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亚蒙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 00例老年食管癌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放化疗组(n=50,进行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和放疗组(n=50,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放化疗组相比于放疗组食管癌控制率更高,P< 0.05;(2)放化疗组相比于放疗组临床局部症状缓解率更高,P< 0.05;(3)治疗前两组KPS评分相似,P> 0.05;治疗后放化疗组、放疗组KPS评分相似,且跟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替吉奥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步治疗老年食管癌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惠兰;金红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急救工作的要求与期待越来越高,2008、2009年,无锡市急救中心的总体服务满意率为87.5%,对照《江苏省急救医疗中心(站)评价标准(试行),病人及家属对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满意度要大于95%,显然是存在差距的[1].病人及家属对于急救医生的技术、收费放心、和出诊人员的态度这三方面不太满意,针对此类情况,急救中心不断加强院前医德医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救治病人、服务病人的工作能力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并超过了省评价标准.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究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运用于肠梗阻患者诊治的成效.方法:抽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40例,分为两组,2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X线平片进行诊治,20例试验组采用CT诊断进行诊治,并对比探究两组患者的诊治成果.结果:对比表明,试验组经诊治后的诊治成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诊断比腹部X线平片运用于肠梗阻患者中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行及应用.
作者:毕光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术中出血,特别是大量出血,不仅干扰手术的进程,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可危及患者生命.减少手术中出血一直是外科努力的方向.尽管可以采用熟练的手术技术而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手段减少手术出血量,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仍然有大部分病例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出血的效果.纵观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与处理,骨科手术申尤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术后主要的并发症的解决既面临出血问题,又存在术后血栓形成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全髋关节围手术期止血与抗凝这一矛盾尚无解决良策.而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困手术期出凝血影响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运用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凝血进行调控,进而减少出血,又预防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本文对中医调理气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凝血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辉宇;沈茂荣;韦梦菲;周侠;王鹏云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组建“安全”品管圈,选定“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主题,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原因,制定对应的改进方案.结果:实施“安全”品管圈后,医护人员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43%、2.45%、1.47%、10.05%均低于目标设定值,且总感染发生率10.05%明显低于实施前16.06% (P<0.05).结论:基于降低重症监护室感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ICU住院患者安全.
作者:杨丽萍;叶严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植物神经中枢受损,多系统功能出现紊乱,病情较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应激性溃疡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可出现急性消化道糜烂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症状,与疾病的预后有密切联系.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患者血中胃肠激素变化明显,考虑与应激性溃疡存在一定关联.
作者:尹宏;陈庆春;廖文瑄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妇科疾病患者在月经期结束后三天到七天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的七天内患者不可以进行性生活,采用微波治疗,然后在此基础上,患者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将中药煎熬成汤药口服,并且进行盆浴治疗.患者需要在月经前后及月经期停止服用药物,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一个疗程为一个月经周期,通常患者需要进行的疗程次数为两次到三次.中医认为“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并且妇女因为月经不调会导致淤血,淤血会引起不孕症、痛经、阴道出血等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而活血化瘀汤是可以通畅气息,活血化瘀的,因此,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提高妇科疾病的治疗率、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宫文彬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酶,准确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酶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曹诚;刘芬;王蕤;李华瑞;高晓娟;兰乃祥;冯静;朱国优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Ⅱ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对33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Ⅱ型骨折进行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均采用外侧小切口,根据术后X线片及膝关节功能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到2年(平均1.2年)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Lysholm评分:优20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0%.
作者:钟桥;陈录兴;刘朝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总结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收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后接受腔内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以及采取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术后影像学检查腹腔可见腹主动脉夹层的假腔消失,腹主动脉和髂动脉血流正常,其他脏器动脉也都正常,患者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早期确诊后,应用腔内治疗进行干预,完全闭合夹层破口,恢复假腔和腹壁的正常血供.
作者:张济;俞慎林;李光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以考察其质量.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诺氟沙星胶囊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结果:个别厂家诺氟沙星胶囊的溶出度不合格或边缘合格.结论:不同厂家诺氟沙星胶囊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药效.
作者:陈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理疗对于颈椎病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电刺激、电磁波等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理疗疗法有助于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够提高此病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风宏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对血清游离皮质醇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或120急救中心送于我院救治的TBI患者共45例,观察45例患者在入院时血浆中COR含量,比较在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血浆COR含量差异.结果: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含量为(27.62±8.17)μg/dL,与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33.23±6.47)μ g/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8.96±5.44) μg/dL相比,其血浆中游离CO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患者血浆中COR含量不同,COR含量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浆COR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陈前;阳永东;黄春琴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评价食管调拨在阵发性心悸患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66例心悸患者,应用食管调搏的方法进行心率市场的电生理类型确定,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超速起搏终止,观察疗效.结果:56例中有28例阳性.其中房室结双径路有20例;房室旁路12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因心动过速首发症状有12例,其中房室双径路5例,房室旁路5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1例因血流流动学不稳定,行电复律成功.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对心悸患者心动过速诊断有帮助.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评价临床检查路径表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16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检查路径表在患者入院时发放对其进行整体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首次宣教的知晓率及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患者每日询问需要做检查的次数.结果:实验组首次宣教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焦虑程度及每日询问护士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临床检查路径表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首次宣教知晓率,让患者对整个住院检查过程整体掌握,减少焦虑及减少护士重复宣教的次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申卫;陈庆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一些与老年人相关的眼科疾病也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本文试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三种老年眼科疾病的病理及症状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对策,以期能为老年眼科治疗提供更多建设性的理论支撑.
作者:伍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100例,收治时间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质量控制,观察组患者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实施不同控制措施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8.27+1.45)分、灭菌质量(7.89±1.28)分、消毒质量评分(8.55±1.09)分优于对照组风险防范意识(5.12±1.18)分、灭菌质量(5.01±1.25)分、消毒质量评分(6.21-±1.02)分(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能提高供应室的灭菌质量、消毒质量评分,增加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小敏;陈清丽;蓝芬芳;莫沛仪;谢春艳;李淦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王效乾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了解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采取独一味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药物联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干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确诊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相关临床数据,从中选取30例并根据患者所接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对应治疗方案将其每组1 5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对应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联合独一味分散片治疗.分别于疗程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差异.结果根据患者用药后病情变化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判定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观察组患者出现干预方案相关不良反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提示有意义.结论: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将独一味分散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作为主要干预手段,两者联合不但对患者病情控制有显著价值同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10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或胃镜、胸腔闭式引流确诊.手术治疗10例,均行急诊食管一期缝合并大网膜覆盖.结果:10例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经外科手术治疗治愈出院,住院时间17 ~ 180天,出院后随访6个月~3年,未见食管相关并发症.结论:食管破裂经详细了解病史和上消化道造影、胸部CT或胃镜、胸腔闭式引流等检查可明确诊断.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误诊率和病死率均高的胸外科急重症,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闭合破裂口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钟钏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