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受到分离胶采血管的影响探讨

李小秦

关键词:生化检验, 分离胶采血管, 血浆, 血清
摘要:目的:探究分离胶采血管怪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供血者空腹时的肘前正中静脉血,分为三管,分别放置于无添加剂的干燥真空采血管、肝素钠抗凝真空采血管以及肝素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对血浆与血清进行分离,对比3组采血管的效果;结果:肝素锂分离胶管的A L B值低于血清管,其G L U值高于血清管(P<0.05);其余指标3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离胶采血管可降低ALB测定值,提升GLU测定值,但对其他指标无影响.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家揭示促进血管 新生新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冰课题组与哈佛医学院的William T.Pu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VEGF通过内皮细胞关键转录因子ETS1乙酰化调控RNAPII的停滞—释放,促进血管新生这一新机制,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系统阐述RNAPII停滞释放在血管新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 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中药治疗)和观察组(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筋整骨法配合牵引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患有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绍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6月—2017年3月本院住院脑出血患者中选出62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评分显著提升(P<0.05),而神经缺损程度(N I H S 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55%>80.64%)和A D L评分[(72.95±8.64)分>(65.82±6.87)分]相对更高(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4.49±1.02)分<(6.62±1.0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依达拉奉作为治疗药物,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有着明显疗效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思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患者输血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作者:刘友迎;龚国忠;王远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为复合性制剂,其能够起到稳定血压、调节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研究情况,本文从三个角度,对上述命题进行分析,旨意为相关学者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顾煜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小鼠睡觉时大脑会回放 受惊吓回忆

    一项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当小鼠在清醒时受到惊吓,其大脑的恐惧中心在小鼠睡觉时会被重新激活.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Gy?rgy Buzsáki表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有过受惊吓经历的人通常会在随后做噩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泪小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小管切开术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小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小管切开术;行泪小管切开术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小管挤压排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毕娟;卢建群;杜慧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广西某医科大学大学生亚健康现况调查

    目的:研究亚健康五维量表各个维度在大学生中的分布情况,找出不同维度影响因素在亚健康中的占比情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00名一年级至四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63.8%,其在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月收入情况等方面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父母离异情况.同时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主要与其应对方式不良有关.结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相关部门应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李阳;谭会恒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进行探讨.方法:收集伴或不伴有浸润癌的S P C共11例,对其临床资料、大体和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镜下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肿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梭形或浆细胞样,其中1例伴发微小浸润癌,1伴发神经内分泌癌.11例SPC中肿瘤细胞均表达ER、PR,且多呈高表达.10例(91%)SPC均表达Syn、CgA.仅局灶残留的肌上皮CK5/6、P63、CD10及SMA表达阳性.Ki-67表达率为1%~10%.仅1例表达C-erbB-2(1+).结论:乳腺SPC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虽然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良好,但因其可伴有浸润癌成分,因此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龚幸春;李慧芳;钱雪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均为呼吸系统的常见、多发疾病,二者并存时称为重叠综合征,更严重的与睡眠相关的低氧血症,更易引起合并症,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就重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杜昆钰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脂肪肝患者有关血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中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特点,为临床脂肪肝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脂肪肝患者55例做观察组,抽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5例做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实验室血清指标生化检测,对比两组受检者血清中血糖、血脂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TC(血清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o-Glue(空腹血糖)、ALP(碱性磷酸酶)、AST(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同时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临床可根据上述血清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特点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

    作者:贾仁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 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目的:负压封闭引流术(V S 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在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4例肢体严重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和实验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用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常规创面换药,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组织缺损处.治疗组患者彻底清创后复位骨折后行单边单平面骨外支架进行固定,创面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生长后,对组织缺损处予以组织皮瓣覆盖.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7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移植皮瓣后为二期愈合;5例移植皮瓣远端少许坏死;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38.5±6.6d.治疗组44例患者经V S D治疗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28.6±5.7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18月(平均12.6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和骨折愈合,外观满意,均无再次感染和窦道形成,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肢体严重创伤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VSD联合游离组织皮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创面,减少创面污染和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程鸿鑫;陈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百草枯中毒肾损伤机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又名克芜踪,是我国农业上常用的一种除草剂,其对人体毒性较大,口服中毒后可引起肺、肝、肾、心脏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关于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肺损伤方面,对肾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肾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早发现、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帮助.

    作者:陆海燕;凌斌;郑粉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ICU病人诊断性失血及与其相关的医源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ICU病人病症往往复杂,且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异常变化,而诊断性失血作为ICU病人常见的一种医源性因素则对患者恢复和病情均产生严重影响;所以本次我们积极针对ICU病人诊断性失血及与其相关的医源性贫血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并作出综述.

    作者:杨丽梅;马国胜;刘淑丽;罗占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浅谈新版GMP实施后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新版GMP的实施是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正确理解、有效执行是推进新版GMP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的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作者:顾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思而赞获批可用于罕见病 Ⅲ型戈谢病治疗

    赛诺菲中国宣布:思而赞(注射用伊米苷酶)已经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增加慢性神经病变型(Ⅲ型)戈谢病的治疗适应症.此前,思而赞已获批用于确诊非神经病变型(I型)戈谢病的治疗.该药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戈谢病的有效药物.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过敏性鼻炎患者用海扶刀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海扶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海扶刀,n=39)与对照组(传统微波治疗仪,n=39).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扶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代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柿叶提取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柿叶提取物干预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柿叶提取物干预治疗,治疗前及治理6个月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接受柿叶提取物(脑心清片)干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治疗前后T C D检查中主要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柿叶提取物干预治疗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速度.

    作者:魏超;周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 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在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脑瘫患儿进行分组,30例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康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单项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在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更为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许明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