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李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改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夏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医疗实践及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至关重要.而医惠之间信任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医疗体制、法治水平、经济制度、医患关系、社会舆论等视角,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医患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医患矛盾的化解提供依据.
作者:郑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索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病房2016年7月-2017年7月间接收的患小儿腹泻的1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确诊后单以蒙脱石散用药;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P<0.05);治疗组的腹痛、呕吐缓解时间,大便、体温恢复时间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更短(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患儿以双歧三联活菌片、蒙脱石散联合用药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李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效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1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或胃镜、胸腔闭式引流确诊.手术治疗10例,均行急诊食管一期缝合并大网膜覆盖.结果:10例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经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7 ~ 180天,出院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食管相关并发症.结论:食管破裂经详细了解病史和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或胃镜、胸腔闭式引流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误诊率和病死率均高的胸外科急重症,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闭合破裂口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钟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为8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为1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而且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植物神经中枢受损,多系统功能出现紊乱,病情较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应激性溃疡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可出现急性消化道糜烂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症状,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患者血中胃肠激素变化明显,考虑与应激性溃疡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尹宏;陈庆春;廖文瑄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南京市第二医院3431例儿童麻疹病例(<12周岁)的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儿童麻疹发病3~4年出现一个流行高峰,3~5月份为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以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咳嗽和卡他症状等,主要并发症为肺炎、喉炎和心功能不全.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对麻疹患儿实施隔离保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提供优质化护理促进康复.
作者:丁静;汤静;王慧群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缩短了治疗和康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何畔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口腔科不同年龄段就诊对象的心理特征,总结处理对策.方法采用预调查方法,观察法调查2 01 7年1月-5月,口腔科就诊的儿童患儿200例,由护士评价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依次情况,行为表现,将患儿分为将患儿行为分为四类,同时对青少年(9~17岁)1 0 0例、青年(18 ~ 40岁)1 00例、中年(41 ~ 59岁)1 00例、老年(≥60岁)岁1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患儿安静型12.0%、紧张型53.0%、娇养型25.0%、骄横型10.0%.青少年压力评分(26.1±5.6)分、青年(26.0±6.3)分,中年(32.5±10.6)分,老年(27.3±6.2)分,4~5级压力分别占占34%、35%、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就诊者不同年龄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需要灵活的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
作者:黄翠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改探讨硅油霜配制方法及制备工艺条件的控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破乳法制备硅油霜,并控制乳化温度为75℃,用重量分析法测定二甲基硅油含量.结果:制得的霜剂性状和稳定性良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50% (47/94),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占50% (47/94),应用团队护理模式进行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洼田试验分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HAMA评分、洼田试验分级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团队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江乾芳;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圈员对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状把握、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值,拟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42.4%,活动后为93.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115.33%,目标达成率为113.94%.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肠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知晓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任立梅;曹伟;李娇;张天琪;张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理疗对于颈椎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电磁波等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理疗疗法有助于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够提高此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风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分为研究组(接受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对比两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两组围手术期情况;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肿瘤位置及TNM分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量、留置胸管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膈疝,2例吻合口瘘,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情况少.
作者:董梁;邓文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腔内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脉夹层的假腔消失,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腔内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腔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作者:张济;俞慎林;李光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6年6月,随机抽取全省内分泌科护士118例,对护士的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进行统计.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的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平均总得分为(4.33±0.51)分;相关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职称、工作待遇、专业兴趣.结论:内分泌科护士甲状腺护理能力现状尚可,管理者可从职称、工资待遇、专业兴趣等方面入手,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
作者:陈延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超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条件的要求,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120例患儿,采取经外环超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留院观察24小时以内出院.结果:本组患儿手术时间短,平均15 ~ 25分钟,住院时间为12 ~ 22小时.结论:术前按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要求选择病例,熟练地行经外环超微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确保麻醉安全,加强术后护理及术后管理,开展日间手术模式下的超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总结一例鼻后孔闭锁患儿后鼻孔成型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保持鼻腔扩张管通畅,防止脱落和鼻出血;合理喂养,防止窒息;口腔护理;出院指导.术后第41天,患儿康复出院.
作者:盖智慧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神经损伤的优势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将3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通过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观察其有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及术后采取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0例甲状腺患者接受术中神经监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针对甲状腺神经监测病人的特殊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可以减少患者神经损伤,术后正确的护理及有针对性的特殊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
作者:郑超;郑力;朱宝松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