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分析

何畔

关键词:手法, 中药治疗, 桡骨小头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进行比较,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的方式对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治疗,缩短了治疗和康复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目的:了解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取独一味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选取30例并根据患者所接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对应治疗方案将其每组1 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应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联合独一味分散片治疗.分别于疗程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差异.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判定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观察组患者出现干预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主要干预手段,两者联合不但对患者病情控制有显著价值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DR与CT检查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DR及CT检查实施胸部创伤诊断的不同作用和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先后接受DR及CT检查,对照病手术理检查结果,将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较之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CT检查各种类型符合率均高达100.00%.DR检查针对隔肌破裂并发隔疝以及皮下气肿诊断符合率也为100.00%,与CT结果一致(P>0.05).在其他相关项目检查结果符合率方面,CT检查结果均显著性超过DR检查结果(P<0.05).CT检查总体符合率为100.00%,显著性超过DR检查符合率的72.58%(P<0.05).结论:针对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DR方式相对简单快捷,但其漏诊率相对较高,而CT方式检查准确率以及清晰度均相对较高,可以作为DR的补充诊断方法,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党亚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炙甘草汤临证举隅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77条[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具有滋阴益气,复脉通阳之效.其证是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方由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麻仁半升,阿胶二两,麦冬半升,以及大枣三十枚组成.今笔者从三则临证医案阐述此经方的临床运用.

    作者:杨流雯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止痛四物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止痛四物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骨伤科就诊的KOA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口服芬必得缓释胶囊0.3g/次,2次/d,连用8周.观察组加用止痛四物汤口服,1剂/d,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骨关节炎指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 (x2=4.06,P<0.05);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7例,观察组9例,症状轻微,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x 2=0.31,P>0.05).结论:止痛四物汤治疗肾虚血瘀型KOA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汤立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针对老年患者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53例需要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15例以全身麻醉展开,观察组的38例以硬膜外麻醉展开,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麻醉后6h、24h的得分均低于麻醉前,且观察组的得分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的术后6h、24h和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相对于观察组更低.P<0.05,差异具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以硬膜外进行麻醉效果更佳,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元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标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标示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为72.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护理标示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贺美琴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研究进展

    在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面地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前提下,中医药服务在社区中的应用和推广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能参与家庭医生服务,强化中医药技术方法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综合利用,如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庭医生制中医药服务模式,以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已势在必行.本文将对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金柳;雷展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团队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占50% (47/94),采取常规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占50% (47/94),应用团队护理模式进行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洼田试验分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HAMA评分、洼田试验分级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住院护理及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团队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护理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江乾芳;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造口粉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并发过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乐宝造口粉对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并发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因各种原因所致出口处周围皮肤过敏的患者40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待干后,局部涂抹康乐宝造口粉再贴无菌敷贴,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常规遵医嘱涂抹洁肤霜再贴无菌敷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3.906,.P<0.05).结论:造口粉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可以便皮肤保持干爽,能有效吸收渗出液,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可使患处皮肤得到造口护肤粉保护促进皮炎、糜烂和溃疡的愈合,对皮肤损伤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铁云;汪海燕;杜俊;赵丽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血清淀粉酶变化和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酶,准确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曹诚;刘芬;王蕤;李华瑞;高晓娟;兰乃祥;冯静;朱国优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组建“安全”品管圈,选定“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主题,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原因,制定对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实施“安全”品管圈后,医护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3%、2.45%、1.47%、10.05%均低于目标设定值,且总感染发生率10.05%明显低于实施前16.06% (P<0.05).结论: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ICU住院患者安全.

    作者:杨丽萍;叶严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提高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自护率

    针对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常见不良事件,提出了自我护理方案,通过实践研究的方法,证实了健康教育以及自护指导在提高泌尿外科出院带管患者自护率方面的价值.

    作者:毛静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8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3.6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步长稳心颗粒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不典型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患儿48例,分析患儿临床特征并应用甲泼尼松治疗.结果:治疗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治疗的关键是早诊断,同时耐免疫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应当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以及甲泼尼松治疗,避免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龚夏莲;黄小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优质护理应用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心内科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干预,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结果可知,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情况均不具高度对比性,P值大于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27.60±2.21)分、抑郁评分(25.26±2.38)分,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值小于0.05.结论:心内科护理服务应用优质护理可收获较佳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理状况改善,在病情康复、预后改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翀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多个厂家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以考察其质量.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个别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不合格或边缘合格.结论: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药效.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为8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为1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而且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用鼻内窥镜辅助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于2008年-2015年期间本院收治确诊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用鼻内窥镜下微创填塞方案治疗,随机抽取其中40例并用回顾性归纳方式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窥镜辅助手术治疗,其中37例患者完成一次性治愈占所有患者比例92.5%,其余患者再治疗后痊愈;对其随访期间无发现有复发或者不适症状.结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用鼻内窥镜辅助下微创填塞治疗方案具有定位精准、微创高效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

    作者:周亚北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凝血的影响研究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术中出血,特别是大量出血,不仅干扰手术的进程,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可危及患者生命.减少手术中出血一直是外科努力的方向.尽管可以采用熟练的手术技术而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手段减少手术出血量,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仍然有大部分病例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出血的效果.纵观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与处理,骨科手术申尤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的解决既面临出血问题,又存在术后血栓形成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全髋关节围手术期止血与抗凝这一矛盾尚无解决良策.而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困手术期出凝血影响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运用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凝血进行调控,进而减少出血,又预防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本文对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凝血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辉宇;沈茂荣;韦梦菲;周侠;王鹏云 刊期: 2017年第34期

  • 血清癌胚抗原和降钙素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诊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降钙素(CT)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6例MTC患者,22例良性结节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和CT水平并进行比较,计算单个检测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两者对MTC的诊断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MTC组的血清CEA和C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T诊断MT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6.7%,特异性均为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95%CI0.993-1.000).MTC术后的血清CEA和C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T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

    作者:杨翊柠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