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玲
目的 观察兔肌肉种植VX2瘤前后及在肝、肺发生转移后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生长因子(IGF)、CA-50的改变情况.方法 将健康雄性3年的新西兰大白兔80只,分成两组,外照射、体外高频热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只.观察肿瘤直径,生存期,同时检测TNF、IGF、CA-50.在VX2瘤种植前后和发生转移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肿瘤直径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兔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1);VX2瘤移植成功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为TNF、IGF、CA-50增高(P<0.01);肺、肝转移在治疗组中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在发生肺、肝转移兔中 相比IGF、CA-50增高,TNF降低,与未发生肺、肝转移的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X2种植成功后对实验兔的TNF、IGF、CA-50产生影响,发生肺、肝转移后IGF、CA-50增高,TNF降低.
作者:高庆合;刘建国;袁来顺;梁国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P53、P63基因在胰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63基因表达与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16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3例胰腺肿瘤和6例慢性胰腺炎手术标本进行了P53、P63、PCNA、P16蛋白的表达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它们与胰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预后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P63在胰腺导管腺癌中不表达,在腺鳞癌中高表达,6例腺鳞癌有5例P63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3.3%.P63在腺鳞癌中的高表达伴有胰腺抑癌基因P16的缺失,同时伴有PCNA的高表达,即伴有细胞增殖度的升高,但P63在腺鳞癌中的高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性.在胰腺组织中可见广泛的胰岛细胞P63染色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细胞胞浆.突变型P53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转移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63基因表达是胰腺腺鳞癌的重要组织学特征,P63的表达在腺鳞癌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作者:钱海龙;贺夫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内毒素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三期,按预后分康复组与死亡组,另将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鲎试剂改良基质显色法定量测定空腹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结果 肝衰竭三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衰竭后期组明显高于前期组(P<0.01);死亡组明显高于康复组(P<0.01).结论 重型肝炎内毒素水平与病情、预后呈密切相关性.
作者:袁锦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永久性脑功能障碍.近年研究证明,镁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为了证实硫酸镁对HIE治疗有效,我们对25例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宏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口疮又名口腔溃疡,是小儿口腔粘膜的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无特效药物治疗[1],好发于下唇、颊、舌缘粘膜,呈圆形或椭圆形,数目不等,散在.严重时口疮融合成片,发作时灼痛感明显,影响说话、进食,小儿哭闹不止,精神状况差,可伴有低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粘膜充血发红,患儿呈痛苦病容.本文选择127例小儿口疮患者用FE复合酶进行局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显著增多,剖宫产术式也有了明显改变,为适应手术,麻醉方法也有了相应的改变,既往常用的硬膜外麻醉已明显减少,用布比卡因腰麻相对增多.为探讨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我们对12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重比重与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的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雄英;周志华;张和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情也较严重,其中下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是儿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虽然儿科学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呼吸道感染在小儿时期的重要性并未显著改变.当今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的增多,对消除引起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诸因素,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桂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上升,脑卒中发生癫痫的概率相应增加,因此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愈来愈引起重视.本文分析报道了80例经颅脑CT证实的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生率、发生机制、发作类型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徐辉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外伤、骨折等严重创伤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多见于长管骨骨折及多发性骨折.临床上以呼吸困难、脑功能不全、发热和皮肤、粘膜淤点、淤斑为主要症状,一旦发病,病势凶险,病死率高达10%~15%.200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3例患者,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对3例患者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经验和教训.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唐贝克是格列吡嗪的特殊剂型(格列吡嗪缓释胶囊),与其它磺脲类药物相比,其特点为高效、长效、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少等,为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所接受.为了进一步评价其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疗效,自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64例2型糖尿病人进行了12周的唐贝克疗效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金绍礼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后拔管时,因其镇静镇痛作用逐渐消失,加之因吸痰、拔管对咽喉部及气管粘膜的刺激,常引起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等一系列心血管反应,这些伤害性刺激对原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病人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较之气管插管更为危险.对气管插管期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研究较多,而对拔管期预防心血管反应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就艾司洛尔在全麻拔管期对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作一临床观察.
作者:黄业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系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1%~5%[1].近几年来,GDM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做好对GDM患者在妊娠、分娩及产后各阶段的监测及护理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本文对2003年5月~2005年5月分娩的86例GDM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向阳;李美玲;郭益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出血和急性左心力衰竭(简称左心衰)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而脑出血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则提示病情危重.现将我院收治脑出血病人中并发急性左心衰21例报道如下.
作者:曾君洋;周超;舒振林;段广军;晏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黄氏愈伤贴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蛋清致大鼠足肿胀实验,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小鼠热板实验,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结果 黄氏愈伤贴低、高剂量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10%蛋清注射引起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高剂量黄氏愈伤贴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黄氏愈伤贴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邵建萍;李昌煜;吕建国;郭建友;周电刊;姚乐;毛庆秋;林俊宏;于继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产妇严重贫血,削弱母体抵抗力.又易继发感染,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并可继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垂体功能减退,严重者可致死亡.传统的止血措施虽然挽救了患者生命,但对行子宫切除患者,因术后无月经和丧失生育能力往往给患者留下心理上的痛苦.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的70%~75%,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是预防产后出血特别是产后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关键.我院自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无菌乙醚纱布阴道填塞的方法治疗产后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绍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药物性血尿是指患者用药物治疗原发病时临床出现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它与原发病无直接因果关系,并排除急性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等疾病.本文总结1988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的药物性血尿6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怀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浅表淋巴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是常见的肺外结核.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少数亦会误诊,且疗程不易准确掌握.现将66例浅表淋巴结核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凌乔;吴高达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继发血小板增多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国内外相关报道罕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3年来我院住院确诊的18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继发血小板增多6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鲍秋红;丁慧珍;王军伟;曹公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院自1997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腹股沟疝590例,术中发生意外损伤4例(占0.1%),以及外院转入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2004年6月~2005年5月,我站收治死胎引产病例31例,均采用单纯米索前列醇片剂阴道后穹窿或宫颈管塞药引产成功.本方法从给药到胎儿排出体外,时间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蕾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