对所有患者进行的随访中看到,研究组患者剖宫产率有47.37%,明显少于对照组剖宫产率75.44%(P<0.05);且研究组新生儿早产、流产以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为1.75%,比对照组早产率10.53%、流产率8.77%以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8.77%少(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孕产妇采取妊娠管理有助于顺利分娩,降低新生儿异常以及死亡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行应用.
作者:周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及家属癌痛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癌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经入院筛查有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有慢性中重度疼痛、意识清楚、无精神及神经障碍.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及家属规范的普及癌痛相关知识,普及内容包括:正确使用疼痛评分法评估疼痛、常用止痛药物及止痛方法,用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治疗所需费用等.普及方式和方法包括:发放疼痛教育手册、一对一讲解、集体讲解、插放相关视频、指导患者书写疼痛日记、出院回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癌痛控制评分、24小时爆发痛发生频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癌痛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能提高癌痛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贤敏;陈克琼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试验组23例给予硫酸镁+丹参+山莨菪碱+盐酸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粘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佳,改善患者血浆粘度的同时降低患者血压指标,提高母婴生产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分析在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的效果.方法:在2013级学生的心电图教学中应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在2014级学生的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比较两组心电图教学效果.结果:合作组学生对于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心电图诊断能力、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心电图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心电图学习兴趣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92%、90%、94%、90%、92%,传统组满意度分别为74%、70%、72%、70%、72%,P< 0.05.结论:合作学习方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姜晓霞;张哲;龙文军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影响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选为调查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论: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提高术后舒适程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燕;柏雪 刊期: 2017年第31期
近年来,临床中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技术发展较快,其中以局部硬化剂注射压迫治疗、静脉腔内激光灼闭术、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透光静脉旋切术、内窥镜大隐静脉切除术以及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等为主,微创手术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优势主要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本文中将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阶段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强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选取所在科室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每组研究样本为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分型、死亡率以及心电图异常组与不同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组重型比例高于心电图正常组,死亡率高于心电图异常组,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具有较大的意义,可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万荔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对我院耳鼻咽喉科首诊收治的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到2017年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结果:9例患者明确诊断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其中7例(77.8%)为男性,2例(22.2%)为女性,中位年龄为38岁(19~63岁).在诊断之前,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8月(0.5 ~ 48月),长症状时间为4年.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鼻腔、鼻中隔8例(88.9%),其次是鼻咽部1例(11.1%).结论:中青年男性患者,早期出现鼻部局部病变重,全身状态可,病情进展快,需高度考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可能.须同时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提高对该类疾病早期临床表现的警惕和强调早期确诊.
作者:段成规;肖鹏;王明 刊期: 2017年第31期
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便秘、胃肠道感染以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6.67%.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可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蔡华 刊期: 2017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